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姚荷生:姚国美生平纪略

已有 6673 次阅读 2021-12-15 20:24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杏林论坛 2021-12-14 09:50

 

民国名医姚国美(1893-1952)

【姚国美小传】姚国美(1893-1952)名公裳,号佐卿,国美乃其字。生于江西南昌县姚湾村。世业医,幼家贫,长而就学于江西医学堂,以力学受知于经方大家文霞甫先生。操内、妇、儿科,精于诊察,取法和缓,医名著于省内外。积极振兴中医事业,曾捐资创建神州国医药会江西分会会宇,并兼任会长;又热心中医教育,曾于南昌创办江西中医专门学校,亲自任教并兼教务主任之职,造就了一批中医人材。著有中医教材《病理学讲义》、《诊断治疗学讲义》等。

一、

先叔姚国美是旧社会所说的世医,有家谱可查的约已十代。清光绪维新时期,南昌兴办了江西医学堂,堂址设在百花洲。堂长是江西省中医泰斗文霞浦先生,他为人治学严谨,声誉卓著。先叔入学之后,专心致志,苦学不懈。那时我家住在鹅颈巷,距离学堂不远,但先叔却坚持在校膳宿,即寒暑假亦很少回家。值班教师查夜,经常发现先叔挑灯夜读,他们怀疑是否在看小说。经文霞浦堂长发现先叔所读确属医书之后,不禁深为嘉许,不过责其纵览各家,未免不得要领。因教以《伤寒论》为学医津梁,如能重点深入,可以一通百通。先叔虽敬谨受教,终以校中为各科齐头并进的需要,无法一门深入为憾事。毕业后,本拟极力补课,无奈悬壶时仅一年,即以治效遍传,求诊者肩摩踵接,病例庞杂,又不得不广泛研求,自知执简驭繁,必须精通《伤寒论》,补课之心,始终不肯放弃。

一九二四年冬,我父亲患伤寒阴盛格阳、真寒假热,邀请清江谢双胡先生(平生从未正式开业,只是病家慕名求诊)会诊,经过细致观察,真假立辨,用大剂姜附,效如桴鼓。当斟酌处理之时,先叔拟于原方中加桂枝24克,立即遭到谢老痛斥。自此,更悟到《伤寒论》辨证论治的严格价值,不但亳不嗔怪谢老的出言不逊,反向谢老提出问题请教。当时先叔正为门生讲授《伤寒论》,立即又令门生执经问难。因素知我有志中医,亦嘱先从谢老学习。并说:“我治学是由博而约,事倍功半;谢老是由约而博(事实上谢老精通《伤寒论》一书,约则有之,博则未必),事半功倍。青年人宜取法乎上,一俟得了谢老真传,再学我的不迟。”后来办理医校,对毕业同学加办研究班,特请谢老讲学,进修《伤寒论》。其不计名誉地位,心以学术为重的真诚谦虚态度,至于此。

二、

先叔十八岁在中医学堂毕业后,曾考取留日,因祖父年老相阻未能成行,改在清军标统供职。不久,回到医学堂门诊部工作,深受文霞浦老先生的教诲奖掖。未久独立开业,很快就应接不暇。而先叔面对所有病人,从不肯马虎应付,必于大量流行病的共同矛盾之中,找出它的特殊矛盾,而后针对处理,以故疗效较高。诊务繁忙之余,仍不肯放弃读书,因而在周围引起三种不同的强烈反映:

(一)病人中流传着“请了姚国美,死了也无诲”的童谣。

(二)同业中感到特别奇怪,一定要找出他出名的原因。有的医生趁着门诊繁忙的时候,暗暗站在他的身后,考察他的用方,发现他“有一次连续诊察了十三个流感病人,即连续使用了十三个参苏饮,但方后加减两、三味药,令人毛骨悚然。”(考察人的原话)充分反证了先叔辨证论治,一定要从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特点。

