||
说是一次, 其实是2篇文章。上周接了2个小杂志的审稿邀请,就答应了,一呢是个爱好, 二呢审这几个杂志的水平自认为还有, 三呢要多弄几个办绿卡。
一篇是个韩国的组,编辑直接说了这个是个修改稿, 看了后里面错误不少。 化学方面,产物结构这伙人明显不懂,表征呢则是抄的, 连一个单词拼写错误都抄全了, 性能方面那是犯了连本科生都知道的错误。发回去主编说其实我也知道这个比较差, 就据了, 但是还是给他最后一次修改的机会吧。 不知道这个小杂志是不是缺文章。
另外一篇是个国内的一本大学的博导的文章。 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这篇文章恰好和我的领域比较近,读起来不费事。首先通读了一下,感觉这个工作做的不错啊, 但感觉有点怪怪的。 思考了一会, 有几个疑点。 一是试验写的清楚, 但是没什么小细节。做过合成的都知道, 自己做的反应写的时候虽然都是标准格式, 但是总会有几个特征的小细节。这篇文章没有。二是这个数据处理的特别漂亮, Origin用的特熟。三是英语读起来挺顺的, 写的不错。 说起这个, 说说我一般的感觉啊。 国内的组, 特别牛的,或是海龟的, 英语好不奇怪。 但他这个不是。一般的组,或是小学校, 英语写的好, 那我感觉一般都是借鉴的比较厉害。
于是放狗搜索。显示copy了一下第一句,一查, 是wikipedia的第一句。 再看, 整个第一段的综述是直接wikipedia每一段的前三句。 这个拼的好啊。 难怪英语看着这么顺眼。再说第二段, 一查, 和一篇国内另外一个组的一模一样。 再看试验图片, 有2个图一摸一样。 结果讨论也基本一样, 不过是上段换到下段之类的移花接木。要审的文章有5个图, 我查到2个和别人一摸一样的, 2个非常接近的, 还有一个没查到, 不知道是copy的还是伪造的。综合来说呢, 这篇文章就是换了一个底物, 然后其它的都是“借鉴”来的。这个博导有水平啊! 佩服。
再说说这个被抄袭的原文吧。屁股也不干净。不过人家现在都做到院长了, 文章不文章的估计无所谓了。这篇文章是一稿三投,ACS一篇, Wiley一篇, Springer一篇, 计划的挺好的。 (这个是不是不算啥啊? 在科学网考古看到有一稿七投的牛人啊)
到这个地步, 故事还没完。 为什么呢? 这个原文啊, 其实已经被抄袭发表过一次了(我只查到一次, 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人捷足先登啊), 2008年就发表了。 这次的抄袭者和原作者是同一个中部城市的, 不过在不同的学校。或许这个抄袭者今年已经博导了也不好说。
生活, 永远比小说要精彩啊。
再想想, 我是铁杆海龟派,计划过几年回国效力, 这个环境, 唉!等这个周末有时间了计划向编辑揭发一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