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杨震:三秦大地上的治肝圣手(国医大师列传-30)

已有 2419 次阅读 2023-8-18 20:54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3-08-16;作者:李芮

微信图片_20230818205656.png

杨震,1940年6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师承博士生导师,第三、四、五、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擅治肝病、郁病、心病及杂病等,救治众多疑难患者。

“八十三岁不算老,杏林耕耘育新苗,老牛自知桑榆晚,不用扬鞭奋力趵。”

这是国医大师杨震在今年生日之际即兴写下的一首诗。

首倡“相火气机学说”、归纳“治肝十法”、创立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正如诗中所言,在杏林躬耕60余载,从未离开过临床一线的他,对中医药事业始终怀揣一颗赤忱之心。

在三秦大地乃至全国,杨震的名字是无数患者心中生的希望。每周6次的出诊,是这位耄耋老人最喜欢做的事。

在诊室,杨震的水杯不是放在手边,而是放在身后的窗台上。他的学生说,老师是为了减少喝水,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患者。

坚守初心 热爱中医

“因为家中亲属多从事医药工作,在家人的熏陶下,我从小对中医药十分热爱。”杨震回忆道。1959年,自西安高级中学毕业后,杨震毅然选择学习中医,并如愿考取了半工半读性质的西安市中医讲师团徒弟班,学生上午在课堂集中上课,下午便跟师学习。

在讲师团学习的五年,也是杨震熟读经典的五年。他先后学习了医古文、中医四大经典、各家学说及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骨伤等知识,以及生理、解剖等必要的西医知识。

当时,老师要求学生们背诵中医经典原文,杨震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拿着自己总结的笔记本不时地翻阅背诵,手不释卷,练就了中医经典可脱口而出的功底。

半日随师临床期间,杨震先后拜师于著名中医专家、陕西省八大名医之一、丹溪学派传承人王新午,清代御医黄元御第五代传人麻瑞亭两位老先生,成为他们的入门弟子。

在临床上,王新午擅长运用相火学说诊治疾病,麻瑞亭则擅长应用黄元御气机升降学说诊治疾病。老师们告诉杨震,想学好中医,一定要学通六子学术,即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温病从叶吴。

“随师侍诊,耳提面授,我正式步入了医学的殿堂,并感悟到两位恩师的德高医精,更加坚定了我从医的信心。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两位恩师的指点和教诲。”杨震感慨道。

1964年,杨震被调到西安市北大街中医门诊部工作,当时门诊部有4位中医大夫,专业分别为心病、肺病、脾胃病、肾病,唯独缺肝病,因此,杨震就被指派学习肝病专业。刚工作的他不畏困难,一切从头开始学,并主动向西安中医肝病专家沈反白和传染病专家余榕学习。“勤于学而敏于思”,自此,精研肝病就成了杨震毕生的努力方向。

青年时期的杨震勤学好思,勇于担当。1964年冬季西安麻疹肺炎大流行,他负责西华门地段麻疹肺炎患儿的家庭病床工作,采用内服外治灌肠及擦洗相结合,20多个患儿均治愈。1978年冬季出血热流行,杨震带队到灞桥区水流乡治疗出血热。为救治一位病情危重的昏迷患者,他独守治疗三天三夜,使其转危为安。医疗点共接收了30名出血热病人,无一例死亡。1976年唐山发生特大地震,他被派到唐山接收两批共36名软组织损伤患者,运用中医外伤治疗方法,缓解病痛,缩短了病程。

杨震不但自己热爱中医,还希望家中子孙都能喜欢医学,使自己的医术后继有人。“我对子孙们的要求就两条:第一,我的后代都要成为共产党员;第二,希望他们都能为传承中医药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目前,家族中三代20多人均从事医学工作。

师出名门 精研肝病

穿上白大褂,精神矍铄的杨震看起来丝毫不像一位年过八十的老人。

“你看这舌苔是黄腻的,这是典型的湿热相火,‘火’已离位。打个比方,你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但是,你跑到别人的岗位上恣意妄为,既影响了别人的工作质量,又空缺了你自己的岗位责任。那么,机体的相火也是一样。在本位发挥作用的是生理性相火,若窜到非本位发出异常火热的那就是邪火,即病理性相火。与此同时,又导致本岗缺位出现能量不足。”杨震的比喻让病人顿时明白了其病症所在。