(三)家庭中曾因此发生过一件趣事和一次严肃的谈话。趣事是先叔结婚那天,花轿已经抬进喜堂,很久还不见新郎出来开轿门。原来,先叔还在忙着看病,经催促才急忙穿好礼服,可新鞋又被促狭朋友藏了起来,一时狼狈不堪,惹得亲朋哄堂大笑。晚间闹房正当高潮,突然发现新郎“失踪”,到处寻找,他却躲着看书已好半天了。

至于严肃谈话,那是我的祖父见他整天看病读书,毫无休息时间,决非他这种弱体所能胜任,经常劝阻无效,愤然向老友余某托孤说:“我已不久人世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国美。像他这样要钱不要命,奈何!”余老以此语诫先叔,先叔非常惊讶地说:“中医当此欧风东渐之时,非有一番作为不足以振兴此道。但终日忙于生活,无暇及此。我将尽十年之力,但求身家聊堪温饱,即将停止个人蓄积,赚一文就用一文。如何用法,我今天虽谈不上,但可向老父保证,决不胡作非为就是了。到那时所做的都是公益事,哪里还会像这样忙呢。”结果祖父去世,先叔的生活费尚未达到指标,而自身的三期肺病已成,当时才二十九岁。幸赖婶母安贫,毅然劝先叔辍业居庐山休养,学佛,跑山,裁花,种竹,用药只每日野百合一味,营养只鸡蛋两枚,历时十月即已痊愈。从此谨践前言,以其医务全部收入,初则办理中医学会,继则修建佑民寺,抗战前办理中医学校,但终其身仍未停止一天看病、讲学和读书。

三、

正当先叔致力于重振祖国医学(先从神州国医学会着手,购地六亩建筑新的大厦,以供集会之用,并使课堂、医院、药圃的雏型略具)之时(有碑记可考),反动派行政院长汪精卫徇余云岫的提议,废止中医,引起全国中医药界罢市抗议。乱命虽未得逞,但对中医已行种种歧视,如中医办学始终不能纳入财经规划,也不能向教育部立案备案等。先叔的办学意志虽坚(当时已由学会派代表赴上海等地参观),亦不能不因恶势力的种种阻挠而难于成事。于是,将其诊金收入改充佑民寺修建基金,但仍欲对中医事业有所帮助。故当佑民寺庙貌粗具规模重建山门时,不欲援旧制建弥勒四大天王殿,而改建左侧为佛经流通处,兼售中医书籍,右侧则改为大规模中医门诊部(有碑记可考),就诊者日达千余,业务之盛,远远超过学会门诊。所以后来曾充医校毕业实习基地,教学病种之多,令人欣羡不已。

一九二四年夏,我已学医数年,不幸身染虚劳,并发展为五更肾泻。先叔适以应诊北行在外,先伯(姚介卿)、先师(谢双湖)治效都不满意,故急电先叔。先叔电命其门弟子程幼盒护送我往聚庐山,一面讲学,一面疗养,仅一方服一月而病即大效,因悟先师所擅长为《伤寒论》,宜于急性传染病,而拙于内伤杂病,无怪其与先叔交好之中,既互相批评帮助,又互相推许请教哩。

