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岳母访谈:兰州一年

已有 4870 次阅读 2010-12-12 21:24 |个人分类:人在旅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杂谈, 人生经历, 兰州, 岳母



    昨天一早,我们又去火车站接来了到深圳过冬的岳母,还有陪她前来的陈姐。

    往年,岳母在深圳过冬的时候,常常讲起她的家族和过去的经历,我当时听完就过去了。由于博客需要素材,我打算今年再采访采访她,也丰富丰富我博客的内容。这不,今天刚刚跟她谈及我的国内旅行经历时(到过除黑龙江、甘肃、西藏外的所有省份),岳母就说她在兰州住了一年,是我第一次听说,就一下子开启了我的访谈计划。

    岳母1922年4月出生于河南唐河的一个殷实家庭,1937年毕业于南阳女中(初中),1941年毕业于省立女中(高中),她谈到自己的读书经历不无遗憾地说,“就是因为战乱耽误了两年。”一次是开封考高中时遇日机轰炸,弃考后第二年重新考取女高;第二次是高考选择志愿又耽误1年,而这一年就是在兰州度过的。

    1941年,岳母高中毕业时考取中央政治学院(统计专业)和兰州农业专科学校(当时的高考都是各学校自己出题,一个人可以报考多个学校)。因为有一个叫李荣鼎(同班,大她3岁的唐河老乡)的好同学仅仅考上了后者,她们就一同到兰州就读于农业专科学校,随后就有了1年的兰州生活经历。岳母是个虔诚的共产党员(也是一个摘帽右派),她说:“幸亏没有去政治学院,否则就跟着蒋介石跑了!”我顺着她的意思调侃地说:“确实不该去政治学院。否则到台湾去了也就不会有樊群,我们也不会认识。”

    岳母在兰州农业专科学校也只读了三个月,原因是李荣鼎对学农完全没有兴趣,什么动物学、植物学之类,特别是还得种田太没有意思了。岳母非常坦然,她说:“其实我什么都不懂。你别以为只是个专科学校,其实师资非常强,校长殷良弼在农业界很有名气。那时候抗日救亡,后方的一般学校集中了很多名校老师。”她们退学后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的先修班(也在兰州)学习了6 个月后,岳母被保送到西南联大学经济专业(征求家里意见,认为到昆明离家太远,后向教育部打报告改为西北农学院农经系),李荣鼎则被保送到西北大学商学院。下面是我们的简单访谈:

    N:您那时候读大学,学费是家里提供的吗?

    B:没有。大家都是领用国家的贷金(相当于现在的贷款),说是工作以后偿还的,实际上谁也没有还。那时候蒋介石为了拉拢知识青年,在教育方面投了不少钱。

    N:国家给的贷金够花吗?

    B:最基本的生活费,多的还能买点零食和日用品。那时候的生活非常艰难,经常是杂粮。记得百合、山药、土豆吃得最多,现在的百合贵得很,那个时候在兰州简直吃够了。国家的贷金很有保障,我的一个同学(西北农学院的)离开了,我还每月帮她领帮她寄到四川去。

    N:您对兰州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B:那时候小,只觉得兰州的东西便宜。到处都是牛羊肉干,现买现割,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买一些回来大家打打牙祭。还有兰州的水果,有一种梨很甜,曾经是朝廷的贡品。

    N:你们的学校在什么位置?

    B:记不得了。都在市郊,北京师范大学离市区更近一点。我们到兰州要过黄河,乘坐的都是羊皮划子。羊皮划子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那时候兰州很落后,来一辆汽车就有很多人围观。

    N:您不去西南联大,为什么选西北农学院?办手续容易吗?

    B:西安也是后方,日本人始终过不了潼关。西北农学院是于右任创建的,他的侄子周伯敏任院长(毕业的时候是章文才,就是后来我们华农的副院长),校区是新建的,住居安定,伙食好。那时候转学很容易,虽然要经过教育部,但办的还比较快。也许那时候大学生少,我们的要求多数能够得到满足。

    那时候的学生都很单纯,不像现在的想法这么多......

    N:可能与当时大学生少有关。现在的大学生一上学就要想就业,还在报考的时候就要想那个专业好就业,能不复杂吗?

    B:那也是。我们那时候确实单纯,不是我们找工作,而是工作找我们......

    N:那您为什么还要革命,还要求进步呢?

    B:我们目睹了国民党的腐败,感觉共产党确实带来了清新之气。

    N:我觉得,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永远向往进步,只要有宽松的环境,他们就会不断追求,并推动历史前进。一旦把他们捆起来,把他们打入地狱,历史就会倒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392893.html

上一篇:聂凡:跟诊心得
下一篇:岳母对往事的补叙
收藏 IP: .*| 热度|

10 武夷山 罗帆 唐小卿 刘艳红 肖陆江 吉宗祥 赵宇 李学宽 侯成亚 vigorous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