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xp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oxp9

博文

印度板块向北漂7000km的证据在哪儿找?

已有 3832 次阅读 2019-6-27 12:0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很多学者利用古地磁数据,判定印度板块曾在南半球,且在南极洲,新生代向北漂了7000km,地质大咖Peter Molnar和Paul Tapponnier(1975)在Science上发文:Cenozoic Tectonics of Asia: Effects of a Continental Collision: Features of recent continental tectonics in Asia can be interpreted as results of the India-Eurasia collision,说印度向北漂了7000km,太吓人了,这么跑不累的?

        Patriat, P., and J. Achache (1984)在Nature上发文:India-eurasia collision chronology has implications for crustal shortening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plates,说印度跑了至少2600km,中等吓人。

        后来很多学者严重赞同,在此就不提了。

        秦雁群(2017)发文:印度东部盆地群地质特征_油气成藏与深水区勘探潜力, 认为在中白垩世(112Ma),斯里兰卡和印度是邻居,有点吓人。本人始终不信,苦于找不到什么证据,如下图所示,按现在的距离来计算,两个隔了5000km,这期间是谁推着走的?一脸懵。


图1 马达加斯加与印度的关系图

        秦雁群(2017)说,在112Ma时,两个是兄弟,住在一家里,吃一样的饭;75Ma时,两兄弟有了隔阂,隔了一条洋中脊,但距离不远,如现在的红海;53Ma时,印度启动奔跑模式,向北猛冲: 


图2 马达加斯加与印度在112百万年前,是一家人


图3 马达加斯加与印度在75百万年前仅隔了一条洋中脊,但距离近,此时印度东南部的上白垩统地层发育了


图4 印度在53百万年前开启了奔跑模式,加足马力向北冲

        两兄弟分开了,分开的时间还有一种观点,是90Ma以前还是在一起的,80Ma后就分开了:

12.bmp

图5 马达加斯加和印度板块在90百万年前还是在一起

14.bmp

图6 马达加斯加和印度板块在80百万年前慢慢就分家了

        两兄弟分开以后,各自都发生了什么?现在的情况呢?印度现在处境,那是相当的好啊。下图为东南部的地震测线和钻井柱状图,从图中看出,发育了上白垩统和新生代地层。但马达加斯加就惨了,全是老地层,家里出现了什么变故?中新生代的家底儿都被盗贼抢光了还是本来就没家底?两个原来是一家人啊,这么短时间差异就那么大啊?马达加斯加现在的情况是,东边没盆地,大陆上是前寒武老地层,变质基底和岩体,一片荒芜。西部与南非相接,是有盆地,但是人家的,为非洲大陆边缘盆地,很新的地层哦。


图7 印度西南地区的地震测线和钻孔,显示发育有上白垩统地层


图8马达加斯加是荒芜一片,前寒武老地层或侵入岩

        再细看一下印度,到了亚洲,居然家族兴旺,东部发育很多老地层,有石碳、二叠、三叠、侏罗,还有煤系地层,南部和西部发育有上白垩统地层及新近系地层:


图9 印度周边的地层发育情况井柱状图

        这是什么情况?不好理解,这些老地层112MA之前应在南极洲诞生(发育)的,但马达加斯加上一点地层都没表现一下?

        除非,除非,除非,两个本来不是一家人?

        更让人气愤的是,印度来亚洲后,拖儿带女,东面孟加拉湾,发育了世界上最大的扇体,孟加拉扇,要命的是,深部有6km厚的古新世地层,顶部16km厚的巨厚始新世之后的地层,难道印度东部6km厚的古新世地层是在北漂时,搂草打兔子沉积的?但和更东面的缅甸是连续沉积啊?难不成缅甸也是印度带过去的仔仔?这事儿可能闹大了。印度西面也发育了世界上第二大扇体,印度河扇,古近系地层也不薄,近10km。印度真勤快,扛着大包小包(东孟加拉扇、西印度河扇),周围还有些小拖斗。 

        若当时印度在南极洲,石碳-二叠的煤是怎么来的?冰天雪地的,植物还很茂盛?这不象在南极呆过的,除非全球变暖,南极也有河流,大树和小草。


        留下一堆问号?????

        这么大规模的漂移,我看有点玄,需要求是求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7565-1187060.html

上一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能专业委员会成立
下一篇:是Google地形误差及加入了变形干扰!三峡工程没毛病
收藏 IP: 182.48.9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