入秋先叔因病家延请赴浔,亲见水灾严重,并兼大疫,灾民死亡接踵,很想及时救济,又苦一时无法筹款,还山商之婶母,愿以首饰为开办费,然后以诊金陆续添助。义举初倡,药界与慈善家立即纷纷响应,于是亲率门生与我,每日深入灾民棚屋抢救病号,一时全活甚众,灾民相告来归,有增无已,经费日见支绌,不得不继续依靠诊务收入。因为病号长期集中于先叔门下,影响了当地医生业务,又一味以灾民疾病为重,对于权贵的求诊没有给予优先照顾,于是触怒了当地警备司令郭觫的眷属。郭明知其幼子为小病后跌伤暴死,反借当地某医之口,栽诬先叔“药误”所致,因而军阀作风大发,立即派人诱捕先叔。后经当地人民保释隐避,又不惜逮捕子、侄(我)作抵。其眷属心中有鬼,很怕郭暴怒之下把事情闹大,再派其部属向我透露:只要先叔肯破家与郭见面,他们可以设法息事,并保证先叔安全(以上均为事后由其亲信泄露),敲诈勒索之情毕露无遗。先叔坚欲和他理论,先父苦苦劝阻说:“这种世道,这种贪官,有理谈吗?你不是学佛吗?你能担保一生看许多病从无半点差错吗?今日之事从佛教因果报应看来,这不过是群众积怨假手郭某爆发而出,抱屈破家都看不破,还谈什么“空”,谈什么“舍”呢?于是不得不设法张罗,亲戚知交也踊跃帮助。欲壑既填,然后由亲友围护前往见郭。郭仓促间摸索手枪不得,即下堂搬花缽向先叔投掷,摩肩中柱得免,其凶暴气焰令人发指!自此先叔每欲从事公益,往往为了必须与官僚接触而深具戒心。

四、

一九三○年前后,由于时局的影响,各县名老中医云集南昌。先叔屡欲趁机兴办医校,都以害怕官僚而裹足。后来商得刘文江愿任校长兼妇科教员,江公铁愿任外交,先叔得专任教务主任兼教病理、诊断、治疗学,才决意积极进行。当时中医办校,很少成熟定例。校名因反动当局百般刁难,由国医专修院改称江西中医专门学校。但先叔坚持一定要达到高等学术水平,为此不惜延长毕业年限。又为了筹建医院,医师不敷应用,不得不招集毕业同学与即将毕业的同学办理研究班,以求继续深造。似此千头万绪,相逼而来,日间必须处理校务与应诊充实基金,晚间编写教材常达深夜,无间寒暑,五、六年几如一日。同学们为其精神所感动,无论走读、住读,无不刻苦用功,社会人士见者、闻者早已交口称赞,因而也就早已惊动了反动当局(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很想插手其中掠夺果实。先由南昌市长龚学遂出面找江公铁,说什么“你们的学校办得不错呀,熊主席十分重视呀,为了使毕业同学有实习场所,省里拟拨款五万元创办中医院,已嘱我设宴邀请姚国美先生亲临共商办法呢…”江公铁认为大好喜讯,迅速向先叔汇报,讵料先叔竟漠然视之,不拟赴宴。公铁不免急了,一面极力劝说,一面怂恿同学请求。先叔面对同学,无奈喟然长叹,说:“你们太天真啊!他们哪里有诚意办院,只不过是借机点缀门面罢了!中医院当然是我们必需办的,但所难的不是钱而是人呀!你们只一味想到医院当医生,并没有想到中医办院并无好的成熟经验。例如,中医临床究竟应该观察什么?护理、食谱究竟应该如何才适合中医需要?都有待于摸索。我的想法是你们毕业后,必须首先充当一年实习医生兼带从事护理,从实际工作中拟订一套住院的医护规章制度,这样中医院才有光明前途!你们愿意吃这种苦头吗?”同学们立即齐声答应:“我们愿意!我们愿意!”先叔当时非常感动,允以一定赴宴。谁知龚学遂在宴会上大肆吹捧了一番熊的德政之后,谈到具体的五万元,却拟一栋破旧楼房折充,先叔始终默不发言。龚因探其究竟需款若干,先叔只好婉转答话说:“目前中西医竞争时期,没有二十万元无法追上西医医院。不过始终难在人才,请允许我把学校办完几届毕业后,再谈办院如何?”宴会因之毫无结果而散。先叔回校报告情况,原来抱天真幻想的同学也觉悟到,反动官僚事还没办,贪污的企图已在冒头,只有脚踏实地用功,按照学校自力更生的计划前进。

不料研究班刚办完,卢沟桥事变即已爆发,南昌市骤遭轰炸,各县师生纷纷作归计,南昌师生亦需择地逃避。先叔只好自率念佛眷属逃隐庐山。八年当中,生活虽备尝艰苦,然看病读书,为亲友子弟讲学仍未或辍。胜利后,风闻母校同学在各县对中医学业都有成就,有的并得到当地群众支持办有医校,南昌学会诊所亦次第恢复。

