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闲步上山,忽然看到这个东西。非常诧异。很久很久没有见到这个了。
与胶卷的缘分似乎很久以前了。
记得很小的时候,照相要去照相馆。有一个大大的相机,后面有一块黑布,照相师傅钻到黑布里面,指挥着姿势,然后钻出来,说点笑话让人放松,然后忽然咔嚓一下。照片就拍下了。过几天就可以去取。熟悉了以后,知道他家后院有个小屋子,照片就是从那里面出来的,经常看到很多白花花的照片泡在清水里面。
后来,和姑姑去上海,有一个亲戚拿着相机给我们照相,是那种双反的相机,就是低头看着屏幕,然后拍下来,小巧的多,现在已经成为收藏家的宝贝了。
再后来,表哥考上了大学,他家买了一个不知道是海鸥还是上海的相机,带有所谓的电子对焦,就是看到屏幕里面的两个红灯亮了,就可以按下快门了。这个依然是黑白的,我透过取景框看过那奇妙的景物,但是还是没能按过一次快门。
等到我上了初中,开始出现了彩色照片,刚出现的时候,那是一个惊艳,那个老照相馆还是黑白,又开了一家新照相馆,人家可以拍彩色的,而且,一张照片上可以同时出现两个一样的人,太奇妙了。大家疯狂去照啊。
到了大学的时候,我们的学校在旅游区旁边,校园里面有出租相机和胶卷的,似乎是物理系的老师,他自己买大盘的胶卷,然后剪成18张的小胶卷卖,我们都是学生,没有能力买那种36张的,就买这种小的,用那种一次性相机,给自己留下青春的记忆。前两天,同学们在微信上晒这些照片,然后再配上现在的照片,真是残酷的击碎一切美好的回忆啊。
到了快毕业的时候,我用攒的钱去南京,买了一个当时很先进的带液晶屏和近摄功能的相机,美能达的。很是兴奋啊。但是胶卷依旧很贵,一年大概一卷从年头拍到年尾,经常都偏色什么的了。而且,它使用一种特殊的电池,那种电池偏偏一年就没有电了。所以,消费很高。
在贵州读研的时候,遗传和分子实验,开头就是教显微摄影,自己制片,自己拍照,自己冲洗,一套都学会了。我专门从图书馆借书来看,怎么样洗出清晰高反差的照片,可以在暗房呆一个下午,后来,很多同学交作业的时候,都是贴了我冲洗的照片。那些胶卷和相纸都是从图片社买的,后来,听说这些普通的胶卷和相纸都买不到了。也不知道拍照片是否用上了数码相机。
后来的后来,数码相机出现了。
胶片成为真正的奢侈品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 1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