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学会生活与工作

已有 3872 次阅读 2014-12-23 12:40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学会生活与工作

鲍海飞 2014-12-23

生活是一门百科全书,学会生活和工作不是一句空话,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这也是生活和工作的本钱。人要对自己的身体需熟悉和了解。尤其是青少年的时候,要打好身体的基础是关键。年青的时候,因为血气强,很多小病小灾一扛就过去了。然而,很多遗留的隐患病根,那些不知不觉的伤痛,却悄悄地潜伏在身体里。当年龄渐大时,随着身体抵抗力的降低,这些病灶就会显现出来,甚至是曾经发生过的一次小感冒所遗留下来问题,都会对未来生活带来影响。尤其是到了40岁、50岁以后,身体机能下降,体检时开始有指标如血糖、血压、血脂等显示‘异常时,就更应该小心谨慎了。

在又是一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在大家忙忙碌碌似乎忘记自己的时候,我把自己的一些与身体健康等切身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让大家时刻留心自己的身体。

我现在时常会感觉鼻子不通畅,这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这一呼一吸最是影响人的健康和情绪,尤其是影响睡眠质量。时间长了,还会影响肺部的呼吸功能。年青的时候有过一次鼻炎,用热水熏后一段时间就好了。快四十岁的时候,鼻子开始经常不适。回想起,大学时,曾经有一次,身体大概是所谓的‘上火欲出疖子’,结果鼻尖处有红肿现象,我就用一根针试图刺破它。刺破之后当时也没有感觉怎样。现在想来,不应该用针刺破,而是应该吃药或者不要动它等其自行转好即可。结果现在就经常不适。我现在就经常对鼻子进行按摩,没事的时候,就用手从鼻尖处往鼻根处、甚至到眼睛的一周,轻轻挤按以及缓慢揉动,经过多日,有好转。

多年前,我穿袜子很费,一双袜子,不出三两天,袜尖就破了。嘿,那个气啊,总是抱怨袜子的质量不好。后来,又有新发现,一只脚的脚尖有疼痛感。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疼。我觉得有问题,于是改变自己的行走步态:头颅抬起来,胸膛挺起来,每迈出一步,都以足跟为重,将重心后移,步子迈得慢一些,这样身体之重对脚尖的压力就小了很多。而且睡觉前,两只脚做一些互相搓揉的动作,坚持了一段时间,一直到现在。奇迹出现了。袜子不再破了,脚也没有先前一段时间那样疼痛了。如果真正掌握了太极的中和之道,对人的身体、心性的修为真是大有裨益。太极拳中有“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倘若‘行亦中正’,那么‘病安从何来。’

去年春节期间,甚至更早一些,总感觉腹部右侧经常胀气,时常有难受的感觉,偶尔还有一些疼痛。我甚至想,是否与阑尾有关。后来,我自己就经常用手按摩腹部,尤其是右侧。结果,坚持了好长时间,不用说,腹部还真的就揉好了。盖人之肠胃乃消化之重地,饮食消化之气会滞留腹部某些部位,故有胀痛之感。又人在青少年时,消化力强,而中老年之后,消化力弱。故需用外力来呵护。

今年暑假之后,忽然又发现身体一处不适,右肩膀时有疼痛感,同事说弄不好便是肩周炎。以前,我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后,两臂前后一搭,越过肩膀就能左右都够得上,结果现在只有一侧很容易能够上,而另一侧就非常艰难。同事说只有大摇臂膀才能好,于是,我一有时间便变换不同的姿势摇臂。我还经常做一些如太极拳的‘野马分鬃’、‘扇通背’和‘斜飞式’等,反正各种姿势4万八千个,该症状一直到现在还在持续。我逐渐明白,大概每日坐在计算机前与打字有关,在不知不觉中双手搭上键盘,肩膀一端,在不知不觉中就犯了太极拳中的一大忌‘寒肩’,久而病生。还好,没有得什么鼠标手之类的病症。

上面说说的也就是一些外在的皮毛病症,还没有说内在的病症。一些看似外在的小病,时间长了,就影响到身体之内,成为内病;而内病久了,又影响到身体之外成为外病等。倘若一个人若爱生气、时常过喜或过悲,就要影响到五脏六腑。一位同事因与人生气,后来告诉我说他终于知道肝在哪里了。按照中医来讲,这就是动了真气!若饮食起居还不规律,各种病症就悄悄潜伏在身体之中。因此,在过多工作之时,更要注意顺气、休息,锻炼身体。否则,积久病生而自不知。同时更要调整自己悲哀喜忧的情绪,又要随天气注意冷暖风湿寒,锻炼用功之时又要勿忘勿助。

现代人的生活,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一族,每日多在计算机前,查阅文献,撰写文件,雕琢文章,完成项目汇报等等,没有广场大妈舞的闲暇。因此,科学的人生更应该是一边要好好地工作,一边要好好地提高身体质量。平时就要多注意视力、脖颈和腰腿等。每工作一段时间需休息和散步、放松,使得气血通畅,精神饱满,而不至于有“案牍之劳形,私塾之乱耳”。工作之中,要多稳重,尽量避免焦躁;同事之间,也多要和睦相处,少一些尖酸刻薄。紧张工作之余,来点太极拳,或者闭目冥想,或者经常敲打身体、散步,甚至唱歌等都是一些方法。

人毕竟不是机器,身体的零部件不能随意更换。工作与养生应该兼顾。曾经的病根都是身体中的隐患与软肋,甚至是定时炸弹。

《皇帝内经》中所云: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病安从何来?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太极拳论》中描述:立身需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这不仅是太极拳论所要求,也是是生活之准则。

人常说:冷暖自知,实际上这句话应该是:冷暖需知。

学会生活是为了更好地学会工作。未知世界需要探索,人体健康需要自己摸索。

在年终岁初之时,寄语自己也寄语大家。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更应多分享。

祝大家身体健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853217.html

上一篇:偶感---青春
下一篇:医照门真的不可容忍吗?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11 李学宽 武夷山 朱晓刚 钟炳 禹荣明 陈湘明 赵美娣 徐晓 蔡小宁 侯成亚 zhngsh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