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news.163.com/09/1103/06/5N646KPE000120GR.html
我国每年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
演艺界明星马季、高秀敏、侯耀文等人的辞世,一种叫“心脏性猝死”的疾病引起大家的关注。
在“健康心跳·健康心”心律失常知识普及宣传周武汉站启动仪式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病专家黄从新教授说,中国每年有至少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不认识,不重视,不治疗”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心律失常预防和诊治的主要问题。公众对心律失常这一常见疾病的知晓率严重低下,控制率和治疗率更低。
关键词一:心律失常
——出现心律失常别太紧张
身体一向很好的老李,在最近一段时间里经常心慌,有时感到心脏会咯噔一下,就像一脚踩空一样,心脏突然不跳,过一会儿又恢复了。去医院做检查后,医生告诉老李心脏有早搏。老李很紧张,担心心脏是不是出了大毛病。
邱老伯最近因自己感觉“心脏跳跳停停”去医院就诊,被确诊为房颤。邱老伯从来没听到过“房颤”这个名词,想不明白自己好好的为什么会得这种怪病,终日垂头丧气……
心跳异常≠心脏病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而又比较复杂的心血管疾病。由于人们对其了解较少,故一旦发生心跳异常后,不少人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不知所措。黄从新教授指出:“没有一个人一生中不发生心跳异常,也没有一个人临终前不是心律失常。”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心律失常的发生机会更多。然而,并非所有心律失常都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也并非每一种心跳异常都需要治疗。
心脏出现的各种跳动异常,其性质并不一样,有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有些则属于病理情况,需要针对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发病进行治疗,或对心律失常本身进行治疗。比如,有的人早搏时感觉心悸、心前区不适,但没有晕厥、黑矇等严重症状,这就应该首先考虑药物以外的方法调整,比如尽量保持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戒烟、戒酒等。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房颤或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情况,则要积极到医院进行诊治。
药物治疗已是“日落西山”
发现了心跳过快或者过慢,该怎么办呢?常规的治疗有吃药、打针……但专家指出,目前学术界的最新观点是: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已是“日落西山”,真正治标又治本的是目前越来越成熟的心脏微创介入技术。比如,为心跳过慢的病人安装心脏起搏器,帮助他们在心跳骤停的时候恢复心跳;对心跳过快的病人施行射频消融术,将射频电流导入心脏中的心律失常病灶组织,永久性消除心律失常病灶。
药物治疗之所以“日落西山”,是因为对于心律失常的病人来说,无论是跳快了还是慢了,药物的效果都是有局限的。并且在调整心律的同时,有的药还影响心脏的功能及心跳的频率,甚至出现新的心律失常,而且后者比原有的心律失常更严重。
而与药物治疗相比,心脏微创介入技术不是暂时性预防或终止心律失常的发作,而是属于彻底根治性的治疗。
屏气法可缓解心跳过快
突发心动过速时,你不妨试用以下两种方法来缓解症状。
催吐法是用手指直接抠嗓子,或是用筷子顶住咽喉部,患者会出现恶心、干呕等不适,进而刺激心脏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有可能突然恢复正常。
此外,屏气法也可以一试。具体做法是患者突然发病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最大限度地憋气,再用力呼气。或者,深呼一口气,然后最大限度地憋气,再用力吸气。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有冠心病和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最好不要采用催吐法、冷水敷面,或是屏气法等自救方法。因为上述方法会使血管收缩,很容易造成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
关键词二:心脏猝死
——抢救存活率还不足1%
刚打了几分钟篮球,福建某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小陈突然倒地,呼吸急促,不治身亡。家属称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曾动过手术。
