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的困惑与NP理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u2205 平常心是道

博文

苏格拉底之生死 - 《申辩篇》

已有 2760 次阅读 2023-2-25 04:17 |个人分类:在中法文化之间流连|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成就于希腊黄金时代 - 伯里克利(Pericles,约公元前495年—前429年)时代的民主氛围中,而苏格拉底之死是由500位公民所组成的陪审团投票判决,罪名是“不虔诚和腐蚀雅典青年”的思想罪。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申辩篇》记录了苏格拉底接受审判时的辩词,但是苏格拉底的辩驳并没能阻止对他有罪的判决。


苏格拉底解释了这些诽谤的起源:有一天,苏格拉底的朋友,一个名叫谢罗芬的雅典人,去找德尔斐神谕,问他是否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神谕回答说没有。苏格拉底感到困惑,并想反驳神谕,于是与那些有名望的人交谈,寻找比他更聪明的人。起初他去见一个政治家,但他惊讶地发现这个人没有知识,与所说的相反。然后他去找诗人,但他们也不具备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最后,苏格拉底去找他知道有知识的人:商人、工匠,他们至少知道如何实践他们的行业。在这一点上他没有失望,但据苏格拉底说,这些人认为他们在一无所知的地方知道得很多,所以苏格拉底这样说:


- 在我看来,这些手艺人似乎有和诗人一样的缺陷:每个人都因为自己的手艺令人钦佩,就想象自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特别能干。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掩盖了他们的知识,因此,在神谕的催促下,我开始问自己以下问题:如我所是,没有他们的知识,也没有他们的无知,岂不比虽博学却无知更好?我对自己和神谕都回答说,做我自己更好。


苏格拉底的结论是,的确,没有人比他更聪明,在寻求反驳神谕的过程中,他只是证实了神谕。


他告诉陪审团,在寻找智者的过程中,自己就如社会牛虻,四处唤醒、劝告、质疑人们,因此结下许多仇怨,。。。


参考文献:

https://fr.wikipedia.org/wiki/Apologie_de_Socrat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22490-1377819.html

上一篇:希腊德尔斐神庙,神谕与“认识你自己”
下一篇:伯里克利与伯罗奔尼撒战争葬礼演说
收藏 IP: 77.201.68.*| 热度|

2 尤明庆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4: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