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兆良先生系列论文的下载与引用
2016——2017年,李兆亮先生在《测绘科学》连续发表5篇论文。这5篇论文引文格式如下。
[1]李兆良.谁先发现美洲新大陆——中国地理学西传考证[J].测绘科学,2017,42(10):5-13. |
[2]李兆良.《坤輿万国全图》与《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外译本考疑[J].测绘科学,2017,42(05):35-43+61. |
[3]李兆良.公元1430年前中国测绘美洲——《坤輿万国全图》探秘[J].测绘科学,2017,42(07):8-16. |
[4]李兆良.黄河改道与地图断代:中国地图学西传辩证[J].测绘科学,2017,42(04):1-9+16. |
[5]李兆良.明代中国人环球测绘《坤舆万国全图》——兼论《坤舆万国全图》的作者不是利玛窦[J].测绘科学,2016,41(07):59-66. |
5篇论文的摘要、被引次数和引用此文的论文一次如下。
1 明代中国人环球测绘《坤舆万国全图》——兼论《坤舆万国全图》的作者不是利玛窦
李兆良, 测绘科学 2016年07期 , 期刊
【摘要】通过对详细的地理地名考析,结论是《坤舆万国全图》并非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根据欧洲世界地图翻译绘制,该地图的地理测绘不是1602年完成,而是1430年左右,即郑和第六次大航海之后。该地图的欧洲部分是1400年以前的地理,中国部分为1430年左右,部分美洲却是1800年以后欧洲人才知道的,与西方公认的地理大发现历史严重冲突。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不可能是他在中国9年内完成,证明经纬度、球形投影等技术是明代中国人发明的地图绘制技术,不是"西学东渐"。此外,其他明代文化文物在美洲遗存等旁证有力支持地图论据,证明明代中国人比哥伦布先抵美洲,《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文献,用现代地图学技术测绘,明代中国人是15世纪世界地理大发现和现代地图学的真正先驱。
被引频次:5 ;下载频次:600;发表时间:2016-07-20
5次引用为:
[1]《坤舆万国全图》与“郑和发现美洲”——驳李兆良的相关观点兼论历史研究的科学性[J]. 龚缨晏. 历史研究. 2019(05)
[2]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藏《坤舆万国全图》札记[J]. 陈垚. 天禄论丛. 2019(00)
[3]图到用时方恨少,重绘河山待后生——《测绘学报》60年纪念与前瞻[J]. 高俊. 测绘学报. 2017(10)
[4]《坤輿万国全图》与《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外译本考疑[J]. 李兆良. 测绘科学. 2017(05)
[5]公元1430年前中国测绘美洲——《坤輿万国全图》探秘[J]. 李兆良. 测绘科学. 2017(07)
2 黄河改道与地图断代:中国地图学西传辩证
李兆良, 测绘科学 2017年04期 , 期刊
【摘要】黄河经常改道,给中国带来肥沃的耕地,也带来灾难。历代黄河河道变迁反映在地图上,可以断定地图的成图年代。先秦至宋代,黄河基本在华北平原用不同河道进入渤海。自1194年开始,黄河夺淮,分两支,北入渤海,南注黄海。1580年治河后,黄河只有南支汇淮河入黄海,到1855年再恢复单支入渤海。黄河4次大改道的历史可以印证地图成图年代。《坤輿万国全图》上的黄河分两支,为1194—1580年状态,不是利玛窦与李之藻时代的黄河,他们应该目击而未更正,证明两者均没有参加《坤輿万国全图》的测绘,地图存在远较二人时代为早。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黄河只表示南支入黄海,是1580年以后的材料,比1541年的《广舆图》资料更新。地图制作有勘探、测绘、拼合、制版、印刷、翻译等步骤。严格来说,地图最重要的创作者是勘探测绘者,其他的任务是后勤,翻译重绘更是省事。《中国新地图集》主要制作人不是卫匡国,实为中国历代省、县、乡分工测绘,明代统其成,已用经纬线,球形投影绘制。《坤輿万国全图》则是郑和等率领大航海的经验总结。卫、利、李等人只参与翻译,添加地名和序言。这两份外国保存的中国地图重现中国历史,证明郑和时代的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近代地图学为中国原创,中国地图学西传才更接近史实。
被引频次:3 ;下载频次:394;发表时间:2017-04-20
三次引用为:
期刊 共1条
[1]《坤舆万国全图》与“郑和发现美洲”——驳李兆良的相关观点兼论历史研究的科学性[J]. 龚缨晏. 历史研究. 2019(05)
硕士 共2条
[1]渤海沉积物中硅藻化石种群结构的长期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D]. 赵永松.大连海洋大学 2019
[2]《申报》刊载地图研究[D]. 景晨雪.南京师范大学 2019
3 公元1430年前中国测绘美洲——《坤輿万国全图》探秘
李兆良, 测绘科学 2017年07期 , 期刊
