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抗痨药干预过程的肺结核分期辨证及病因病机探讨

已有 5290 次阅读 2010-12-30 11:13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肺结核, 分期辨证, 病因病机, 抗痨药干预

摘  要  目的:通过分析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不同阶段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证素和证候,探讨肺结核的分期辨证模式及病因病机特点。方法:将肺结核60余项症状体征归为阴虚、火热、气虚、阳虚、血瘀、肺、脾、肾八个证素。把不同证素对应的症状、体征制成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各100例患者资料,分别统计其临床症状、体征、证素,进而确定初治肺结核各个阶段的主要病机和兼夹病机,主要证候和兼夹证候。结果:(1)化疗前肺结核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消瘦(80%)、咳嗽(71%)、咳痰(58%)、潮热(56%)、失眠(51%),相对高频的证素是肺、火(热),基本病机为痨虫感染,阴火灼肺,主要证候为阴火灼肺,阴虚火旺;(2)化疗中的主要症候是尿黄(70%)、消瘦(68%)、咳嗽(60%)、口干(57%)、胸痛(54%)、咽痒(47%)、口渴(44%)、咳痰(42%),相对高频的证素有肺、阴虚,主要病机为肺阴亏虚,基本证候为肺阴虚证;(3)化疗后患者的主要症候是咳嗽(59%)、胸部隐痛(55%)、咳痰(44%)、口渴(32%)、口干(23%),相对高频的证素为肺、血瘀、阴虚,主要病机是肺阴亏虚,瘀血阻络,基本证候为阴虚血瘀证。结论:化疗药物干预在证候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从化疗前、化疗中到化疗后基本病机和证候呈现阴火灼肺→肺阴亏虚→阴虚血瘀的变化规律;兼夹证候有阴火未净、肺脾气虚、肾元不充和肺络瘀阻等。

关键词  肺结核 证素病机证候 分期辨证

 

    结核病是全球三大防治疾病之一[1],因为耐多药结核杆菌的流行及抗痨药物的诸多毒副作用,再次使结核病成为难治愈的疾病[2],中医药防治研究再次得到重视。综合各种文献的辨证研究发现,肺结核辨证多为分型辨证,我们发现这种辨证思想不符合现代肺结核的诊疗现实,故对2008年6月~2009年12月结核门诊和住院的初治肺结核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各100例患者进行证候学调查,试图探讨肺结核的分期辨证及病因病机特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0例病例资料来源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09年12月结核门诊和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其中化疗前患者100例,男性6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30.4±7.7岁;正在接受抗痨治疗的患者100例,男性7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36.4±7.2岁;抗痨治疗结束的患者100例,男性59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33.4±11.9岁。

1.2  确诊标准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初治肺结核:(1)从未因结核病用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2)正进行标准化疗方案规律用药未满疗程者;(3)不规则化疗未满1月者。

1.3  临床信息采集与整理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将相同证素的症状体征进行归类,并统计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不同时期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证素的频数及聚类,分析其主要病机及兼夹病机,主要证候及兼夹证候(见表1-2)。

1.4  统计评价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数值变量资料的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 

2.1  100例化疗前患者的症状、体征、证素调查及病机、证候分析(见表2)

    化疗前肺结核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消瘦(80%)、咳嗽(71%)、咳痰(58%)、潮热(56%)、失眠(51%),次要症候有口渴(49%)、纳差(48%)、盗汗(44%);相对高频的证素是肺、火(热),相对低频的有阴虚、脾、气虚、肾、阳虚、血瘀;基本病机为痨虫感染,阴火灼肺,次要病机为:①子盗母气,脾失健运;②素体阳虚,元气不充;③阴火灼肺,瘀血阻络。主要证候为阴火灼肺,阴虚火旺;兼夹证候为肺脾气虚证、肾元不充证和肺络瘀阻证。

    在研究过程中,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是:① 100例肺结核患者中有15例因体检发现肺部阴影就诊,无咳嗽、发热、盗汗等任何临床表现;②患者易出现失眠、纳差、急躁易怒等症状,与疾病带给患者的精神及经济的压力有很大关系;③患者的临床表现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如长期吸烟的患者易咳黄色粘痰,食物的颜色有时会影响到舌苔的颜色。

表1  化疗过程中肺结核患者的证素及相关症状、体征

证素

临床表现

阴虚

盗汗、五心烦热、胸部隐痛、干咳、口干、咽痒、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火(热)

心烦、失眠、急躁易怒、盗汗、骨蒸、口渴、呛咳、咳黄色粘痰、咯血、胸胁掣痛,舌红而干、苔薄黄或见剥苔,脉细数。

气虚

气短、自汗、畏寒、咳嗽无力、神疲乏力、咳痰清稀、面色晄白,舌淡、边有齿痕、脉细弱。

阳虚

自汗、形寒肢冷、五更泄泻、面浮肢肿、咳逆喘促、女子经少或经闭、男子遗精,舌质淡,脉微或虚大无力。

血瘀

咯暗红色血、痰中夹有血块、胸痛,舌红少苔、脉细涩。

咳嗽、咳痰、咯血、胸部隐痛。

面色萎黄、纳差、便溏、腹胀、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

腰膝酸软、五更泄泻、耳鸣、耳聋、男子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

表2  不同阶段肺结核患者的证素分析

 

