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因为老班长的一位好友(化学教授)退休后爱上了中医,而且有些痴迷,写了不少文章,立志为中医跟进现代社会做些贡献。
恰巧32年前,由湖北中医学院研究生会联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会牵头全国中医院校研究生会举行《第三代中医论丛——前途命运思考》由湖北科技出版社1987年出版。原计划搞个系列丛书,后因主要人员进入专业阶段,未有续篇,实在有点遗憾。2006年,鄢良和我商量搞个20年纪念活动,看看当年的思考者是否有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但冲动了一下就无疾而终。如今32年过去了,我这个当年的主要组织者和见证人,又有了一点深入思考,很希望能够将当年的讨论深入下去!微信这个平台正好是个便捷而省事的工具,于是根据李教授的提议,拉了一个微信群“感悟中医”。
没想到,我们这些业内人士也对这个群很感兴趣,可能因为现实中关于中医还有很多困惑,大家希望做到“不惑”。建群过程中,与师弟有点小小的摩擦,不过事情总算过去了......
盛医生:本抱着对师兄的感恩之心,也确实对中医有些问题有兴趣,才参与进来,没想到关注的不是中医问题,而是说话的语气,抱歉了,师兄!
聂广:师弟,我感觉你那句话有点灼灼逼人,担心将他逼走了。故出此言,请谅解!
盛医生:没事,我也不了解他们的情况,但此话不过帮他解除尴尬而已。他说初学,但我前面已经说了文章很好,解释中医确实难学而已。没有别的意思,事情已经过去,没什么,看来我确实不适合,你们玩吧。
对你没有恶意,只有感激。看来中文也是如此,歧义多多。谢了!!
聂广:别离开,彼此总有个磨合过程,再看看好吗?
盛医生:过几天吧,等大家再磨合一下。
聂广:棒!
盛医生:其实我说的是真话,中医,对我而言,确实还只是皮毛,真正的理论,并没有完全融会贯通,相信对于大多数中医均如此言。
比如五运六气。当然师兄浸染已深,远胜于我。所以文字读来,有所不同。
聂广:李教授的思维还是“汇通派”“结合派”的老路,肤浅而不深入,急功近利而缺乏脚踏实地地扎实。没有完整理解中医学的概念,就盲目地对应西医的内容,结果成了贴标签的不伦不类、非牛非马。实际上,两种思维为什么格格不入,本质差异究竟哪里?他们没有深入追究。结果必然挂一漏万,让人啼笑皆非。
对于三焦,我没有认真考究。我先看看一些相关文字,然后再来批判(摆事实讲道理)。
盛医生:中医需要大视野,基本的入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是如何进去并深入?把它翻译成现代语言,还没有一个合适的路径。
聂广:盛师弟,你还是退出了!我在群里的再次道歉,还是没有得到你的谅解:“盛师弟,我刚才又看了一遍你们的对话,都是平和交流。为兄过于敏感,误解了你的意思,你没有咄咄逼人。再次致歉!”
聂广:你的思考很深刻,但为什么不能谅解师兄呢?
盛医生:好的。我进来,不过别吱声,我先安静的看看。
聂广:好的,我再请你!
盛医生:现在的中医确实是半个中医,因为使中医理论核心完成的古代哲学及自然科学没有人去学习。
聂广:我觉得还是应该向前看,对于自然哲学只要有个总体认识就可以了,不必“皓首穷经”。中医的精华实际上在其技艺之中,而非哲学。
盛医生:这个确有道理,但中医教育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通读经典是必然的途径,通读经典的过程也会遭遇这样一些问题。
聂广:这是个两难,丢掉哲学就失去了理论体系,也失去了中医自身。保留哲学又陷于迷宫。
盛医生:我们学到的确实只是一个看问题的大的法门,深入下去,比方说气候与环境在特定时间的对应关系,就缺乏古人那种更明确的认知。
聂广:古人提出来很多学说,但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没办法求实求真。因此,有些东西还要靠现代科学方法证实或证伪。
盛医生:所以我觉得探索这些东西才更有意思。
聂广:在那个群里,我们主要讨论中医疗效相关问题,当然包括理论。我会列出一些专题,大家一个一个地深入探讨,不求一致,但求各抒己见,理性探讨。
盛医生:就像您说的,几十年来,中医理论说来说去,脱不了汇通与结合的窠臼,为什么?都是先入为主以现代医学去套中医理论,好像是为了证实中医理论是符合现代医学认知的。从开始就错了。
聂广:棒!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