【摘要】定性与定量分析《坤輿万国全图》和同时期的欧洲绘世界地图:墨卡托(1569)、奥特里乌斯(1570)、墨卡托(1595)北极圈地图和普兰修斯(1594)地图,揭示《坤輿万国全图》内容并非采自欧洲地图。《坤輿万国全图》显示文艺复兴前的欧洲,而美洲一半的地名在同时期的欧洲绘地图上没有出现,部分是利玛窦去世至少200年后欧洲人才知道的地理。《坤輿万国全图》准确标示今日的加利福尼亚、雷尼尔山(雪山)、阿拉斯加的冰川峡湾(美湾)、安克拉治附近的水潮与北美最高峰迪纳利(水潮峰)纬度与地理特征完全符合,南美智利与秘鲁的经度比较正确。普兰修斯与墨卡托的地图严重错误和不确定。《坤輿万国全图》的中国地名地理不是利玛窦年代的,是公元1430年以前的,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60年以上。传教士卫匡国1655年出版的《中国新地图集》不可能是他测绘,只能翻译中国原数据,说明明代中国有能力测绘大面积有准确经纬度和球形投影的地图。这两种地图证实中国的世界地理知识和地图学并非来自西方。《坤輿万国全图》证明中国明代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发现与地图学的先行者。
·
被引频次:3 ;下载频次:328;发表时间:2017-05-15 16:39
3次引用为:
期刊 共3条
[1]明代江南工匠思维、技艺及差异考辨[J]. 刘森林.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2]《坤舆万国全图》与“郑和发现美洲”——驳李兆良的相关观点兼论历史研究的科学性[J]. 龚缨晏. 历史研究. 2019(05)
[3]图到用时方恨少,重绘河山待后生——《测绘学报》60年纪念与前瞻[J]. 高俊. 测绘学报. 2017(10)
4 《坤輿万国全图》与《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外译本考疑
李兆良, 测绘科学 2017年05期 , 期刊
【摘要】金尼阁编译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多种欧洲文字版本之间存在翻译差异,而300年后出版的英译本和中译本与原文存在严重错漏。600页的札记,利玛窦只用不到两页的篇幅叙述测绘《坤輿万国全图》一事,连实际比例尺的描述也不清楚。利玛窦承认没有见过其他的版本,"六幅版"地图出现在南京或北京,个别欧洲文字翻译版本不一,《坤輿万国全图》究竟是在南京还是北京完成的也有疑问。《利玛窦中国札记》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测绘术语,指出地图的错误是针对西方地图而不是中国地图。《坤輿万国全图》中一半的中文地名,,当时欧洲地图没有对应。1593年,利玛窦尚未制作《坤輿万国全图》,"六幅版"中文世界地图已出现在南京。因此,《坤輿万国全图》原本早已存在,《坤輿万国全图》应是郑和时代(1405—1433)大航海的成果,中国的地图学,不是西学东渐,甚至有可能是中国的世界地理与地图学流传到西方。世界地图史应该还原中国对地理大发现与地图学的贡献。
·
被引频次:2 ;下载频次:268;发表时间:2017-05-20
2次引用为:
期刊 共2条
[1]《坤舆万国全图》与“郑和发现美洲”——驳李兆良的相关观点兼论历史研究的科学性[J]. 龚缨晏. 历史研究. 2019(05)
[2]图到用时方恨少,重绘河山待后生——《测绘学报》60年纪念与前瞻[J]. 高俊. 测绘学报. 2017(10)
5 谁先发现美洲新大陆——中国地理学西传考证
李兆良, 测绘科学 2017年10期 , 期刊
【摘要】1593年刻印的《乾坤万国全图天下人物事迹》地图载有亚伯尔耕、加拿大的名字,没有亚墨利加,显示明代知道新大陆的地名比利玛窦制作的《坤舆万国全图》早9年。1570年的奥特里斯的世界地图说明欧洲还没有到过美洲西部。普兰修斯1590年和1594年的地图完善了欧洲人还没有到过美洲的西部和亚洲地理,比对中文的《坤舆万国全图》的准确性,唯一可能是西方采纳了来自中国的信息。其中最大可能是荷兰航海者林斯豪滕和他相熟的中国通在印度果阿的交流,果阿是郑和当年必经之地。1590年后,西方地图有了飞跃的发展,其后西方海洋霸权中心从葡萄牙转移到荷兰和英国。奥特里斯1570年的世界地图,普兰修斯1590年与1594年的世界地图,3种地图逐步改善了西方对新大陆和中国的认识,但是没有欧洲人测量的文献根据,应该是中国的世界地理知识传入西方。《乾坤万国全图天下人物事迹》《郑和航海图》与《坤舆万国全图》代表3种不同用途的地图,均为中国创绘。《坤舆万国全图》的原图是明代内府藏的世界地图,约1430年成图,远早于利玛窦和李之藻时代。明代中国人是世界地理大发现者,是现代地图学的先驱,地图学起码是中国独立创建的,不是来自西方。
被引频次:1 ;下载频次:201;发表时间:2017-10-20
1次引用为:
期刊 共1条
[1]《坤舆万国全图》与“郑和发现美洲”——驳李兆良的相关观点兼论历史研究的科学性[J]. 龚缨晏. 历史研究. 2019(05)
----------------------------------------------------------------------------------
【整理】籍利平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采集日期:2021-03-22
-------------------------------------------------------------------------------------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