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国内外科研动态 3月10日

已有 2361 次阅读 2014-3-10 07:13 |个人分类:科研动态|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4年03月07日《科学》杂志精选
2014-03-07 www.bio360.net 来源:生物360 作者:koo 456 0

2014年03月07日《科学》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 特刊:百年晶体学

Crystallography at 100

一个世纪之前,冯劳厄和布拉格父子开创现代晶体学。从晶体学研究获得的知识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化学和生物体系的认知,并直接或间接的促成了29名诺贝尔奖得主。百年辉煌史,传奇在继续。(DOI:10.1126/science.343.6175.1091)延伸阅读 Nature:晶体学百年大事记

长效药物可保护机体免受SHIV感染

Long-Acting Integrase Inhibitor Protects Macaques from Intrarectal Simian/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一种现在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防止HIV感染的强效药物被重新配制成了一种长效的注射药物。Chasity Andrews及其同事证明,新的配方可保护猕猴不受反复的直肠内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HIV)的感染。该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还没有在人类中进行过测试。但是研究人员希望该长效药物在未来有可能被用于每月一次或每三个月一次的注射治疗,而这可帮助人们遵循他们的治疗方案。接触前预防(PrEP)治疗的临床试验是建立在给予那些没有感染HIV但却有感染高风险者的每日用药量的基础之上的。但要求人们每日坚持接受治疗却是困难的。在感染前一周给予猕猴这种GSK744 LA 的注射用药可保护所有的猕猴经受住因反复接触低剂量SHIV而被感染的考验。该药物的功效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因为其在体内的浓度会下降。但研究人员提示,每3个月给一次药可能会在人体内提供类似水平的对HIV的防护。(DOI: 10.1126/science.1248707)详细报道 Science:何大一改变HIV预防的游戏规则

高地疟疾的增加?

Altitudinal Changes in Malaria Incidence in Highlands of Ethiopia and Colombia

历史上,热带较高海拔地区的较为凉爽的气温为人们提供了一些免于感染疟原虫的庇护所,因为当气温低的时候,蚊媒难以完成其生命周期,而疟原虫的复制速度也会减慢。但是,由Amir Siraj及其同事所做的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当较高海拔地区的气温升高时,在这些高度的疟疾病例会同步地变得更为常见,尤其是在非洲及南美洲的高原地区——如果全球暖化趋势持续不减,这种情况可能会是疟疾蔓延至人口稠密的高原地区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研究人员从哥伦比亚西部的124个不同的城市及埃塞俄比亚中部的159个行政单位采集了详细的时空数据。他们分析了疟疾病例的垂直分布并发现,确实,在较暖和的年份中,在较高海拔地区会有更多的疟疾病例报告。Siraj和其他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说明诸如杀虫剂及抗虐药物使用等因素的模型,且该模型预测,如果情况没有得到缓解,温度只要上升1度,仅在这两个大陆上就会造成每年增加成千上万的疟疾感染病例。(DOI: 10.1126/science.1244325

研究揭示了河流为什么会蜿蜒流动

Dynamic Reorganization of River Basins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可预测河流网络如何演变的模型;他们说,该模型可对过去、现在及未来地形的动态物理特征做出某些阐释。Sean Willett及其同事对江河流域及排水系统划分或分水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因应侵蚀及地壳构造隆升而致的改变方式进行了研究。他们用其得出的公式来测量目前世界上3个河流体系的状态;他们提出,渠道、流域及分水线常常会迁移以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在平衡状态时,地形会停止变迁。他们说,例如,汇入黄河的支流现在似乎已经变得相对稳定。但是据研究人员披露,在台湾中部的年轻的地貌以及美国东南部古老的河流网络仍然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一新的观察过去、现在及未来河流体系的方式或能给来自不同背景的科学家探索由河流系统连接的地质学、化学及生物学系统提供方法。对许多生物来说,河流网络所起的或是实体的通道或是屏障的作用,因此更好地了解它们相对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可能会产生某些有关演化的生物物理驱动因素的有价值的并具有对未来的生态学及环境保护有意义的见解。(DOI:10.1126/science.1248765

