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anp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nanping

博文

古人有关建筑起源的一些说法(读书小记)

已有 3000 次阅读 2024-3-23 20:00 |个人分类:古建古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找不到有关建筑技术史的远古文献。古人有关建筑起源的几种说法都不是从探讨建筑技术史角度提出的,几种说法观点上大同小异,细节上有些不同。   

.建筑起源圣人

《易经》中有关于中国建筑起源的文字描述,说是某位圣人《大壮》卦象启发发明了房屋,圣人是谁不详

《易经·系辞》:“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上句大意:上古时候,人们居住在洞穴,生活在荒野,后世的圣人建筑房屋,改变了这种居住方式,上有屋顶,下有四壁,以躲避风雨。这种建筑形象是受“大壮”卦卦象的启发建造出来的。

在古代,能取诸《大壮》”的一定不是底层的普通人。圣人顿悟于“大壮”卦,暗示该圣人受命于天”。

以后许多文献中都沿用圣人”首创房屋的说法

《淮南子. 氾论训》: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蛰蚊虻。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

《始学编》:“上古皆穴处,有圣人出,教之巢居,今南方巢居,北方穴处,古之遗迹也。”

《通志·三皇纪》:“厥初,先民穴居野处,圣人教之结巢,以避虫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实,故号‘有巢氏’,亦曰‘大巢氏’。”

圣人”说中《韩非子》的说法稍有不同: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有巢氏”。

《韩非子》观点的独特之处在于圣人因传授大家盖房子技能而被推选为王。

.建筑起源圣王

《 墨子 ·辞过》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省略号部分为房屋建造的一些具体要求)

 上句大意:“上古的人民不知道作宫室之时,靠近山陵居住,住在洞穴里,地下潮湿,伤害人民,所以圣王开始营造宫室……。

《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圣王虑之,以为堀穴曰:‘冬可以辟风寒’,逮夏,下润湿,上熏烝,恐伤民之气,于是作为宫室而利。”

 上句大意:古代人类产生之初,还没有宫室的时候,依著山丘挖洞穴而居住。圣王对此忧虑,认为挖的洞穴虽然冬天可以避风寒,但一到夏天,下面潮湿,上面热气蒸发,恐怕伤害百姓的气血,于是建造房屋来便利(他们)。

《墨子》话中明显带有歌颂君王的色彩。墨子“尚贤”,他心目中的君王应该是“贤人”。体恤下民、帮助下民建造房子是“贤人”之举,“贤人”理应为君王。

.建筑起源黄帝

《新语》:天下之民穴居野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于是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陆贾直接说建筑起源黄帝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儒学认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就是说君主在国家政治、道德生活中必须起到表率作用黄帝应该是陆贾心目中理想的君王,建筑理应是黄帝发明,用来体恤下民的。

《易经》、《墨子》、《新语》为代表性的说法。看出几点:

1. 时间上《易经》早于《墨子》、《墨子》早于《新语》。

2. 按时间先后,建筑的起源从不确定的圣人”到最高统治圣王”,再到具体君王“黄帝”。

3.《易经》《墨子》《新语》,文献年代由远到近,文献中人物反而由模糊到具体。 

4.《易经》《墨子》、《新语》均明显掺入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只有君王能“受命于天”,《易经》在隐性歌颂君王。《墨子》、《新语》打明牌,歌颂君王的贤能与体恤下民,通过建筑起源话题间接表明古代君王体制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黄帝宅经》序有这样的话“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黄帝宅经》作者看来建筑(宅)的作用不是简单的避风雨”之物件,而是践行传统政治文化的工具

古代君王代表了国家,受命于天君王创造了建筑(宅),这建筑(宅)有义务为君王政治服务建筑(宅)成为践行传统政治文化的工具也就很自然的了

建筑起源本来是个技术问题,经过几番的加料,演变为君王造福予民之贤举了。这些说法的演变并不像是“丁公凿井”,而代表了古代社会上层的主流政治思想观点。

人类的居住,从最初的简易巢穴到完整的房屋,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演变,可能要数千年,或者更长时间,在这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哪一个技术变化点算是建筑诞生呢?可能需要先界定这个技术变化节点,再来谈建筑起源

后附:

《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这段话出自盗跖,话题无关建筑起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00375-1426580.html

上一篇:“石库门”其名
下一篇:窗的墙廊
收藏 IP: 119.130.154.*| 热度|

16 刘进平 宁利中 杨正瓴 王从彦 尤明庆 马昌凤 郑永军 崔锦华 杜占池 孙颉 王安良 李学宽 黄河宁 朱晓刚 刘炜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