一九四七年十月全国中医师第二次高考,江西取录二十一名,而母校师生抗战时期所培养之青年即占十三名,一时传为佳话。凡此种种,均令先叔欣慰。但欲自鼓余勇,重新投身建树,然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了。

五、

一九四九年南昌解放,庐山亦有解放军登山,先叔力疾出迎。不久,党中央批准江西创办中医实验院,基建经费恰恰为二十万元,历两年即已告成。省领导有意邀请先叔出任院长,时先叔卧病已自知不起,驟闻喜讯,竟狂欢如儿童。家人为之诧异,盖平生夙愿,得共产党领导才算完成,一时喜出望外,不禁啼笑交作,热泪挥洒,数日即安祥逝世。逝世之前天,仍曾力疾起坐,为人看病。逝世之后,吊者盈门,无一肯留名者。出丧之日沿途设祭,络绎不绝,其医效之深入人心如此。

默察先叔一生,可谓与学用祖国医学相始终。事业虽非过分伟大,但隐隐具有教学、临床、科研三结合之雏型;著作虽不算多,但隐隐具有以科学方法整理古典医学,使成较明显的系统,而且言简意賅,无一言无文献根据,亦无一言无临床现实意义,不失为理论紧密结合实践之创作。所以它的作用,虽然出于江西但流传外省,辗转传抄,几乎形成学用一致的江西风格。其直接、间接培养出来的人才,今日在党的四化号召之下,纷纷作出贡献,同学们有时相见,仍殷殷以“姚老师的遗志”共勉。

当然,各种事业之成就,决非出自一地一人之力,中医事业并不例外。但从先叔毕生行事看来,说他对祖国医学的兴亡继绝、承先启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应该不算过誉吧?! 

附(一):创建神州医学会江西分会会宇记

民国十四年冬,江西医药同人建筑神州医药分会,附设中医院。逾年既成,一时同仁欢欣庆幸,乐观厥成;惧后之人无以溯其源也,属余作文以记之。考神州医药会,元年肇迹于上海医药两业,虑政府偏重西医,立会研究中医学以保吾国粹,政府许之,各省皆响应;次年吾赣罗文清、徐宝卿、张心源、张佩宜、黄信臣、陈艮山等亦立分会应之。时会无定址,费无定资,当由同仁认助六文捐,渐遂不支;嗣有刘文江、江镜清、姚国美等,沿户劝募,冀集基金以巩之,以应募者不多,亦不给;再由同仁认助维持捐,然同仁半侨居,聚散无常,捐率渐减,卒无以济,会其殆哉岌岌乎!国美时由庐山养疴归,已避风尘,不复问人间疾苦。然睹斯会之将湮也,弊在无定处,无常储,故会终不固,爰约许同仁再出山应诊,诊资悉捐会;又已不居名,让美为病家捐款,名曰应诊劝捐,到手奏效,延者接踵,出诊五年,共获诊资万五千元有奇。因先购得进贤门内罗家塘,填砌成基,未果兴工,南城傅君绍庭慨许银币三千枚助之;国美乃鸠工庀材,经营筹划,不一年而告厥成功,绍庭亦成人之美者哉!嗟夫!斯会之成如此甚难也!既有成功之庆,当思实事之求。盖吾国之医药,微茫深邃,非集众识互为研究,不足以穷其理,于是有医药研究所之设;医以药为本,知医而不知药,未免舍本而逐末,非大拓场圃,广植药苗,不足以资考证,于是有药圃之设;医以济世,首在利人,非有实施而利不溥,于是有中医院诊,贫者施药之设。今合群策群力,建置整齐,共成吾赣医药界巨观,吾甚为诸公佩也!吾尤佩国美合一已之利,为众人之利已难矣,更隐其名而不居,以已之施为人之捐,三代下有几人哉!当世居高位、拥厚禄者,颐指气使,锦衣玉食,高台广厦,侍女满前,而宗祖之庙堂,风雨飘摇,圮败倾覆,视若无睹者多矣,况公共之会宇乎!有一善惟恐不彰,必多方以表之;甚或窃人之功,以为已名而盗虚声者,岂少哉!况有其实而不居其名乎,是皆闻国美而赧颜者也。今斯会赖国美之力,䭃高闬閎,厚墙垣,已堂臻轮奂,制达美备矣;愿继国美而起者,代有人焉,则斯会不朽,而国美亦不朽也!吾高国美之义,因详其颠末以遗来者,庶有所观感焉!记其事者,南丰曾志云芷青也。

