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两会年年开,而且每会皆有雷人雷语。去年的雷人是一位口称政府是父母、不给父母添乱子、从不投反对票的女士。无独有偶,今年的雷人仍被一位女士抢了风头,她就是作为两会代表的北京市民族博物馆的王平馆长。
据报道,王馆长在全国政协会上语出惊人:我们“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上大学。此语一出,舆论大哗,声讨之声四起。其实,王馆长对自己观点的表达还是很委婉的,在农村孩子上大学的问题上,她只是很谨慎地说“不要鼓励”,但从她对这一观点具体的论证、论述来看,其内心真实的想法应是:今后不要再让农村的孩子上大学了。这当然是十分荒唐的。
首先,众所周知,现代文明社会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要给全体公民、特别是全体青少年以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然,每个人先天和后天的条件不同,即使机会均等,其发展的可能性也会千差万别。但为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不仅是国家、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力。我们的这位王馆长看来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竟缺乏这一普适的现代文明理念,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从现实来看,我国教育的发展已严重失衡,其具体表现就是重城市轻农村,重重点轻一般,重少数人轻多数人;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农村中小学在校生流失越来越严重,大学中农村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低,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在一些地方已处于崩溃状态。发达国家、甚至中国的台湾都已基本普及了大学教育,而我们农村的孩子即使上个小学都还困难重重,离实现全民享有平等教育机会的文明理念相差甚远。正是基于这种人所共知的事实,所以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才提出了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上学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而我们的王馆长却无视这种现实,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政协大会上发出了“不鼓励”农村的孩子上大学的雷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无知,还是一种精神贵族的偏见?
其次,谁都知道,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教育是基础。没有普及的高度发展的教育的,一个民族、国家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起来,走在前列,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早在19世纪末,具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严复就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强国思想。而要实施这一强国思想,最基本的就是要开新学,办教育,使中国之“民”树立新的道德观念,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需知,严复这里所说的“民”,是把农民也包括在内的。此后,一些具有民族危机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提出了“教育救国”的观念。他们一些人甚至放弃了自己优裕的生活和各种名利地位,深入落后的中国农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克服各种困难障碍,开展乡村教育,平民教育,为使广大农民子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而呕心沥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晏阳初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解放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广大农村贫苦人家的孩子也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高等学校向各阶层的优秀子弟敞开了大门,为新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建设人才。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更是明确提出:搞现代化建设,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教育事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来自农村的学子经过自己刻苦的努力,不仅上了大学,还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成了我国科技战线上的生力军。可谁曾想到,一个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博物馆馆长,竟然会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不鼓励”、实际是不赞成农村的孩子上大学的动议。不要说这一动议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要求,违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就其观念而言,连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国民党时代的进步人士都不如,真是难以想象。
其三,单从人才的培养上说,大学教育也不应将农村的孩子排除在外。大学教育,一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要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精尖的人才。可如何培养人才呢?只培养城里人吗?这显然是片面的。人才的脱颖而出,无外乎靠两条,一是个人的天赋,二是后天的学习、培养。从天赋上说,中国人的DNA除极细微的遗传差异外,总体上是相同的,因而,人的天赋大体也都是相同的。从整体上说,城里人的天赋并不比农村人更高些。不管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其中都有一些天赋较高或者叫做比较聪明的人,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为了把中国人中那部分天赋较高者的聪明才智发掘出来,将其培养成才,就必须给全体受教育者以不分城乡的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天赋较好、有望成才的青少年不被埋没,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即使就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而论,也不应把农村孩子排除在对优秀人才培养的范围之外。从事实上说,从古至今的优秀人才、杰出人物,许许多多都来自农村,出身于寒门。即便是在当下,据调查,各大学及研究机构中的硕士生、博士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这是因为农村的孩子,除了具有和城里孩子大致相同的天赋之外,他们还比城里的孩子、特别是富人和官家的孩子多了一个后天的优势条件,即他们大都更刻苦、更勤奋,因而他们比城里的孩子更有条件成为优秀人才。而“不鼓励”农村的孩子上大学,其实质就是要剥夺农村孩子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力,使大批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的好苗子被扼杀在了摇篮里。而这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悲剧!
此外,王馆长为论证自己的观点,还说了一连串的根据和理由。如说,农村的孩子不上大学,留在农村可以传承农业国家的文化。这其实就是要农村、农民永远保持其原始、愚昧、落后的状态,做她的民族博物文化的活标本、牺牲品和垫脚石。这明显是与党和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理想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她所说,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回不了农村而造成的“悲剧”,无非就是当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买房难等现实问题。但所有这些问题,都只能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经济和调整相关政策,逐步予以解决。怎么能由于存在一些现实问题而因噎废食,干脆就不让农村的孩子上大学了呢?
写到此,我们不得不感慨:人们能希望王馆长这一类委员、代表,真正代表民意、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