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工大这七年》
之8:又是一年答辩时
文/马志飞
凌晨两点,晨鸣的鸡叫不时从远处传来。
答辩PPT终于做好了,我关上电脑,上床睡觉。半睡半醒之间已到早上七点,匆忙爬起,冲了个凉水澡,换了身干净衣服,便急急忙忙赶到研究生院盖了几个章,然后直奔我们2009届硕士论文答辩会场。时间已经过了8点半。
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的生活我已经坚持了快一周,生活越来越不规律,这几天最大的期望就是能让我不吃不喝好好睡上一天。
都是答辩惹的祸。为了准备论文答辩,不仅要多次修改论文,还要忙于印刷装订、办理答辩的各种手续,就连昨天收拾会场,挂上红色条幅、制作海报、购买水果茶水都花了我们大半天时间。
今天的答辩终于结束,我们也彻底解放了。现在,同样又是凌晨两点,我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时间仿佛回到了三年前。2006年6月20日,中区地学楼地学实验中心。我的本科毕业答辩在这里举行,当时的情形依然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评委有我们系的田建民、冯国瑞等几位老师,虽然气氛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紧张,但回答不了评委的问题时那种无助、无奈的表情总是让人心有余悸。记得冯国瑞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什么是湿陷性黄土的预侵处理?现在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当时竟然让我摸不着头脑,论文中盲目引用没有经过消化的东西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三年后的今天,同样是地学实验中心,又一次接受考验的时刻。12位同学要求在一天内完成答辩,按照学号顺序,我是倒数第二个。答辩委员会除了我们的导师,还请来了冶勘三局和省测绘局的两位教授级高工。气氛严肃、紧张有序。很多人都说,答辩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完全不必在意其过程,而我的感受恰恰相反:没有经历过毕业答辩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那种紧张和兴奋。
过,终究是要过的。
虽然明明知道如此,但当我听到“……论文达到了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其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其工学硕士学位”这句话,仍然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和喜悦。
答辩结束,每个人都要做一个简短的发言。几位女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我见不得人哭,答辩之前,我就跟大伙开玩笑,宣布答辩决议书的时候,谁煽情,我扇谁。可当我真的看到大家因这份喜悦而流下的眼泪时,我也忍不住酸了鼻子。
三年研究生生活,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了。很多人也像我一样,将七年的青春年华和最美好的回忆都留在了工大。这眼泪说明了一切。
每一个工大人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关注。
会议结束的时候,我的导师刘鸿福教授要求我们按照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又把我们狠狠地教育了一番。首先批评了我们的仪表装束,告诉我们应该正装出席郑重场合,不可太随便,然后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人才论”:情商高、智商高的人是一流人才;情商高、智商低的人是二流人才;情商低、智商高的人是三流人才;情商低、智商低的人是四流人才。自己的成功,与老师们、同学们和家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学会感恩,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末了,刘老师的一句“这时候我说给你们的话,应该记得最清”确实会让我们深刻牢记他的教诲。
晚上,我们同学几个一起去K歌,当有人唱起《十年》时,其中的一句歌词让我难以平静内心的伤怀。“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要先走”,从今天起,我们离校的序幕将徐徐拉开,我在工大这七年的日子也即将宣告结束了。
题外话,沉痛悼念刚刚去世的央视《新闻联播》著名主持人罗京!
2009.06.06
太原理工大学
2006年6月20日。本科毕业答辩照片
答辩前的准备
轮到我讲了
静听答辩决议
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学生的合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