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一大杀手!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再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心血管特别容易发生硬化,狭窄乃至栓塞,当血流不畅造成心脏缺血,我们会感到心绞痛,更严重者会造成心肌梗塞。
被称为介入心脏病学之父的Andreas Gruentzig教授(1939-1985),于1972至1973年发明并改进了用于血管成形术的球囊导管,之后30多年,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拯救了无数的生命。所谓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如图A所示,先将球囊导管穿刺体表血管,在血管造影术的引导下,将球囊导管送到血管狭窄的部位,给球囊充气,撑开支架,支架进而撑开原本狭窄的血管,通畅的血流重新给心脏带来了生机。图B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植入到大鼠颈动脉中的支架。
在血管里放一个支架不总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好事,反而可能成为一颗定时炸弹。因为永久植入的支架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会不断刺激人体产生炎症反应,诱导血栓的形成。一般来说支架在植入后半年的时间,又会产生狭窄乃至堵塞,诱发的血栓脱落以后,随着血液游走,更有堵塞其他血管的风险。
尽管有各种问题,数十年以来,不可降解的金属合金支架(图D)一直是行业标准。然而医疗巨头“雅培Abbott”联合哥伦比亚大学的科研人员在今年十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道了他们研发的可降解支架取得了很大进展(图C)。选择“可降解”还是“不可降解”,临床医生会怎么选?
理论上来说,可降解支架能够减少炎症,血栓和其他副作用。一些科学家认为可降解的可植入医疗器械会是一场革命:当医疗器械完成了它们的使命,比如关节修复或愈合创伤,便自行降解消失。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可降解的手术缝合线便已经出现了,病人再也不用遭受术后拆线之苦。事实上,雅培制造的可降解支架也是同一种可降解材料制作而成。之所以到现在可降解支架产品才真正出现,一部分原因是,可降解支架需要满足一系列复杂的要求,诸如力学性质,持久度,安全性,甚至还有能否在X光中成像。
几乎没有材料被植入到人体后不引起炎症反应,这原本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然而严重的异物反应却会使昂贵的支架失效!这也是为什么可降解材料会有这么多拥趸。如今,科学家已经在可降解高分子技术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可降解高分子被用来递送药物和修复组织等。就像糖块一样,这些材料在水中会缓慢分解,变成我们人体能够代谢出去的小分子。比如聚乳酸材料,雅培之所以用它来做支架,因为它最后会在人体内降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雅培的如意算盘是:把可降解支架植入到病人血管内后,在一年的时间内,和传统的不可降解支架一样,雅培支架把血管撑开,同时缓慢释放支架上包被的药物,对抗炎症和血管斑块的形成。一年以后,血管保持稳定通畅,支架开始降解消失,血管恢复自身的弹性,由于材料的异物性导致的炎症和栓塞也不复存在了。总结成四个字就叫“过河拆桥”。
2008年的时候,雅培招募了两千多个志愿者开展可降解支架的临床实验,实验的对照组是不可降解的铬钴合金支架。植入后一年的时间内,二者表现相当,实验结果发表在了今年十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尽管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临床医生仍然表示谨慎。德国慕尼黑心脏病中心的外科医生Robert Byrne在杂志配发的社论中写道:相比于传统支架,可降解支架造成的血栓率从0.7%上升到了1.5%。尽管这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然而两倍的血栓风险会让许多医生犹豫到底用不用可降解支架。尽管可降解支架这个概念十分吸引人,但是美好愿望的本身不能让我无条件地去支持这项新技术。
原文链接: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new-medical-devices-vanish-inside-you/
论文链接: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509038
ORIGINAL ARTICLE
Everolimus-Eluting Bioresorbable Scaffolds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