2.2  100例化疗中患者的症状、体征、证素调查及病机、证候分析(见表2)

    化疗中肺结核患者的主要症候是尿黄(70%)、消瘦(68%)、咳嗽(60%)、口干(57%)、胸痛(54%)、咽痒(47%)、口渴(44%)、咳痰(42%),次要证候有纳差(38%)、便溏(28%)、腹胀(30%)、失眠(32%)、心烦(28%)、急躁易怒(25%);相对高频的证素有肺、阴虚,相对低频的证素为火热、脾、气虚、阴虚、肾、阳虚、血瘀;主要病机为肺阴亏虚;次要病机为:①阴火未净;②脾胃气虚;③素体阳虚;④肺络瘀阻。基本证候为肺阴虚证;兼夹证候为阴火未净证、肺脾气虚证、肾元不充证和肺络瘀阻证。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①抗痨治疗后患者症状能及时缓解,一般患者在用药2周至1个月症状缓解。此期仍以咳嗽、咳痰等为主要症状,但相对于用药前患者自觉好转;②收集资料时,不能忽视抗痨药对各种症状、体征的影响。

2.3  100例化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证素调查及病机、证候分析(见表2)

    化疗后肺结核患者的主要症候是咳嗽(59%)、胸部隐痛(55%)、咳痰(44%)、口渴(32%)、口干(23%);相对高频的证素为肺、血瘀、阴虚,相对低频的有脾、气虚、肾、阳虚;主要病机是肺阴亏虚,瘀血阻络;次要病机为:①阴火未净;②脾胃气虚;③素体阳虚。基本证候为阴虚血瘀证;兼夹证候为阴火未净证、肺脾气虚证和肾元不充证。

2.4  肺结核患者不同阶段的病机演变

    “证素”[3]是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的辨识,而确定的病位和病性,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我们根据朱文锋教授提出的证素及证素辨证的概念,同时查阅肺结核的辨证的相关文献,总结出肺结核包括盗汗、潮热、消瘦、纳差、失眠、心烦等60余项症状体征,并将其归为阴虚、火热、气虚、阳虚、血瘀、肺、脾、肾八个证素。肺结核患者三个不同阶段相对高频的证素分别是肺、火(热),肺、阴虚,肺、血瘀。通过分析证素发现化疗前、化疗中到化疗后基本病机和证候呈现阴火灼肺→肺阴亏虚→阴虚血瘀的变化规律。

讨 

    肺痨古时属于“风、痨、鼓、膈”四大内科顽疾之一。葛可久所言之虚劳大抵为肺痨,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肺结核。古代医家强调正气虚弱在肺痨发病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指出,“因境遇者,……贫贱而窘迫难堪”,易致痨虫侵袭[4]。高等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5]认为:肺痨“在病理性质方面,基本以阴虚为本,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并把肺痨分为四型: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一般说来,肺痨初期表现为肺阴亏损之候;继则肺肾同病,而致阴虚火旺,或因肺脾同病,导致气阴两伤;后期肺脾肾三脏交亏,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两虚的严重局面。显然,肺结核的辨证论治一直采用“内伤杂病”的病因病机分析和分型辨证。

    但是,这种辨证模式有其自身的缺陷:①不符合外感病的辩证模式,因为外感病有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等,注重疾病的演变过程和各个时期的病因病机特点;②不便于与现代医学的诊疗体系接轨,因为目前的肺结核诊疗不可能没有抗痨药物干预,中医药诊疗必须针对现实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化疗前、中、后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③分型辨证重视证型的差异,对病因病机分析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不足,没有区分不同时期的主要病机、兼夹病机。

    鉴于以上,我们根据朱文锋教授的“证素”概念,查阅肺结核的辨证的相关文献,将盗汗、潮热、消瘦、纳差、失眠、心烦等60余项症状体征归为阴虚、火热、气虚、阳虚、血瘀、肺、脾、肾八个证素。在此基础上收集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各100例肺结核患者的证候学资料,统计其临床症状、体征的表达频数证素的频率分析,以确定初治肺结核不同阶段的主证和兼夹证,主要病机和次要病机,并探讨不同时期肺结核患者的证候演变规律、病因病机特点和分期辨证模式,希望对临床诊疗有所帮助。

    当然,我们的工作是初步的,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①中医症状、体征的标准化,如某些症状、体征受患者或医者主观感受的影响;②证候调查的样本量,我们仅仅收集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然不能满足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要求,还得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③分期论治的不足,虽然初步资料显示化疗前、化疗中到化疗后基本病机和证候呈现阴火灼肺→肺阴亏虚→阴虚血瘀的变化规律,临床论治的不同阶段采取滋阴降火、补肺健脾,健脾养肺,润肺止咳、行气活血的相应措施,还得进一步通过分期论治方案的对比研究才能逐渐确立。

参考文献

王承杰. 结核病的流行及防治对策.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2,8(3):135.

张敦熔. 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61-163.

朱文锋. 创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6):38-39.

傅沛藩. 试析绮石论治虚劳的特点. 湖北中医杂志,1997,19(3):31.

张伯臾主编. 中医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85:76-7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399025.html

上一篇:父亲的两首“自寿诗”
下一篇:郭同学手记:一个贫下中农子弟36年前在水利工地战天斗地剪影
收藏 IP: .*| 热度|

1 孔晓飞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