年仅23岁的美国篮球运动员凯文·怀特蒙德,日前因心脏病发作死于葡萄牙篮球联赛。他一开始还坐在椅子上,倾听教练说话,突然便倒地不起。
美国底特律马拉松赛发生悲剧,3名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的选手比赛16分钟内猝死。3人的家人说,3人生前都非常健康并且经常参加长跑锻炼。
以上是最近部分猝死的新闻案例,猝死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多见的是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国外资料表明,大约80%左右的猝死都是跟心脏直接相关的。
88%心脏性猝死缘起心律失常
黄从新教授介绍,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每天至少有1480人死亡,而其中有88%的心脏性猝死是由心律失常引起的。由于心脏性猝死大多突然间发生在医院外,人们大多缺乏急救常识,等救护车赶到时,往往已过了4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因此“存活比例相当的低”。有统计显示,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院外猝死抢救存活率仅为5%左右。我国就更低,仅有少于1%能够抢救过来。
容易发生心脏猝死的有三类人群:第一类是患有心脏疾病的55岁以上男性,如心肌缺血、心肌病等;第二类是心电不稳定性患者,包括患有室性心律失常、房颤等疾病;第三类是心功能下降患者,包括充血性心衰患者。其中心梗、心衰病人。而发生猝死的时候,急救每拖延一分钟,患者生存的机会就锐减10%。在国外很多公共场合如酒店、车站等,都配有体外除颤器,也是猝死发生时一个有效的急救办法。
黄从新教授指出,被称为“人体灭火器”的自动体外除颤器在我们身边安装的数量远远不够,他建议更多的公共场所都应该配备体外自动除颤器,同时应该让更多的人学会使用自动除颤器。
救命仪器安装者寥寥
医学界认为,安装一个可植入心脏除颤器还是最有效的办法。在所有心脏病中,不管是心梗还是心衰,一旦发生室颤,可能在几分钟内致死,病人根本没机会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而安装除颤器后,它会在出事后的第一时间自己启动“急救程序”,预防猝死发生。
专家认为,安装体内可植入心脏除颤器就好比是视力不好的人需要配戴眼镜一样。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5万人安装可植入心脏除颤器,但是在中国,每年只有近千人接受植入手术。老百姓之所以不接受可植入心脏除颤器,一方面是不理解,另一方面和经济能力有关,而医保又不能报销这一部分,导致患者有好东西却用不上。
胸口猛击或许能救人一命
心脏性猝死患者典型症状是两眼上翻、口吐白沫、抽筋、无脉搏,前5分钟急救最关键。遇到此类情况,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打电话,或者是背着病人往医院跑。这都是在把病人往死里推的错误方法。
正确操作是:对准患者的前胸偏左部位(心脏部位)猛击1到2拳。之后,立即触摸患者的颈动脉(颈部两侧),检查是否恢复搏动;若有搏动,证明心跳已恢复。若拳击后患者的心跳还是未能恢复,那就要按照规范的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施行人工呼吸,等待救护车赶来,是有可能挽回患者生命的。
心跳次数知多少
成年人每分钟心跳大约是七八十次,但在60到100次之间都属正常。劳动时比安静时要跳得快些,女的比男的要跳得快些,孩子比大人要跳得快些,新生儿每分钟可以跳到150次。
不过,心脏和身体许多器官一样,工作能力也是可以变化的,它有很大的伸缩余地。
据研究,认真做完一套广播体操,每分钟心跳可能增加二三十次。人在愤怒、恐惧和紧张的时候,心脏也会“怦怦”地加快跳动。加快心跳的目的,是为了多送血液,满足身体的劳动、运动和特殊情况下的需要。
生理学家发现,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进行激烈运动的人,他们的心脏得到了锻炼,心跳次数比常人要少得多。我国有位足球运动员,每分钟心跳才37次。原来,心脏得到更好锻炼的人,心肌纤维变得粗大,心室壁变得厚实,心脏本身也扩大了。
从心率看健康
心跳越快,死得越快
人一生总心跳次数约为25亿次至30亿次,如果成人静息心率在60次左右,其寿命可达93岁;而静息心率在70次/分,其寿命可达80岁(需注意的是,要排除各种疾病的干扰)。
因此静息心率偏慢的寿命延长,相反,静息心率大于80次的寿命就会缩短。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静息心率偏快的人,发生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明显增加,死亡率也高。
心率提示运动量是否适宜
运动量的大小主要是通过心率衡量的。比如有氧运动达到有效而安全时人的心率是170减去年龄数,或掌握在108~144之间。
心率是预测是否过劳的指征
一个人的劳动或运动是否会因过度而产生疲劳,要看次日早晨的心率,若心率比前一天快5次/分钟以上,便可以认为是疲劳过度,应调整运动量或劳动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