附(二):江西医药会题辞诗并序

身非显宦,家非素封,漫欲捐重金建广厦,为众人谋乐利,以成其急公好义之举,力必不能;知其不能而亟图之,冒暑暍,耐风霜,以勤苦艰难之所得,辅其力所不及,卒能偿所愿而告厥成功,此非寻常富有资财,汲汲求名者比也。吾观姚公国美,维持医药会,其苦心孤诣,实类于是,谓非医中之杰出者乎!方其被举为会长也,会中经费日益支拙,将告中止矣。姚公曰:“是关乎医学之兴废,国粹之存亡,不可自我而斩也;无已,愿以一已诊金挹注之。”由是益专心致志,从于医而道日进,无寒暑,无蚤晏,风尘奔走,不辞劳瘁。如是者四、五年,所获诊金累逾巨万,慨然尽输于会,而己不与焉。求之三代而下,能有几人!乙丑年,爰地罗家塘,建高楼为会址,逾年而后成。予随诸君子后,参观其间,觉规模宏敞,景色清幽,其气象迥与曩者异。楼下医师三五,操作其间,展扁鹊之能,奏华佗之技,分科以济贫民者,会中之病院也;楼之四旁,嘉木美卉,欣欣向荣,掩映而成趣者,会中之药圃也;自楼而东,波光澹荡,清气扑人,夏则红衣翠盖,错杂缤纷,随风摇曳,若迎人而献媚者,会中之荷池在焉。是皆姚公因地制宜,惨澹经营而为之者。嗟乎!人之好善,谁不如我?前之会长,非无是心而不能措置裕如者,绌于力也。向非姚公善承其后?本公心以施伟力,则旧有之会,且岌岌不可终日,况欲美轮美奂,以成此巨观也,岂可得哉!予读曾公碑记,有感于中,爰作诗二章,泚笔而题于壁,其诗曰:

髙楼百尺焕然新,曲槛迴廊配置匀。

六月荷花饶景色,三春药草斗精神。

苏韩碑记传千载,卢扁医方济万人。

犹占一池流水绿,夕阳掩映好垂纶!

姚公德望本群钦,创造艰难岁月深。

冰雪铸成医国手,风霜印出活人心。

同侪退避输三舍,独立经营掷万金。

博济高谈畴实践,青衫我媿厕儒林!

戊辰二月江苏丹徒张恭保心源甫题并书(龚屏据口述记录)

原载:《名老中医之路》第三辑,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姚荷生(1911-1997年)

[作者简介]

姚荷生(1911-1997年),医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南昌人。姚家世代业医,姚老少时师从清江名孝廉沈叔樵研修古文,18岁拜清江名医谢双湖为师学医,20岁回昌从其叔、江西名医姚国美侍诊3年,1933年遵叔命考入江西中医专门学校,于1938年以优等生毕业,后悬壶南昌,医名鹊起。解放前,曾任吉安启轩中医学校教务主任兼《伤寒论》教员。解放后,历任江西省康复医院管理局中医医疗组长、江西中医实验院副院长、江西中医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江西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江西分会副会长、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江西省政协常委、江西省科协常委等职。1990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获政府特殊津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16747.html

上一篇:[转载]当代科学思想的转向
下一篇:[转载]仝小林等:加强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药应急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摘录)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