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徒:关于“问题”,已经和您讨论过多次。
从字源看,中西文关于“问题”认知的最大差别是:于中文,提问题的“人”是显性的;而于西文,提问题的“人”是隐性的:
- 西文:“problem”指“橫在起点与目标之间的障礙”
- 中文:“问题”指“人问问题”
但是,于我们的算法理论研究中,总觉得这样的阐释好像还缺点什么,直觉是“算法”这个概念没有体现出来。
今年是第二年上逻辑课,亚里斯多德出的那道习题“赫拉克勒斯(Hercule)向斯芬克司(Sphinx)问路”,让我又琢磨“问题”。于习题中,明显看出“问题”涉及到二个主体:提问者与回应者;反观中文,“问题”也同样涉及到二个人:“人”敲门向“开门的人”问“问题”。于是,我再阐释“问题”:
1,一般来说,
问题
提问者 -------> 回应者
<-------
答案
解释:
- 提问者向回应者提出问题;回应者为提问者提供答案;问题是关于未知事物的描述,而答案是关于未知事物的认知。
- 问题既可指提问者和回应者的“界面”,也可指“提问者+未知事物+回应者”的“整体”。当作整体认知时,提问者和回应者才能纳入考虑的对象。
2,于一般算法
问题
人 -------> 机器
<-------
算法
解释:
- 人向机器提问题;机器执行算法为人求解;问题是待解决事物的描述,算法是求解的一系列步骤。
当机器求解问题的能力发生了问题,就出现了“判定问题”,即“算法的存在”成为了问题。而研究“机器”的能力问题,只能是“人”,不能是“机器”自己,于是:
判定问题
人 -------> 人
<-------
算法的本质
解释:
- 机器是人的延伸,或者说是人的一方面的属性,故人研究机器的能力问题,就返回到人自身,也就是说,“判定问题”具有不确定性。
师:这里提出的“问题”,既是NP理论、也是人工智能,在认知层次上最重要的难题,故一并回复。
你的分析非常锐利:“问题既可指提问者和回应者的“界面”,也可指“提问者+未知事物+回应者”的“整体””,这个直觉概念“界面”实质上是什么东西?就是很久以前我就提到过的“算法论”中的“种子图灵机”的主要内容——图灵机的“读写头”的真实意义所在,以后在更高的理论阶段上我们再讨论这些内容。
从认知层次上理解,你所说“界面”就是人、机“之间”的“语言”、“表达”这个视而不见的幽灵,这也是塞尔的卡通式的“中文屋”所影射的东西,“中文屋”就是语言这个“界面”,我在2014-2-21日的信中说到:“实际上,我们应该更深入地认识到,这里隐含的真正问题是“懂”一种语言意味着什么?我一直认为,“语言”和“表达”才是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从算法论来看,图灵机可以“接受一种语言”与人能够“懂一种语言”之间的区别是本质性的,而不只是程度上的。‘中文屋’很好地区别了语言的‘翻译’与对语言的‘理解’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但没有真正揭示它们的本质性区别。”
在NP理论中,你的第二阶梯研究与人工智能的基本问题是交集的:
你说:“ -西文:‘problem’指“橫在起点与目标之间的障礙”,这个“障礙”正是以前的“NP问题”所忽略的真正内涵,原来定义的“不确定性”是P算法的不确定性: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 time ,我们的定义的内涵是“P算法的存在问题”,而不是对已经存在的P算法的选择(即所谓的“猜测”——以前说过“不能猜测不存在的东西”)。由此推定,把流行的定义中的 Polynomial time 换成 Problem,就是我们的NP内涵了!
在我们的NP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就可以导出我们的NP算法(NP-Algorithm)概念:算法策略、启发式算法、机器学习等,实际上这也就是包含人工智能理论在内的算法理论的最前沿领域。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图灵检验”的本质在于图灵把“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的关系问题放在“人的问题”的层次,而不是机器的层次(“中文屋”大体是这样),图灵不是哲学家,但比哲学家更哲学,不朽的图灵!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