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如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志东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和纷杂的年代,在心灵深处保持一片宁静的时空。

博文

Top Journals 是标准吗-2 精选

已有 10700 次阅读 2008-1-8 10:46 |个人分类:困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Science/Nature 除了其综合性、新颖性、大众性、娱乐性的特点,还有一个特点是商业性。这两个期刊是商业味最浓、商业运作最成功的期刊。商业性实际上是上述多种特性的根源。翻开这两个期刊,扑面而来的是一大堆商业广告。也就是说这两个期刊不但通过销售期刊挣钱,还从商业广告获得大量的资金。他们当然就可以将期刊的价格降低,降低到入会会员人手一本(以非常低的价格,大约100美金可以订一年的Science)。再加上其综合性的特点,其发行量非常之大。发行量与那些不能刊登商业广告的专业性期刊不在同一等级。发行量大,读者/作者当然就多,引起的兴趣就广,引用率就高。反过来,引用率高又吸引了更多的作者和读者,促进了其发行。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可以说,两个期刊是期刊商业化成功运作的典型范例。值得我国科学期刊的主编和经营者们仔细分析其成功之道。

实际上,几十年前,这两个期刊的形象更接近于科普期刊。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有水平的专业性论文在上面发表。这两个期刊一直致力于把一些学术前沿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介绍给不同领域的大众读者。所以,要想让自己的文章发表在这两个期刊上,投稿前最好是让其它领域科学家读读。如果其它领域科学家能读懂,起码能做到通俗易懂,做到这两个期刊的最基本要求。由于期刊的定位偏向于科普一类,有一些文章根本不像专业性学术论文,可以称为概念文章。当然,由于期刊的价值导向还在于探索和发现,不排除有一些提出新概念的文章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一个典型的例子:苏格兰一位造船工程师拉塞尔(John Scott  Russell )在爱丁堡格拉斯哥运河中,观察到一种孤立行进波的现象。当时他骑马追踪观察一个孤立的水波在浅水窄河道中的持续前进,该水波能长久地保持着自己的形状和波速。他将这一奇妙现象写成一篇短文发表在Nature,这一发现就是孤立波和孤立子研究的起始。当然,现在骑马就能出Nature文章的好事是不太可能再发生。但从大自然获得一些灵感(诸如荷叶、孔雀、跳蚤、蚊子等,国内科学家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仍是上Science/Nature 的窍门之一,毕竟仿生很容易吸引大众眼球的。也正是其科普、探索和发现的价值取向,这两个刊物实际上更偏向于天文、地理、生物、考古等学科,以前很少发表有关物理和材料的论文,最近几十年才开始重视物理和材料的工作,以C60、碳纳米管、MgB2、纳米结构和组装、磁电子学等为代表。由于最近越来越时髦,投到这两个刊物的文章越来越多,以致Nature出版了Nature PhysicsNature Matreials进行分流(当然,其中的商业考量就不去多谈了)。占上Nature一词的仙气,这些刊物的引用因子也都不低,风格也与Nature差不多。不过,好像这种分流效应将Nature的引用因子降低了不少。无论如何,Science/Nature 是公认的顶级期刊,能在上面发表论文肯定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再次申明,本人讨论“顶级期刊是标准吗?”的目的绝不是要全面地否定顶级期刊,也没有想苛求这两个大牌杂志一定要发表理论工作,毕竟各个期刊有各自的风格。我也绝不是要全面地否定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论文的价值和意义我的主要观点:顶级期刊不能将所有的顶级工作一网打尽,有许多漏网之鱼(甚至是重量级的)。许多重要的原创性的工作(包括许多诺贝尔获奖论文)并没有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有兴趣者可以统计一下究竟有多少得奖论文发表在Science/Nature。从统计学讲,发表顶级期刊文章当然比不发表强。某人发表了这种文章,值得大家庆贺,值得自己高兴。但不要得意忘形,以为自己就肯定高人一等。山外青山楼外楼,自有高人在前头。我的主要目的是:1)纯净科学网的学术讨论气氛。在科学网人人平等,不要以是否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作为能否在科学网发表言论的评价标准,更不要动不动拿它作为武器打人。2)破除对顶级期刊的迷信。还科学研究的本来面目。评价一项工作要以其对科学的贡献为标准,而不是简单地以在什么刊物上发表为标准。

下一篇博文将对物理学专业的Top Journals进行分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44-14106.html

上一篇:Top Journals 是标准吗-1
下一篇:Top Journals 是标准吗-3
收藏 IP: .*| 热度|

4 何学锋 丁邦平 杨正瓴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