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oorsoldier 这是一个鬼神思变置的时代 这里有个常思变置的“鬼神”

博文

从《“幽灵”附体“猛禽”》说开去

已有 3152 次阅读 2009-9-4 16:19 |个人分类:军师祭酒|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空军战术, 世界军事

《世界军事》杂志09年8月号的头条文章真的是很怪,一改往日的文章风格,实在是让人看得有些别扭。这篇名为《“幽灵”附体“猛禽”》的文章很是“崇拜”美国的新一代空军战术,文中除了介绍美国使用新一代隐形战机F-22和B-2隐性轰炸机演练的一种新的战法外,就是对隐身战机和这类战法的过多赞美之词。文章同时也一改往日对客观事物的进行分析的思路,而是一味按照美国军方阐述的该战法优点一味跟风说该战法“孤独求败”。作为《世界军事》近十年的读者,我对这种照本宣科的文章表示极其的不满。

文中一些词句,写的过分“崇拜”美式高科技,如:“随着隐身空军的成型,全球隐身侦察机和太空系统的结合,将使美军已经‘高不可攀’战场感知能力更上一个台阶,从而使敌方在战前进行隐蔽变得十分空难。加之美军的隐蔽供给能力更加强大和普遍,所以,对方弹道导弹的生存时间可能更短。”;“‘极地闪电’演习,没有出现空中格斗的场景。演习中以F-16代表的地方第三代战机,没有与F-22空战的资格”等等语句,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倒好像是帮美国鼓舌弄唇。文中将F-22战机吹嘘成雷达反射面积“仅相当于一刻钢珠”的隐形怪物。将这种美式战法的先进与对三代战机的作战不对称性形容成“屠杀”。实在读起来不舒服。

诚然,美式武器的先进性自不必多说,但是美军的战法果真就是这般“神奇”,我看不见的;再者,面对美军这般强大的近乎完美的战术我们就只有崇拜与恐惧?我们是否还能在有些其他想法。

美军要是如此“高科技”下去,岂不是我们只有吃败仗的份儿啦?我想不是,美军的战术是基于高技术武器的,高技术武器本身就不是很靠谱,其战法又如何靠谱。美军的武器研究项目五花八门,功能也是千奇百怪,于是战法也就很有意思。然而看看美国的武器,其宣传功能往往十分强大,而装备后的问题也往往是十分“丰硕”,有些以至于装备定型前就因为问题繁多使得成本上升或是影响主要功能而被军方“毙掉”。这类问题的层出不穷让美国有时候很像纸老虎。面对美国所谓的先进武器,我想我们还是不要盲从的好,任何武器都是有走麦城的时候的,在现今的武器也同样会有软肋的。步枪击落阿帕奇也是可能的,高科技并不值得迷信,更不必害怕与恐惧。至于战法,我们可以承认,美国历史很短暂,没有历史包袱,可以放开思路任意的创造各式战法,其中不缺乏先进的战法。然而,没有经验的代价也是很昂贵的。有时美军的设想是很好的,但是现实还是会残酷的证明一些想法的不靠谱。美国上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提出所谓拉氏战法,不也很快就被伊拉克反美武装的路边炸弹打回原形了吗?那之前美国可是为这个战法吹嘘了好一阵子。美国有时候出牛还是很在行的,或者说美国吓唬人还是很在行的,但是实际永远是残酷的。

总之,美式武器先进,但是还远不到找不到敌人的地步,我们不必过分“仰慕”所谓的高技术。

说些不靠谱的。美制隐身飞机对抗的是雷达,所谓的隐身概念,不过是雷达反射面积小而已,但是据说米波段雷达对任何物体都是有效的,包括隐身飞机,隐身不是万能的。再说,飞机就是飞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客观物体,它可以让雷达找不到,但是不代表飞机会消失,我们可以放开思路,寻找另外的探测方法。就像当年雷达的出现一样,当目视侦查不能满足要求时,就催生了雷达。同样的,今天雷达不能满足探测目标的要求时,我们可以研究新的,原理完全不同的探测设备以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为什么还是要死抱着雷达这个大树吊死呢?那是很没必要的,更不必跟着美国的思路满大街的瞎跑。我想用历史学中的例子可以比喻这个问题:中国创造了当时先进的封建制度,外国落后了。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不断改良着封建制度,使中国社会制度较为先进,但是欧洲又产生了完全不同于封建制度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样又超越了中国。当然历史发展是有一定因素推动的,但是技术发展的时候不必非死守一个概念不断改良,有时候完全可以“另立门户”。谁说空调不能使人凉爽,但谁又能说空调和风扇是一个工作原理?

再说一些不靠谱的。美国是可以奇思妙想的,但是不是上帝派来让别人模仿的。美国可以研究千奇百怪的战法,然而其目标只有一个:打赢未来的战争。我国军队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打赢下一场战争,但这不是我们模仿美国的理由,更不是崇拜或是迷信美式思路的原因。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学习创造自己的体系,面对别人的东西,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想,美式理论罐头中国吃了不一定就强健,中国制造的思想小麦未必就会产生病夫。

最后,我还想表达一下我的不满,《世界军事》这样的老牌杂志,对任何事物都应有自己冷静的思考。如此盲从,实是不该,因为除了探讨军事外,杂志还有引导民众得任务。愿作者写文章时冷静思考,让理性占领思想的高地。

  零九年八月二十日写于家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7343-253380.html

上一篇:案牍劳形
下一篇:有土斯有财的日子里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8: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