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32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h325

博文

我的博士生涯 精选

已有 9088 次阅读 2020-12-19 13:52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博士期间的最后(也是最有意思)的一项工作前几天被Journal of Catalysis接收。虽然和我和导师之前的dream journal不太一样,终究还是很开心,也以此文回顾并总结我的博士生涯。

在企业从事了5年技术开发和管理、香港高校从事了1年的科研工作后,20139月我开始了在美国的博士生涯。博士期间的第一个挑战是开学第一周系里给我安排的TA(助教)工作: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化工热力学)的workshop,也就是每周要给修化工热力学的学生做一次大约1个小时的习题讲解。这对TOEFL口语仅考了14分我来说简直是个impossible mission,那时日常口语交流都有困难,更不用提上课需要的大量专业词汇。因此,每次备课都要花费大量时间,不仅要把题目搞明白写清楚,更重要的是要说出每个步骤,还要准备爱提问的美国学生的各种问题,也是在那时才知道entropy(熵)和enthalpy(焓)的读法等等。这样的workshop我连续做了四个学期,直到第五学期因为导师拿到一个funding,决定让我不要再做全职TA才结束。不过也是感谢这几个学期的workshop让我一方面很快熟悉各种专业词汇,锻炼了口语,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为后面我在博士后期间独立上课奠定了基础。

话说回我的研究工作,第一次和导师见面时,导师告诉我她刚拿到一个funding,所以我以后的工作将围绕acetylene hydrogenation(乙炔加氢)开展,打算结合之前课题组刚开发的一种材料应用在这个反应体系。总体来说似乎前途光明,后面证明自己还是太轻敌了,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看起来很简单,反应物简单,条件简单,可实际十分复杂,主要是其选择性很难控制。我按照之前的计划,尝试了很多方法都以失败告终,一年的工作最终以一个报道负效应的文章收尾(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0586115003879)。来到第一个暑假,我也迎来了博士期间第一个重要时刻;qualifying exam(资格考试)。化工的四门核心课程:传递、动力学、热力学和数学,每门课一道大题10分,总共40分,时间4个小时(或6个小时,具体不记得了),开卷,需要考到28分才能通过,每人两次机会,通不过就只能拿个“安慰奖”:Master学位毕业。我那次全系8个学生参加,3个通过,巧合的是参加的3中国学生全都通过,这算是第一年最好的消息。暑假期间导师又接了一个企业项目,为全美最大的香精香料公司IFF开发一种新型加氢脱硫催化剂,导师决定让我在做我自己博士课题的同时也做这个项目。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制备、测试、定期汇报、电话会议等等,当然中间经历很多挫折,也要感谢IFF的项目负责人Dr. Guo,使得项目在16年底我答辩前圆满完成。

博士课题的重大突破出现在14年的10月份,也就是本文开篇提到的被JC接受的这项工作。一个偶然的发现,采用电化学方法合成的超低Pd含量催化剂具有意想不到的选择性,主体工作155月结束,中间经历JACSNature Catalysis等审稿人的建议,我们又陆续增加了一些表征和理论计算,坚定了我们基于单原子催化(SAC)的机理假设,最终得以在JC发表。在这项工作后面我又做了一些其它工作,中间还和国内朋友合作了一些工作,但都早于这项工作之前发表(http://orcid.org/0000-0002-2726-5979),当然有些是在我2017418日博士论文答辩之后。

转眼博士毕业已三年有余,感谢导师的指导,感谢各方资助机构,感谢合作者,是以此文致谢并纪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68546-1263193.html

上一篇:我的审稿经历
下一篇:两本催化期刊影响因子的变化
收藏 IP: 171.43.172.*| 热度|

14 姚伟 王勇 吕振超 雷宏江 白龙亮 郑永军 彭真明 黄永义 刘立 梁洪泽 郑强 范帅棋 孙颉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5 0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