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览了武隆天坑三桥(硚?)景区。
武隆天坑三桥的规模、形状均世间罕见,千百万年才能形成此貌。人的生命仅数十年,倏忽而逝。溶洞生命的任一个片段,比之人生命近乎永恒。面对大自然倾千百万年之力而成的皇皇之作,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查,因世界上大多数已发现的这种地貌在中国,汉语“天坑”这个术语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获得了一致的认可,遂用汉语拼音“Tiankeng”命名之。
天坑(tiankeng)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
疑问:天坑深入地下,若论天坑的成因,与“天”一点关系都没有,唯有开口冲着天而已。开口冲着天的条状裂隙地质构造大家称之为“地缝”,既形象,也合理。 这种开口冲着天的漏斗状地貌怎么就叫“天坑”了呢?叫“地坑”还合理一些。要么这“天”是“天生”的意思,“天生的坑”这种说法没有一点科学性。或许天坑只是习惯叫法?
隔行如隔山,问题可能很可笑。 好问则裕,还是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