与病人沟通的同时,杨震也不忘给跟师的弟子们传授经验。“患者胃里感觉热、出现口腔溃疡,这都是相火移位的结果。本来这股相火应该是在下焦暖肚子的,结果现在跑到胃和口腔里,形成了病理性相火,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引火归元,而非杀灭此火。只要让这团火回到原来的位置,患者就可病愈。”

在王新午、麻瑞亭两位恩师的学术思想启迪下,杨震潜心研究相火理论,在临床上对肝胆疾病的诊治颇有心得。根据肝脏“体阴用阳”特点,经过多年的肝病诊治实践,他观察到临床上此类病人常易出现“用常有余,体常不足”,符合相火学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

他解释说:“相火是人体生命之火,人体阴阳、气血、情志、脏腑气机失调是导致所有疾病的根源,所有疾病均为相火气机运行失调引起的。”他在肝病的临床诊治中创新性地应用丹溪相火理论指导临床,把肝脏等部位所产生的局部内生火热按“病理性相火”这一理论去研究,提高了对病毒性肝炎病机的认识水平,并总结提出“相火气机学说”,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在二型相火证治的基础上,杨震按肝脏疾病的发展过程将病理性相火分为六型,即郁热相火、血热相火、湿热相火、瘀热相火、阴虚相火、相火虚衰,补充了相火分型与治疗方药的不足。同时提出“治肝五论”,即肝主相火论、肝主气机论、肝主疏泄论、肝主敷和论、肝主腠理论,丰富完善了中医治肝理论。

本着执简御繁的原则,他又将肝病的治疗归纳为“治肝十法”,即凉血解毒法﹑芳香化浊法﹑疏肝理气法﹑疏肝健脾法﹑疏肝利胆法﹑柔肝养阴法、和肝健补法﹑清肝熄风法﹑活血化瘀法﹑通络利水法。在此十法的指导下,组方40余首,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施用于肝病临床的不同证型,疗效显著。

患者王阿姨1996年被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先后经多次治疗,但病情仍时有反复。王阿姨慕名找到杨震,他详查病人后指出,依据“六型相火”肝病辨治方案,结合患者症、舌、脉表现,辨其为“阴虚型腹水”,治以经验方“甲苓饮”加减以滋阴利水、散瘀清热。

“此证型腹水,因病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病机复杂,治疗当不以利药图快,不用峻剂逐水及攻破克伐之品,以免加重病情。该方治疗滋阴而不敛邪、利水而不伤阴,使源清流畅,可减少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的发生。”杨震说。经过多年的中医药治疗,如今,王阿姨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仍在后续随访治疗。

“我30多岁时因乳房疼痛,到别的医院看,医生就说是乳腺病,可是开的药吃了也不管用。疼得难受啊!我下决心也排队找杨震医生看看,没想到,吃了他开的7服药后,就不疼了。从此,我有病都找他看。”年近80岁的患者魏女士说起她成为杨震“铁粉”的经过。

杨震临床擅治肝病、郁病、心病等内科杂病,以朱丹溪相火学说及黄元御气机学说指导临床而蜚声医坛。像魏女士这样的“铁粉”,全国各地还有很多。

注重科研 肩负使命

在数十年肝病诊治实践中,杨震也曾遇到过不少问题。

“以乙肝治疗为例,乙肝是常见多发病,病程长,难治愈。辨证治疗效果虽好,但长期服汤剂既不方便也不经济,这为许多患者的治疗带来了阻碍。”为此,杨震将应用“相火论”的观点研制新药治疗肝病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

1978年起,他牵头在西安市中医医院等三所医院系统观察了341例乙肝病人,归纳主症后发现烦躁、胁痛者占全部病例的65.7%,纳差者占42%,乏力者占54%,说明乙肝主要病因是郁怒伤肝、饮食失调、正气不足。在病程上,早期表现在气分,后期表现在血分。通过大量的病例观察,认为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病机可归纳为毒、热、湿、瘀、虚五大因素,而中转环节是“肝经血热”。

鉴于以上认识,杨震综合清热解毒、凉血祛湿、理气活血、扶正养阴几个法则,研制成了“碧云砂乙肝灵”冲剂,显著提高了疗效,在1988年上海肝炎疫情大流行的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之后,杨震继续在科研之路上不断前行,共研发院内制剂13种,目前均用于临床。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3项,荣获西安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共6项。

1988年,杨震担任西安市中医医院院长,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改革思路。“一体”即科技兴医,“两翼”即中医特色和中医现代化。“我认为,中医药学可借助、利用现代科技来服务自身发展,从中医的理法方药各个方面有所突破,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他说。