来自莫哈韦陨石坑的火星陨石

The Source Crater of Martian Shergottite Meteorites

已知的火星陨石大约有150个;对于这些陨石具体来自于火星上的什么地方,研究人员现在颇有把握。Stephanie Werner及其同事对火星表面的辉熔长石无球粒陨石的源头进行了搜寻。先前对辉熔长石无球粒陨石的研究提示,它们可能相当年轻,在某些陨石中它们是在不到6亿年前形成结晶的。但是Werner及其同事认为,所有的辉熔长石无球粒陨石源自火星的莫哈韦陨石坑——其宽度大约有34英里(55公里),并在大约43亿年前被置于其壳层之中。研究人员对这些陨石的矿物组成与该陨石坑中的具有类似地带的矿物组成进行了比对并提出,这些陨石的年龄与该陨石坑形成的年龄一致。有可能辉熔长石无球粒陨石来自某些最古老的火星地带,但它们因为诸如撞击熔融或因水而改变等“重新设定”的过程而显得较为年轻。(DOI:10.1126/science.1247282


如果您无法正确浏览该邮件,请直接访问这里
生物360生命科学每日新知
首页新闻多媒体数据库专题汇时光轴问答文献电子报
2014年03月10日 | 不迁怒,不贰过。
热点新闻

25
如果DNA甲基化、组蛋白和RNA确实就是问题的本质,该领域有望最近取得很快进展。但如果这些因素并不是本质,则需要再等数十年才可以。

25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发难”:“现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大专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25
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研究生吗?那么多工作岗位真的需要研究生学历的人才能干吗?可以说,研究生群体已经泛滥成灾。

25
实验室中出现论文撤销,学生变造数据的情形,不该一味地由校方片面宣布都是学生个人的责任,每一位指导教授应该有勇于承担整体事件的责任感。

25
全国人大代表施一公发现,一些科研项目非常好,但项目执行的情况却并不理想,症结就在于缺乏合适的人才。

25
学术期刊正确的导向作用渐渐迷失,科研单位对学术期刊的评价单一地与实际利益挂钩,导致科研人员过分追求论文数量,大量低水平期刊应运而生。

25
崔永元:高校的科研经费去哪了?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防止年底突击花钱浪费?

25
破解科研领域三大困惑,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科研人员时间都去了哪儿了?

25
DNA 产前筛查扩容无疑是令人欣喜的进步,但也存在这样的风险,即拿到检测结果的孕早期女性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

25
这些科学实验包括对免疫能力、端粒和端粒酶、胃肠道、DNA 和 RNA 甲基化等方面的研究。

25
最新一期美国权威期刊《Science》精选速读;本期封面故事:百年晶体学。

25
究竟单次的持续间歇是否同样能改善体能,或者每周进行多少次HIIT训练最为理想,科学家还未有定论。

25
研究人员解析了遗传变异如何影响免疫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并指出这些细胞的周边环境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25
京都大学 iPS 细胞研究所(CiRA)将于2015年初提出把人工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用于帕金森病临床治疗的申请。

25
大日本住友与 HEALIOS 正在研发一种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眼病的药品,计划在 2018 年度投入实际使用。

25
研究人员发现当较高海拔地区的气温升高时,在这些高度的疟疾病例会同步地变得更为常见。

25
围绕着这种导致艾滋病的病毒,这是两天里传出的第三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25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荧光化合物给细胞做荧光标记,可以区分出人类iPS细胞及其分化细胞,这将有助于提高再生医疗的安全性。

25
研究人员发现了导致八仙花和牵牛花等植物患上叶化病的植物菌原体所拥有的致病基因,并弄清了这种基因的功能。

25
对于青少年来说,被视为传统香烟替代品的电子烟不仅不能帮助他们戒烟,而且可能导致其更容易对尼古丁上瘾。

25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生科院长施一公称,高等教育是这个国家未来的人才最关键的一环,中国一定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几所甚至几十所。

25
85岁高龄的James Watson 日前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提出了 2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新假说。

25
他对中国科学事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发表了最后一句评论。他满怀希望地笑道:“我们将会看到,我们最终会对世界有所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774572.html

上一篇:马航失联航班中国艺术团24位画家和乘客照片
下一篇:许博主看两会----批科研评价体系
收藏 IP: 125.39.6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