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埋骨最终非浙西,思来当不使人迷。乌台散魄投谁近?南海归魂依弟栖。
毕竟嵩山传厚土,更堪中野拢春畦。留侯梓里常瞻望,复拟策论开大题。
前些时自洛阳白云山返郑途中,特绕道郏县谒三苏祠。初,很好奇东坡先生怎么会葬在郏县。先生因乌台诗案下狱后,一日数惊,自度凶多吉少,心境凄恻,意绪低沉,已给弟弟苏辙写了两首诀别诗,托付后事: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归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这不是说身后要葬浙江吗?况东坡两度在杭州为官,也有政绩,也有感情。而最后逝世地常州距浙江也近,怎么会临终又书嘱子由“即死,葬我于嵩山下”?据说对此学界也颇有争论,最后大家认可“该处土厚水深,为北宋士人所崇尚”的观点。在我看来,这理由似乎牵强,顶多算诸多因素中的不甚重要的一个。想必,当初葬“浙江西”只是惶恐情急之下的随口一说,且当时子由任所在南京,子瞻子由兄弟情深,愿意葬身之地距子由近,一则魂有所依,二则免弟弟“夜雨独伤神”。后乌台诗案结,东坡得赦,二十余年后,东坡由儋州归,因病于常州将逝前,子由先在汝州为官,颍川(禹州)已有田产,自是归老之地,附近山峦,属嵩山余脉,东坡熟虑之后,嘱葬嵩山之下,似乎就顺理成章了。
(附注:郏县,宝丰,禹州,当初皆属汝州管辖,东坡曽诏知汝州,因故未赴任。后子由曽知汝州。又,张良出生于郏县,东坡策论中有非常著名的《留侯论》一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