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碰撞造山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碰撞造山可能是地质学一个被严重误导的概念。造山与造盆,其实就是均衡作用所致。挤压内应力无处不在,看似“区域构造应力场”-地应力-有一定方向性,其实是岩石圈局部破损后所表现的应力释放现象,应力场的非均匀性。有的尺度大,则表现出“区域性”;不存在附加的构造力,或附加挤压应力,甚至碰撞力,除自转离心力之外。(注,此处的力均为地应力。所有构造作用均表现进了地应力三个分量上,不会出现地应力之外的其它力,除非损石撞击,能隔山打牛。)
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就有一定的区域性。但其内部几大湖泊,如纳木措湖,其香措湖均在沉降;真正抬升的只有青藏东部和南部;这种抬升与沉降是谁碰撞的?
碰撞造山严重误导地质界。
太行-吕梁仍在强烈抬升,是谁碰的?或谁正在挤它们?
泰山或山东半岛目前在抬升,而周围一圈平原地区均为沉降,是地幔柱(小猪)在拱(白菜)?何谈碰撞?
看似应力场的作用有一定“区域性”或“方向性”,其实这只是在差异均衡升降时岩石圈薄弱带处所表现的大尺度表象而已。同样是鄂尔多斯西缘,其南部和北部的逆冲推覆差异很大。
我们分析了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的构造反转信息,该信息记录了首次或后期多次反转时的应力场,相邻盆地其反转的时间和方向都不同,哪来的统一的构造应力场?如图所示,图略。四川盆地,四周一圈,都有挤压推覆构造,“构造作用力”来自于四面八方?如果岩石圈没有破损,则地应力应是均匀的。因为有了破损,地应力才表现出一定的方向性。但李四光先生提出的地球的自转,的确呈现出方向性,这个不容否认。
盆地沉积到一定厚度必然反转(说明:此观点是大逆不道的,因为主流观点认为盆地发育是构造控制的,如旧中国就是沉积盆地,是被动挨打的,而构造就是列强,是主动起作用的,这已是在地质家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在此提出盆地发育起主导,则他们不会坐视不理,而是跳起来反对),并不是哪个构造力上瘾了,来挤一下,而是盆地负荷使盆地边缘岩石圈处弱化,从而破坏了岩石圈,在薄弱带周向应力释放所致。地槽回返现象都认识到了,但仍在拼命找其它原因来说明,很多构造理论学说,也都承认这个“回返”,但回返原因却五花八门。库车坳陷不是天生的前陆盆地,而是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导致盆缘地区岩石圈薄弱带破裂,周向应力释放,盆地处于强烈挤压状态,同时因欠均衡而抬升。回返就是均衡回返,造山和造盆是同步进行的。喜山的造山(抬升8-15km)或柴达木盆地、孟加拉盆地造盆(沉积沉降22km)是同步进行的。有进有出,如人体循环系统一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