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emia

博文

绘画与疯癫 (二)《晕厥》与歇斯底里 精选

已有 8855 次阅读 2009-6-14 18:23 |个人分类:科学与艺术|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癔症

知道Pietro Longhi名字的人恐怕不会很多,不过这位意大利画家在当时以创作嬉游题材的风俗画而小有名气。在他的画作里,有这样一幅有趣的作品《晕厥》(The Faint)。


《晕厥》,Pietro Longhi,创作于1745年。帆布油画,48.9×61厘米,华盛顿国立美术馆收藏。


处于画面中最显眼的中央位置的,是一位身着粉色长袍的女子。这名女子眼珠上翻,面如死灰,皮肤苍白,在旁人的搀扶下,瘫坐在椅子上(椅子的一角隐约可见)。画右下方的细节告诉了我们个中缘由:一张倒在地上的小圆桌,散落在地上的扑克牌、一个红色的钱袋还有数枚硬币。原来她刚才在打牌赌博。事情的经过不难猜到:年轻女子此前早已输急了眼,此番又拿到一手糟糕无比的烂牌,情急之下顺势一倒,碰翻牌桌,朋友与仆人急忙拿起枕头上前搀扶,而赢牌的老家伙则在一旁不依不饶。Longhi把握的正是这最具戏剧性的一瞬。

这名女子的表现不是犯腻假装出来的,因为假装晕倒很难把皮肤伪装得如此苍白——皮肤苍白的原因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外周(包括皮肤)血管收缩所致,而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原因之一就是情绪/精神心理因素。这位女子的表现,提示她很有可能患有转换与分离障碍(Conversion and dissociative disorders),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歇斯底里,以往的医学术语又称为癔病或癔症(国内的CCMD-3中依然沿用这一术语,而美国在DSM-III中即取消这一称谓)。

“歇斯底里”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蛮高的,有些人用这个词表达与“暴跳如雷”、“声嘶力竭”相类之意,其实并不准确。“歇斯底里”是对英文“hysteria”的音译,其词根“hystero”是子宫的意思。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在命名这种由精神刺激引起的躯体与精神异常时认为,这种疾病是因为妇女的子宫在体内游走所致。希老的这一看法在今天看来当然属于无稽之谈,不过“hysteria”这个词还是得以保留了下来。

简单说来,转换与分离障碍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后,患者的躯体机能突然发生障碍,比如失明、失聪、四肢麻木、瘫倒等等,而医学检查的结果则是正常的。比如王二记得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有一名失明的士兵,而他眼睛实际并没有瞎,视神经、大脑的视觉皮层也没有遭受任何损伤,也就是说,他的失明并非因为生理功能受损导致,而是由于巨大的恐惧和精神压力造成的,最终他“能够看见”却“视而不见”或“不想看见”。“转换与分离障碍”便得名于此,即患者将精神上的焦虑、恐惧等情绪“转化”为躯体的异常症状,导致患者主观上的体验与客观上的身体状态、周围环境相“脱离”。

转换与分离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发病与特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亦可能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比如有些脑影像学研究发现,患者某些脑区(比如参与思维处理、工作记忆、任务决策的前额叶皮质)功能存在异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这篇综述:Allin, M., Streeruwitz, A., and Curtis, V. (2005).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conversion disorder.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1, 205-209。有趣的是,人们很早就发现,这种疾病的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为何如此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王二在此选用另一幅画来尝试解释男女患病率差异的个别原因。同样是一场牌局,同样是输牌,男同胞的举动与女性截然不同:



Schlägerei zwischen Kartenspielern in einer Schenke(德文,大意为“客栈内打牌者的争吵”),扬·史汀(Jan Steen,又译扬·斯丁,1626-1679)作,慕尼黑古代绘画馆收藏。王二摄。

最后一点,转换与分离障碍并不神秘,可以得到心理与药物治疗。具体请咨询当地专业心理医生与精神科医师

(文森特··高大名鼎鼎。由于其作品繁多,思想、人格与经历颇为复杂,王二打算酝酿一段时间再写。其实写前面几个章节的时候,王二已经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毕竟涉及知识较多,而有些知识已经许久不用了。不过,这种压力和大家的反馈将是王二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2915-238191.html

上一篇:绘画与疯癫 (一)籍里柯——续
下一篇:绘画与疯癫 (三)《嚎叫》与惊恐障碍
收藏 IP: .*| 热度|

7 高建国 梁进 吉宗祥 董为 陈应泉 郭磊 魏玉保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