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刘冰冰:胃镜活检提示肠上皮化生是怎么回事?

已有 1301 次阅读 2023-12-11 20:45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消化界 2021-02-03 12:03

很多患者一看到胃镜活检病理报告“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中度萎缩伴轻度肠化”等字眼,就吓得不轻,好像癌症明天就要来临。

那么,肠化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就要癌变了?查出来有肠化该怎么治疗?

一、什么是肠化?

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取代了。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器官各司其职,胃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胃酸功能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肠道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

但当胃黏膜细胞受到比较严重的损伤后,胃肠黏膜上皮结构出现了一定改变,越长越像邻居家肠黏膜的孩子。

看上去就像肠黏膜长错了地方,本该长在肠道上长的结构却出现在了胃黏膜上,就像一片草地长出了树木,树木就显得很突出。

肠上皮化生分为四种类型:①完全性小肠化生;②不完全性小肠化生;③完全性结肠化生;④不完全性结肠化生。

也可并根据化生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还可以分为三种:Ⅰ完全型、Ⅱ完全肠化伴不完全肠化、Ⅲ不完全型。

1.jpg

胃镜及活检病理

A、慢性浅表性胃炎(生理性);B、慢性浅表性胃炎(HP+);C、慢性萎缩性胃炎;D、肠上皮化生

二、不是所有的肠化都会癌变

在慢性胃炎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十分常见。根据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统计,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10%~23.6%,而发生癌变的概率低于3%~5%。

由于在胃癌的标本检查中发现萎缩与肠化的比例较高,于是就提出了“胃黏膜萎缩与肠化是癌前病变”的观点,并写进教科书中。此后几十年内接受医学教育和培训的医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告诉患者,于是“肠化、萎缩是癌前病变”慢慢地被大众接受了。

人们发现,与胃癌有密切关系的不是萎缩、肠化,而是一种被称为“异型增生”(又称“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也就是一种胃黏膜腺体细胞的异常增生性病变。

所以,现在的共识要求做完胃镜病理检查后,如果是萎缩性胃炎或/和肠化,大可不必再“忧心忡忡”,只有当发现有异常增生时,才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治疗(内科、内镜、外科等)。

三、哪种肠化容易癌变?

一般认为,肠上皮化生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发生的,肠上皮化生的下一步便是朝恶性方向发展的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阶段。而且,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阶段根除幽门螺杆菌(Hp),胃黏膜尚可完全恢复正常或可能部分恢复,而在肠上皮化生阶段才根除Hp,肠上皮化生是无法或者很难逆转的。

2.jpg

小肠型化生或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上皮分化好,见于各种良性胃病,尤其多见于慢性胃炎,且化生随炎症发展而加重,认为该型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性质,与胃癌关系不大。而大肠型化生或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较低,但在肠型胃癌旁黏膜中检出率较高,说明该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实际上,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临床很常见,原因多种、类型多样、本身也不会引起任何不适感。即便是Hp感染或自身免疫损伤引起者,它与萎缩仍然同属一个生物学阶段,多数停滞不前,仅极个别最终发展成胃癌。临床只需根除Hp,对全胃有明显萎缩的肠上皮化生患者进行定期胃镜随访,即可防患于未然,对于急于逆转的患者,也可以选择中医药治疗,效果也比较乐观。

所以,对于报告中的肠化生描述以及网上“癌前病变”的说法,大可不必整天提心吊胆,草木皆兵

目前认为,不完全型、大肠型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但它们恶变需要外界进一步刺激和一定的时间。

目前的假设是,胃黏膜腺体的颈部干细胞具有多方面分泌的潜能,在正常时它可以分化成各种胃黏膜的成熟上皮细胞。

3.png

干细胞不正常工作时肠化进程会加速

从肠化生过渡到胃癌的经历,大体是这样:

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完全小肠型肠化→不完全大肠型肠化→异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过程。从出现肠化发展到胃癌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成为癌细胞,而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在发展成恶性肿瘤之前,经历多年持续的癌前变化。若能及早识别和及早干预,也是一种防止胃癌的有效途径。

统计显示,“肠化生”发生癌变的概率为<5%。所以要克服“恐癌”现象。尤其对于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小肠型化生,更不必惊慌。

四、查出肠化了需不需要治疗?

对于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小肠型化生,不必过分惊慌,但对于中、重度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大肠型化生应高度重视,密切随访,建议每6~12个月随访一次胃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一旦进展为不典型增生,才建议手术或者镜下干预治疗。

一般肠上皮化生都是和萎缩性胃炎相伴相行,若萎缩性胃炎治疗后好转,肠化生的现象也会随着减少。因此治疗萎缩性胃炎就是治疗肠上皮化生。

但如果肠化生进一步发展为“异型增生”时,其癌变概率就明显升高。因此对于中、重度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大肠型化生应重视,需胃镜随访,建议每1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同时,内镜医生精准取检,病理医生精准描述,给予精准的相应的分型,才有利于临床医生综合评判,指导患者随诊并能减轻患者的思想压力。

五、查出肠化了该怎么治疗?

大量研究表明,经过适当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进展。部分患者胃黏膜萎缩可得到逆转,但胃黏膜萎缩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可逆转点,超过逆转点就难以逆转;肠化生似乎难以逆转,但可以延缓、阻止肿瘤的发生。

一般肠上皮化生都是和萎缩性胃炎相伴相行,若萎缩性胃炎治疗后好转,肠化生的现象也会随着减少。因此治疗萎缩性胃炎就是治疗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是继发于慢性炎症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把炎症治好,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让胃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

(1)消除胃黏膜损害因素:根除Hp感染,可以延缓或阻止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进展;控制胃酸,如H2受体阻止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但长期大剂量制酸治疗,反而会加重胃黏膜的萎缩;控制和改善胆汁反流,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如胃动力药、吸附胆汁的药物(铝碳酸镁)。

(2)保护胃黏膜:是治疗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主要药物,如硫糖铝、尿囊素铝、瑞巴派特、替普瑞酮等。

(3)维生素C、微量元素硒,可能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度;适量补充叶酸,可以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组织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

(4)中医中药治疗:根据相关报道,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肠化是可以维持现状的。要注意的是,肠上皮化生的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13444.html

上一篇:《第三代中医之路》的网聊
下一篇:客观看待《中医创造奇迹》
收藏 IP: 223.74.1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