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qb 我的博客将登载一些随笔、散文和短论,也会刊登一些照片。

博文

逆转

已有 4071 次阅读 2010-6-10 17:44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信心, 实力, 逆转


        昨晚看电视,打开第五频道,看瑞士女排精英赛。对抗的两队是德国队和美国队。德国姑娘多浅色头发,穿白色队服,一看就知道是欧洲日耳曼人种。美国姑娘则多黑人,穿红色队服,中间也有白人,但少。
        比赛一开始,德国人凭着老队员多,准备充分,打得很顺。美国队则年轻队员多,心态似乎有波动,一传接得不好,处于逆境。很快,德国队就占了上风,并赢下第一局。当时我觉得美国队的实力不弱,特别是其中的一位黑人主攻手,攻球力量大,掷地有声。其他队员身高、力量多在德国之上,为何反而输球了呢?而且我觉得美国队的球队指导,是2008年带队力克巴西男队的指导,水平也在德国队指导之上,应该赢球才对,怎么反而输了第一局。第二局开始,德国队还是占了上风,美国队落后了不少,眼看美国队要玩完。到了后局,美国队队员显得不慌乱了,沉稳起来了,突然发力,一分一分追,从22比22,你来我往,一路比下去,竟然打到33比33,这时候美国队凭着二传的发球,得分,二传再发球,德国队竟然没有救起来,35比33,美国队赢了。随后两局,美国队实力发挥出来,明显占了上风,连下两局,实现大逆转。我一边看,一边想,美国队凭什么实现这大逆转的呢?第一,美国队适应了德国队的节奏,觉得只要把自己的东西打出来,是可能赢的,所以心态放得比较平了;第二,这是最主要的,就是美国队整体力量强于德国队,在平静的心态下,有韧劲了,把力量释放出来了;第三,转机的出现,美国队拦网比德国队强,拦死了德国队几个球后,德国队心态反而变得急躁起来,感到束手无策。
        其实,在运动场上,有各种各样的逆转。但“逆转”的原因归结起来,无非都是我上面说的这几条。特别是“有实力”是逆转的基本条件。
        我从这场球的大逆转,想到“逆转”是人生的一大主题。人们啊,千万不要因为暂时落后,或遇到困难,或遭受打击,或遇到不幸的事,就悲观失望起来,以至于得了忧郁症,不断地想跳楼。其实,人只要自己有力量,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暂时的逆境就迟早会过去,而迎来的是人生的春天。
        最早悟出这个道理的是汉代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是陕西韩城南人。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的太史令,很有学问。他的传世之作是《论六家要旨》,他把战国时期的“百家之说”概括为六家,即阴阳、儒、墨、名、法、道。并认为“道家”兼得五家之长,而无五家之弊。这在当时汉武帝“贬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环境下,实在是大胆之论。司马谈很爱惜自己的儿子司马迁,他听说自己的儿子好学,就在司马迁十岁那年,把他从乡下接到长安,亲授古文。不久,又让儿子拜当时最负盛名的学问家董仲舒、孔安国为师,研究古今学术,通晓百家经典。就这样,司马迁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有实力的学问家。其后,他的父亲又鼓励他游览天下,亲历历史现场,搜集遗漏史事,开阔眼界,夯实学问的基础。司马迁游览过的地方遍及大江南北。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吧!到这个时候,司马迁已有超人的实力。其父去世后,他被任命为太史令。他利用职务之便,博览皇家藏书处,收集了许多资料。经过四五年的准备,他于公元前104年开始撰写《史记》。在他把《史记》写了一小半的时候,大祸临头。原因是他在朝廷上为他的因深入匈奴腹地而寡不敌众的朋友李陵投降匈奴求情,汉武帝勃然大怒,下令施以“宫刑”,这不但使司马迁遭受无比的痛苦,还让他感到奇耻大辱。在这种逆境下,依照司马迁的性格,他宁可自杀,也不愿再活下去了。但司马迁为什么不自杀呢?他是怎样想的呢?原来他是想“逆转”。他想到历史上成就的伟业:西伯被囚(久)里,而演《周易》;孔子困厄不遇,乃作《春秋》;屈原放逐,遂著《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修治《兵法》;吕不韦贬蜀,世有《吕览》(《吕氏春秋》);韩非拘秦,乃传《说难》、《孤愤》……这些前贤遭遇到这些苦难,可他们都能忍隐下来。我自己正在撰写的《史记》,为什么不可以“隐忍苟活”下来,把《史记》写完,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呢?这就是司马迁人生逆转的关键。他出狱后,决心发愤著书,他虽然出任中书令。但他的心不在做官上面,而一心撰写他的《史记》,最终在他在53岁那年,完成了《史记》的写作。《史记》成为中国史书的典范,成为“无韵的离骚”,成为“二十四史”之首。司马迁就这样实现了人生的“逆转”,从一位受宫刑的罪人“逆转”成伟大的历史学家、伟大的文学家,他成为中国历史书写独特体例的开创者。
        当你面临困难和苦难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灰心。你完全可以凭你的实力和生活给你提供的机会,以勇气,以信心,以耐心,以恒心,实现一次伟大的逆转。
(2010年6月10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7237-334098.html

上一篇:红绿共治----习水丹霞谷的风光
下一篇:穿越
收藏 IP: .*| 热度|

2 肖明华 罗立桂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