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打开中医药宝库的钥匙

已有 2219 次阅读 2022-1-8 19:34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那天,老班长在群里转某学者的话:西方的东西特别是科学,影响了人们的想象力,限制了人们的理想。对于未来世界而言,中医的思维方式与基本理念,是值得推崇的。

我回复如下:

列维·斯特劳斯在他的著作《野性的思维》中提出,“野性思维”被看成是一种未驯化状态的思维,有别于被教化或被驯化的思维。

人的思维方式通常区分为三类: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直觉思维。野性思维大致对应于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常运用于文学艺术之中,如夸张、比拟等,如“疑是银河落九天”。逻辑思维则是一种被被驯化的思维,具有严格的规则,需遵循严谨的程序。

对于科学而言,没有逻辑思维,会流于荒诞;没有“野性思维”,会走向僵化。因此科学家时常被提醒: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而且,科学研究也并不完全排除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如类比和模型方法,在理论构思过程中广泛应用。

至今为止,与逻辑思维不同的被“教化”或被“驯服”还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服从权势,包括上级、权威、权力,以及资本;其二是守旧,尽量与常理、常态保持一致。这往往是普通人的思维特征,现代科学的突破,往往是对这两种思维方式的革命,这种革命贯穿于科学精神之中。中国传统思维中,这两种思维方式常常处于统治地位,有人认为是难以出“大师”的原因之一。

中医学的问题是缺乏确定性,这在于理论思维方式中的逻辑思维不足,“野性思维”有余。因此,中医学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野性思维”,而是加强逻辑思维,还要克服另外两种被“教化”或被“驯服”的思维,或者说是惯性思维。没有确定性,就不可能“数学化”,这是中医学的致命伤。增强理论确定性的捷径,实际上是引进现代科学的话语体系。

最近,饶毅在《知识分子》中撰文“世纪八佳:百年中国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其中,与中医药相关的研究有三点。一是麻黄素药理作用(协和医学院药理系陈克恢,1920年代);二是青蒿素的发现(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1960-1970年代);三是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作用的发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张亭栋,1970年代)。其他包括:蛋白质变性理论(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吴宪,1920年代至1930年代);沙眼病原的发现(中央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同仁医院张晓楼,1950年代);吗啡作用位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邹冈、上海第一医学院张昌绍,1960年代);胰岛素合成(钮经义、邹承鲁、汪猷、邢其毅、龚岳亭、杜雨苍等,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和有机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系,1950年代至1960年代);杂交水稻的发明(湖南省安江农校袁隆平,1960年代至1970年代)。

一个鲜明的特征是,中医药必须拥抱现代科学。那就是,采用现代科学的话语体系、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这才是打开中医药宝库的钥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20114.html

上一篇:《马坪少年》(10):周业信
下一篇:《马坪少年》(3):第一次骂人(修改稿)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3 范振英 郑永军 张学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