他在任期间,医院恢复和新建了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二级分科和专病专科,做到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人、病有专仪、病有专药”,医院的床位从300张发展到近800张,固定资产增长11倍,业务收入翻了3番。

“在任院长期间,我非常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赴前苏联、日本、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进行学术讲座,传播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杨震介绍。

同时,他曾担任陕西省第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先后提交“陕西省中医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关于加强陕西省中医事业法制建设、制定我省发展中医条例的建议”“关于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发展陕西省中药产业化的建议”“关于中医职称晋升中有关情况的反映”“关于加大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等10余项议案,推动陕西省中医药条例的制定与颁布,为陕西中医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在新冠疫情期间,杨震作为陕西省新冠中医药救治专家组首席顾问,研制预防方“百芦御感汤”,起到了很好的预防效果。他亲自指导陕西省新冠定点医院救治组专家中医药治疗工作,应用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简化辨证过程,提高临床疗效。针对新冠恢复阶段患者,带领团队积极承担陕西省新冠应急专项项目,研发院内制剂“宣肺达郁颗粒”,向全省推广,促进患者康复,防止瘥后复发,为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2021年被授予“陕西省中医药突出贡献奖”称号。

倾囊相授 流派传承

“师带徒倾囊相授不保守,徒承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杨震一直以来带教弟子秉承的理念。

“中医传承,传的是中医理论经典,即常说的‘四大经典’,这是中医的‘基因’;承的是老师的临床经验,是诊断技术、诊治思路、诊治方法的具体体现,是能否诊治好疾病的关键,也是老师‘真本事’的体现,这是中医的‘血脉’。”杨震说。

杨震十分注重临床带教工作,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从医60年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每次上门诊,他都对弟子们讲理论、传经验、教方法,手把手地传授脉诊及腹诊,给病人开方时都会给学生说开某汤、某饮、某散。他说:“看病开方是很严谨的,所有病症都有其对应的汤方,开处方一定要有切实的根据。如治疗阴虚型肝腹水的甲苓饮、治疗湿热型肝病的桃红化浊汤、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白茜汤等,都必须做到病症与病机相符。”

“在我43岁时,机缘巧合,有幸成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跟随杨震老师学习。我以前常常以西医思维模式指导中医治疗,杨老师常对我说,高明的医生是以‘理’治病,‘理’就是中医的基本理论。记得杨老师曾治疗一位慢性乙肝且颜面部有皮肤肿瘤的患者,在治疗1年时间后,患者颜面部瘤体自动脱落且无疤痕。为什么颜面部的皮肤肿瘤通过治肝病会自行脱落?带着这个问题我请教杨老师,师言‘肝主肌腠’。老师一句话令我茅塞顿开。”弟子王少波谈起自己的跟师体会,感慨地说道。杨震就是这样用中医理论引导他回归到中医思维。

2018年,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长安医学研究工作。作为黄元御流派第六代传人,杨震创建了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流派一脉传承,以师带徒方式加强黄氏医学学术思想的传承,在理论、诊疗技术、优势病种、中药制剂、中医药文化上的特色优势,开展多层次的科学与文化研究,逐步形成“有理论、有人才、有专病、有成果”的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中医药理论及文化体系。2022年12月,“黄元御相火气机诊疗法”获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目前,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人才济济,团队挖掘、整理杨震应用“相火气机学说”辨治肝病的学术经验,经过几代人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肝病诊治体系,临床实用性强,疗效确切,在省内外10家医院推广应用,广受好评,累计治疗患者71万余例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今后,我们将继续挖掘黄元御学术思想内涵,对流派学术思想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整理及出版相关书籍,做好黄元御学术经验传承创新工作,争取申报国家级学术流派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加强与其他流派工作室联系,向他们学习、取经,以便在下一步工作中更好地进行流派学术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开拓思路,积极申报国家级的科研课题。”杨震说。

面对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好形势,杨震感慨,只要年轻一辈中医人勤于学习、善于继承、敢于创新,那么,祖国医学必将不断发展壮大,焕发出勃勃生机。

“杏林逢盛世,杏坛多高师;林海竟华盖,乐为林径石。”在采访的结尾,杨震朗诵了自己作的诗,该诗名为《杏林春》,“中医的春天来了。”他笑着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99527.html

上一篇:星言星语和星月(283):傍晚的杉木湖
下一篇:卢洪洲:对“超级抗癌药”AOH1996乐观且谨慎
收藏 IP: 117.61.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8: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