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物探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ony1984621 噤若寒蝉,惜墨如金,不谈政治,不谈工作,我只代表我自己。

博文

天坑背后的秘密

已有 5454 次阅读 2011-6-29 18:5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地球, 地质, 天坑, 塌陷

天坑背后的秘密

/马志飞

地陷危机

媒体报道:2011113,四川乐山市沙湾区某村民的一块菜地里惊现天坑,天坑直径为20、深度约100,可怕的是如此巨大的深坑距离几间房屋的后墙仅几步之遥。幸好,此次地陷并造成人员伤亡

类似这般的事情恐怕已经不再新鲜了。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0年,可谓是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灾害之年”,据国土资源部刚刚发布的《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10年)》,这一年里仅地面塌陷一项全国就共计发生了499起。然而,当我们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刚刚迈步走进新年,各种灾难却又接踵而至,如果不能及时、准确的查明事实真相,很可能会引起当地居民的恐慌。

古时候的杞国,有一个人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并为此食不甘味夜不安席。后来,人们就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和嘲笑那些庸人自扰的人。然而,虽然如今我们不必担心天会塌下来,但不得不密切关注脚下的土地,因为近年来一桩桩骇人听闻的地陷事件接连不断,不断地给我们敲响警钟。

最让人惊骇不已的莫过于去年531日发生的“危地马拉陷坑事件”。当天,由于遭受热带风暴阿加莎的侵袭,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了直径约20、深度超到100巨大深坑位于街道路口的一幢3完整建筑坠入坑中。更为蹊跷的是, 2007年已经出现过一个与此类似的塌陷坑,同样发生在这个城市。

名为“天坑” 实为地陷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几个概念。

危地马拉城出现这个深坑之后,国外媒体称之为“sinkhole”,这个单词在我国不同的研究领域中有不同的翻译。

在采矿领域,它是指“陷落柱”,因煤系地层下部的石灰岩层岩溶发育,在重力长期作用下,有些溶洞发生坍塌,上覆岩层(包括煤系地层)也随之陷落,由于这种塌陷呈圆形,其剖面形态似一柱体,故称陷落柱。

在地下水研究领域,它是指“落水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表面形态与漏斗相似,是在岩溶发育地区连接地表水流和地下河的通道。

在黄土研究领域,它是指“陷穴”,是黄土区地表出露的一种穴状凹地,我国西北称为龙眼,深度大的称为黄土井,它是由垂直节理发育的黄土层,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下部被水流蚀空,使表层黄土湿陷和塌陷而成的。

对于地质灾害而言,该如何翻译这个词语才能正确表达其本意呢?从字面来看,“sinkhole”是由“sink(沉陷)”和“hole(坑洞)”两个单词合成,因此可将其直接翻译成“陷坑”即可,目前并没有统一说法,但不论其成因如何,统归于地面塌陷。可是,一些国内媒体在未明真相的情况下直接将其译成了“天坑”,再加上群众之间的口口相传不论什么坑都冠以“天坑”之名号,不断引发人们无端的猜测和恐慌,于是便有了“天坑”的称呼。

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地面塌陷有很多种成因:岩溶地区自然塌陷、地下采煤导致的地表塌陷、古旧防空洞破损塌陷、下水管道渗漏侵蚀地下的土层以及地铁施工等。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其实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渗漏逐渐侵蚀了松散的上覆沉积层造成的。

从地质科学的角度来说,“天坑”一词其实是有专属含义的,现在用它来专指某种特殊的地貌形态。

当然,除此塌陷坑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伪天坑”。如我国刚刚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的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陨石坑,它实际上是由“天外来客”陨石撞击而成。俄罗斯西伯利亚米尔有一个特别巨大的坑洞,深525米,直径为1200米,则是人们在采掘钻石时挖出来的巨大矿洞。

真正的天坑

它是一种发育成熟的岩溶塌陷,具有稀有、壮观、雄奇、险峻、生境独特和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综合属性,与一般的漏斗或洼地具有明显的区别。

我们知道,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容易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因此自然界中的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从而在地下形成大大小小的空洞。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地下空洞一旦渗透到地表,便会形成塌陷坑。

我国洞穴研究专家朱学稳研究员指出,“天坑”的含义是宽度和深度不小100m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而构成陡峭的剖面,由中文音译而来的“Tiankeng”一词也逐渐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近年来,我国已经发现数十个天坑,主要分布在重庆、广西、四川和贵州境内。但是一般而言,如果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大多不具危害性,若经过合理开发还能成为风景优美的探险和旅游胜地,比如我国重庆奉节小寨天坑群、广西乐业天坑群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天坑旅游景区。

除了我国之外,在东南亚群岛、欧洲南部的意大利、非洲大陆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北美洲的墨西哥、南美洲的巴西、加勒比海地区的波多黎各等国家和地区也都有发现规模巨大的天坑或天坑群。

    谈到这里,大家就该明白天坑的真相了吧,以后一定要慎用天坑一词,如果真的要用,也要先考虑清楚是否应该把双引号牢牢地扣上。原文载于《科学24小时》2011年06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8217-460539.html

上一篇:发挥群众作用 实现群测群防
下一篇:走进地下王国
收藏 IP: 222.35.46.*| 热度|

10 王号 齐霁 苗元华 武夷山 吉宗祥 王修慧 王随继 苏德辰 vigorous DXY1234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