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九眼中的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qsbzh

博文

美丽DC(2)——阿灵顿的美国大兵

已有 5817 次阅读 2012-11-13 05:26 |个人分类:科学驴行天下|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color, initial, 美国大兵

11月11号是传统的光棍节,节如其形,屌丝们忙着脱光,商家也煞有介事地搞各种促销,节日气氛还挺浓厚。有趣的是,11月11号在美国还真是个节日,而且全国放假一天。这个节日的名字叫老兵节(Veterans Day),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纪念日慢慢演变而来,用来像历次战争中的老兵表达敬意。

这样的节日里,如果去逛美国阿灵顿公墓,最适合不过了。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每年有近四百万人次的参观量,并且引以为豪,殊不知我故宫每月的参观人次就能达到这个数字。公墓位于弗吉尼亚州的阿灵顿地区,故名。若是九哥说自己是走着去的,肯定没人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九哥走到颇多马克河边再过个桥就是弗吉尼亚州了。当年美国人民过了你年没有政府的日子,觉得有些事情还是不太方便,于是就想着找个地方建个首都。结果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各捐赠了一块土地出来,用来建造首都。后来,美国国会又把属于弗吉尼亚的那块土地还给了弗吉尼亚,就剩下现在七英里建方的土地,若是博尔特附体,九哥绕城一圈仅需两三个小时。

阿灵顿国家公墓用来安葬历次战役中牺牲的军人和老兵,始建于美国内战时期。当时那块地方属于萝卜特-李的老婆玛丽-安-李,由于罗伯特-李将军想带领弗吉尼亚州人民独立,最终战败,胜者决定把他的祖产分出一部分建立国家公墓。联邦政府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了那块土地,后来李的家人把美国政府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政府非法购买,又把祖产还给了李家。第二年,不知没什么李家又把这块地卖给了美国政府,这次卖出了比上次多五倍的价格。美国政府真是颜面扫地啊,想征个地给死难的军人建个公墓还要吃官司,更悲剧的说官司还输了。九哥就没见过这么窝囊的政府。更苦逼的是他们至今还贱不兮兮地把阿灵顿房子(见图)作为纪念罗伯特-李家族的小博物馆,供人参观。

话说回来,进了墓园九哥心里还是挺震撼的。按说埋葬如此之多逝者的地方,应该有一股阴森之感,但阿灵顿没有,相反,这里肃穆且美丽。一排排,一个个墓碑让人烟花缭乱。墓碑上写着逝者的信仰,姓名,生卒年,参加过什么战役等等。有的说夫妻合葬,墓碑的后面会写上“His beloved wife”,名字,生卒年。每每看到这样的墓碑,九哥就感动不已。不求同生,只求共死,爱情真是至美。

九哥知道,这大大的墓园里,还躺着那些在朝鲜战场上与我人民志愿军激烈作战的军人。朝鲜战场,志愿军将士死伤无数,都是拜这些人所赐。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今天该怎样看待这些?九哥觉得唯有对生命的尊重才最能祭奠死去的亡灵。当年两国都认为对方意图侵犯本国,两国军人都是为保卫国家浴血奋战,长眠战场。无论谁对谁错,逝者安息,生者足戒,世界和平,来之不易。

公墓里有两个最著名的景点,一个说肯尼迪的墓冢,一个是无名士兵之墓。肯尼迪及其夫人还有两个兄弟葬于阿灵顿房子前的山坡上,著名的长明火焰,据说永不熄灭。无名士兵之墓是为了纪念那些姓名已经无法考证,为了保家卫国,为了自由而献出生命的战士们。每年的老兵节,这里会有献花圈的仪式。仪式很简单,但很庄重。基本就是一群美国人坐在哪里看一个仪仗队队员在墓前走来走去。

尊重生命不是一句口号,一个国家愿意为最最普通的士兵建国家公墓,那么这个国家的公民也会为了这个国家奉献生命。反之亦然。

一进门的牌子上写着,这是块神圣的土地

好多墓碑

一个墓碑的特写

好多墓碑

好多墓碑

也有现役军人带着女友来的

没看懂什么意思

肯尼迪的墓,那些人都很安静

肯尼迪和他老婆合葬,后面的永不熄灭的火焰

好多墓碑

貌似长官的墓碑略大

墓碑,华盛顿塔和飞机

好多墓碑

丈夫

背面的是妻子

丈夫

背面的是妻子

老兵的家属来看望老兵了

阿灵顿房子

这照相的姿势

在无名战士的墓前,一个大兵走来走去

面朝DC

换岗仪式

老兵们来敬献花圈

中士瓦格纳

保卫

站岗

站岗

敬献花圈

“这里长眠的是一个无上光荣的美国士兵,他的名字只有神知道”

暮色中的无名战士之墓

敬礼

阿灵顿的各种大型活动的举办地

再来一张他的妻子

十字架下的墓碑

这是属于一个部队的,他们全军覆没

暮色中的墓碑

暮色中的Amphitheater

松鼠不知人间爱恨情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7199-631979.html

上一篇:美丽DC(1)——九哥的悲催华盛顿第一周
下一篇:“逃离科研”实属用词不当
收藏 IP: 160.111.250.*| 热度|

3 张玉秀 陆俊茜 杨晓虹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