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在《柳叶刀传染病》发表首篇受邀评论

已有 154 次阅读 2024-10-9 16:40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结核病东方论坛 2024年06月06日 17:38 广东

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结核病研究领域再创佳绩。5月17日,邓国防主任和付亮医生受邀在感染领域第一大刊物《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影响因子56.3)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大型国际临床试验SimpliciTB的评论[1]。这是中国人在该刊物的结核病领域内,首次发表针对原研的受邀评论,充分体现了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研究水平。

结核病伴随人类已有数千年,至今仍然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自1948年链霉素的临床试验开启了结核病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以来,人类在抗击结核病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耐药性结核病的出现极大地阻碍了这一进程,尤其是在1990年代,由于利福平耐药菌株的出现,传统的治疗方案面临巨大挑战,治疗周期被延长至18个月,药物种类增加至5-7种。

在这种背景下,SimpliciTB研究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旨在验证贝达喹啉、普托马尼、莫西沙星和吡嗪酰胺(BPaMZ)组合方案在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结核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案在药物敏感性结核病中达到了显著的痰培养阴转率,且在耐药性结核病中也展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首先邀请深圳市三医院肺病二科付亮医生进行了两次审稿,并在四位高水平审稿人中选择了深圳市三医院的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评论。邓国防、付亮撰写的评论文章深入分析了这一研究的意义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评论指出,SimpliciTB 研究展示了BPaMZ方案对药物敏感性结核病和耐药性结核病具有缩短疗程的潜力,但同时也强调了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存在挑战。未来的研究应集中于改进临床前和早期临床研究、减轻安全问题,并进一步优化更短的治疗方案。

据悉,这是深圳市三医院继2023年8月在《The Lancet Microbe》[2]和2024年4月在《EClinicalMedicine》[3]发表原研研究后,短期内第三次登上Lancet系列期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院长表示:“本次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的评论文章,是我院结核病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领域的重要突破,也意味着顶级学术期刊对我院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研究方面的认可。我们将继续努力,攻克耐药结核病治疗难题,为全球结核病防治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DENG G, FU L. A bedaquiline, pretomanid, moxifloxacin, and pyrazinamide regimen for drug-susceptible and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J]. Lancet Infect Dis, 2024.

[2]   YANG Y, GUO L, YUAN J, et al. Viral and antibody dynamics of acute infection with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B.1.1.529):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 Shenzhen, China[J]. Lancet Microbe, 2023,4(8): e632-e641.

[3]   LU H, ZHANG G, MAO J,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ST-HG171 in adult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COVID-19: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3 trial[J]. EClinicalMedicine, 2024,71: 10258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54508.html

上一篇:[转载]痛悼首届国医大师李辅仁,享年105岁
下一篇:医学“难”与“易”的思考
收藏 IP: 223.74.1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0 1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