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心系疫情,姚梅龄教授探讨新型冠状病毒

已有 4049 次阅读 2020-2-6 16:54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姚梅龄, 新型冠状病毒, 病理生理学 |文章来源:转载

(本文由姚梅龄教授口述,弟子何秉儒整理。)

 【何秉儒】很多同道都在关心姚老及其团队是否已经开始着手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毕竟姚老常说“治病救人,医生天职”,我只想说,自从疫病爆发以来,姚老基本没有停歇过,目前姚老仍在尽一切努力、透过各种关系去深入一线,先后争取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希望可以先仔细观察病人,再提出具体的意见,但是目前因各种原因,介入的难度还很大,可是姚老从来没有放弃,我们深圳德馨中医馆也希望在姚老的指导下,在未来的抗疫行动中为人类的健康尽一份心力。

以下是2020年2月4日与姚老的谈话内容,希望能诱发共鸣,引起中医同道们共同思考,期盼可以对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产生的疾病诊断与治疗起到指导意义。姚梅龄教授谈话内容:

中医为什么能治好传染性疾病?其实很多中医并不明白其中道理,比如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如果病毒它引起了人体津液不能正常的敷布,并且阻挡了卫阳的运行,郁遏日久,这样的恶性循环,在它沉寂了好几天后,例如西医所讲的潜伏期14天,它便形成了第一个信号,如果形成了寒邪,病人就出现了恶寒的症状,再接下去就发烧,也就是说细菌或病毒需要营造出这样“阴偏盛”的状态,以便有利于它们存活。它要透过这样的恶性循环形成这个状态,最终身体吃不消而病发,因为卫阳停止了运行,人体便出现了恶寒,接着卫阳奋起而反抗就发热,那么后续的问题就是一连串疾病在身体中的变化过程,所以微生物在这个前期的过程中,它需要营造出有利于它生存的环境,这个环境也就是“阴偏盛的状态”跟“表阴胜、表阳却的趋势”,这种状态及趋势才是导致人生病的“直接病因”,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表寒”。

那么如果微生物不导致“直接病因”,某些人就可以变成“健康带毒者”了,甚至可以携带几十年,由于病毒并没有产生表阴盛及表阳却的趋势,因此携带者就不生病,尽管病毒还在他身上,可是他却不是个病人,如果是病人,西医就不会用“健康”两个字,所谓“健康带毒者”指的就是他不是病人却具有传染性,因为毒在他健康的生命过程中便自行中断了发病趋势,所以他不是病人,这也就说明了:“病毒只是初始的病因之一”,哪怕他既感染了病毒又受了寒的两相兼夹,又或者是既受了寒又受了湿,还受了病毒感染的多种兼夹,只要没有形成直接病因,人就可以不生病,就不会形成一个疾病的过程,这个后面形成的直接病因相较于病毒本身更为重要,中医只要抓到这个直接病因,逆转它,疾病就好了!为什么好了?因为第一它不形成一个病理过程;第二它就营造了一种很不利于病毒生存的体内环境,甚至可以促使健康带毒者体内的病毒都消除了,也就是身体的抵抗力也容易把病毒给杀灭了。

还有一点要明白,如果在疾病的过程中挟有气血的逆乱,或者出现阴阳的胜负,这个时候哪怕病毒在体内已经消亡了,但这个人的病还可以继续发展下去,而且病情可以加重,还可以危重,甚至造成死亡,这就是《病理生理学》里面讲的,疾病到了休克阶段,导致休克的原因就退居次要,甚至导致休克的原因都没有了,比如疼痛性休克也不再疼了,比如出血性休克的血已经止住了,但是他的血容量已经不够了,比如细菌性、内毒素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细菌也杀死了,但休克依然存在,病人最终还是要死。所以说后续的病变过程可以跟初始的病原体无关,但也可以有关,有关什么?那就是这个病毒还在体内活着,它还在不断营造着阴胜阳却的趋势有利自己生存,那么表寒就会不停地加重,就如同护理上没有给他盖好被子,没有保暖一样,他在天寒地冻的地方待,只要这个反复受寒的初始原因还保留着,就会跟直接病因一起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当然如果病毒没杀掉也可以跟直接病因纠葛在一起,因此杀灭病毒固然也很重要,但是杀死了并不等于病就完全好了,因为如果身体内的疾病过程,也就是这种阴胜阳却的趋势还在进行的话,那病就还没好,这个道理西医不懂,有的中医也不懂,所以这个道理必须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因为我们要救人。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因就很可能就是“湿”,因此我就希望争取到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去核实一下,毕竟湿跟寒一样都是阴邪,湿阻阳气多半会有两个结局,一个是压抑阳气,一个是伤阳气;若是压抑的阳气一反弹就变成“湿热”,若是伤阳则转为“寒湿”,变成一个“邪实正虚”的病,它甚至阳虚还没有虚到化寒的地步,也就是偏寒一点,所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病患最后的抢救药,参附汤是一条路,但不见得对,有可能要参照王好古的《阴证略例》,要用解“湿毒”的药、解“阴湿”的药。

