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应用研究:基础研究=3:1
已有 3017 次阅读
2012-12-5 17: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 科研, SCI, 应用, 基础
中国目前的科技水平以及在世界上科技竞争力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不强的。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基数大,学生人数多,相对来说,大学的教师人数也不少。
这么多教师从理论上来说都可以从事科研工作,但到底研究什么?
我觉得,基础好的学校、985及211学校,基础研究比普通高校占的比重大点,应用研究也必须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在一比一比较合适。
而普通高校特别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基础差点的学校,基础研究占的份量要小,绝大部分人与精力应该从事应用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研究。
中国不需要这么多的教师从事基础研究工作,而且基础研究工作的条件许多高校与学科也不具备(实验室,科研经费,数据库,资料,学术气氛,教师队伍,加上讲课多做科研时间也少)。
另外,发达国家的产品开发研究是公司自己研究机构进行的,高校帮助突破他们的关键技术。而中国的公司情况大不一样,研究力量非常非常薄弱,甚至没有研究力量,他们的技术往往来自于高校与研究所甚至进口。他们的技术进步是依靠大学与研究所来完成的。
看看扬子石化、金陵石化、仪征化纤等国内超大型企业,他们的研究水平地球人都知道。因此,中国的企业需要大学为他们提供科研成果以增加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SCI为大学教师考核的唯一标准(或占绝对大比重),对中国及中华民族是一个悲哀。文章不少,水平不高,简单重复,更为可悲的是,许多成果没有一点应用价值。而企业没有科技支撑,没有技术支持,只能出口‘价廉低档’产品。中国的名牌产品,没有高校研究所大量的教师们的应用研究支撑,那是一个‘海市蜃楼’。
纳税企业的钱,做出来的科研,许多发表在外国的期刊上而企业买不起也看不到,如果英文差点还看不懂,就象普通人家自己喂养大的孩子只为别人服务一样可笑。中国的高校与研究所不能帮助中国的企业产品走向世界,你说是不是悲哀的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177-639489.html
上一篇:
练好本学科的‘少林拳’下一篇:
致:迟菲老师及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