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断裂探测研究不容忽视
已有 4554 次阅读
2010-3-22 21:09
|个人分类:发表作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震, 地质, 灾害, 灾难, 活动断裂
北京市地质研究所 马志飞
去年年末以来,全球多地接连发生强震,前有海地7.3级地震,后有智利8.8级地震,台湾高雄又在近日发生6.7级地震。地震频繁发生,加之对“2012世界末日”预言的联想,引起人们广泛讨论。笔者认为,虽然地震成因有多种,但造成重大灾害的元凶往往是活动断裂。因此,笔者呼吁,活动断裂探测研究不容忽视。
在地震安全评价、抗震防灾规划、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首先是确定活动断裂的位置、走向以及破碎带的宽度、断层的倾角等问题。因为活动断裂所在的位置往往是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区域、隧道建设和水利建设等工程地质的危害区域,其损失程度均明显大于断层两侧其他区域。如1999年土耳其伊兹米特7.8级地震,发生在北安那托利亚活动断裂带上,地震时在地表形成的破裂带长约180公里,最宽处为50余米,使得断裂带附近的建筑物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城市,集中了密集的人口和财产,一旦在城市中发生大规模的地震,活动断裂穿越的地方都将会收到空前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不仅如此,活动断裂还容易引发其他一些地质灾害。由于断裂带内的岩体破碎,稳定性差,很可能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从而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时必须要重视活动断裂的分布及其活动情况。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充分意识到城市活动断裂探测的重要性,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这项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的地震安全,国土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必须依据地震活断层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险。”但是由于城市自然条件特殊,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使得活动断裂的探测工作变得相对复杂。通常情况下,地质工作者探测活动断裂主要是采用野外地质调查、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解译等手段,并综合运用,以提高勘探的精确度。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活动断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北京为例,自2004年7月开始, 北京市地勘局历时4年实地勘测,绘制完成了北京智能化三维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进一步明确了6300多平方公里的北京平原上的断裂带分布情况。值得称道的是,在北京奥运公园和五棵松体育馆的场址选择过程中,隐伏断层的精确探测结果对规划方案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奥运场馆的建筑物成功避让了断裂带。目前,正在进行的北京市昌平、大兴、怀柔等十一个规划新城前期区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查明规划新城内的断裂分布,不仅要查清楚断裂分布的位置、埋深、断层带的宽度等,还要进一步明确其走向、倾角等产状要素,为以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为防灾减灾工作起到指导作用,确保首都城市地质安全。
由于城市活动断裂的探测是一项复杂的、要求有创新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件关系到城市建设与城市安全的大事,因此,我国政府要求各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前期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原文发表于《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3月20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8217-305334.html
上一篇:
《我为歌狂》之三:中国下一篇:
《脚下有路,行者无疆》之26:岩体崩塌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