当然后面的重病号我们暂时管不了,轻病患我们看了,因为隔离,所以脉象就显得次要一点,甚至可以教病人摸脉,只要自然放下摸清楚皮肤就能感觉到脉,这就肯定浮,至于是不是标准的浮脉只能以后再谈,因为只要浮就提示它的气机向外,这就可以用一些表药,目前在一线的中医是戴着手套给病人把脉,这样是摸不准的,我在1965年就尝试过,所以这也是普及病人了解中医脉学的机会,也让他们知道正规的中医是怎么看病的。

中西医的疾病分类有着巨大的不同,中医所谓“知常达变”,因此永远不可能用几个证候就能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写清楚,因为一个人一个样,所以如果我们来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就必须把“常证”放在前头,而变证就在处方中的加减法中突出,我们主要立常,而最常见的变化也立一两个,其他均在加减中突出变化。

而立常应该怎么来立?那个三版四版方案中有那么多症状,请问这些症状都要吗?难不成所有症状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这是不可能的,毕竟没有那样典型的病号,那到底应该怎么掌握,我是这么认为的,我们立的常证必须跟《伤寒论》提纲一样,例如太阳病提纲:“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但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症就没有“项强”,所以我们连“项强”都不能写,而恶寒反应病因,脉浮提示在表,头痛在太阳的可能性大,而项强不是主症,就只能放到“鉴别诊断”里,鉴别就要立排外,如果同时出现了三个症状就表示病因病机病所全满足了,那就可以用这个方案,至于什么情况不能用,就需要鉴别,但病人自身看不懂,我们可以注明写个排外,例如出现流鼻血不能用,又如果是挟了寒,有太阳表寒证,那病人有大汗出就不能用,连桂枝汤都不能用,这必须要写清楚。

其实将来的疾病分类就只能立常,西医到现在还蒙到头想把病种彻底搞清楚,可惜病种的分类是无穷的,证候的分类也是无穷的,证候和病种的变化也是无穷的,这个道理我在《疾病原理》(未出版)里面早谈清楚了,但是没有机会展开讲,所以从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来看就存在问题,而且从分类中的几种交叉就有矛盾,比如在肺系统里面列了肺炎,又在传染病里面列这个肺炎,这种交叉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我们来写方案就要立常,立几个主要诊断依据,满足了哪几个症状才可以用,而且要建立在排外的基础上用,即使满足了主症却出现了其他另外的情况就绝对不能用,要强调这一点,所以将来的疾病分类只能这样写,到现在世界的医学家都没有理清思路,这次我们的方案大纲必须这么写,第一、主要诊断依据;第二、鉴别要点。这两点缺一不可,每一个病都要写清楚,只有建立在鉴别的基础上,主要诊断依据才立的住,这个方案在我观察仔细病人情况后,由我来写。今天就谈这么多,后面我们还要开会,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商量的。

本文根据2020年2月4日与姚老谈话录音,由弟子何秉儒协助整理而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17294.html

上一篇:奋战在阻击SARI一线的湖北中医药大学人
下一篇:[转载]张继先,张定宇:湖北战“疫”首授大功者
收藏 IP: 120.229.92.*|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