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北京流感病毒正凶猛:关注2016年危险时期

已有 3001 次阅读 2016-2-15 13:5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流感, 拉马德雷冷位相, 低温冻害太阳黑子

北京流感病毒正凶猛:关注2016年危险时期

                杨学祥,杨冬红


  新京报快讯(记者温薷)北京市疾控中心15日表示,目前流感病毒活动强度正处于高水平,且将持续一段时间,不排除出现危重死亡病例可能。

  据北京市卫计委前日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北京流感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增加15倍。2月15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对目前流感疫情的研判表示,北京正处于流感病毒活动强度高水平期,以乙型Victoria系、甲型H1N1流感和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为主。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流感高发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在2007年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统计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根据统计规率2009年甲型流感暴发被成功预测。

http://www.flu.org.cn/scn/news-14085.html 


   我们在2014年指出:

   如果厄尔尼诺事件在2015年变为中等以上强度,流感爆发就有出现的可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889.html


   目前,2015年厄尔尼诺已经达到仅次于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强度的极强水平,加强流感暴发的监控非常必要,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1495.html 


   流感爆发在厄尔尼诺年:


   除了干旱和特大洪水,1997-1998年最强厄尔尼诺给中国带来最大的惊险是香港禽流感爆发。1997年香港禽流感引发了大规模的的流行感冒,感染了18人,导致6人死亡。香港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大规模屠宰和销毁了受感染家禽,制止了一场禽流感爆发。认真研究1997年香港禽流感疫情的自然特征对预防禽流感有重要意义。

   1997年香港禽流感为什么产生?为什么没有爆发?原因主要在于相关的条件。1995-1996发生拉尼娜事件,1995年发生弱低温冷害,1996年太阳黑子谷年m,1997年为m+1年,1997-1998年发生20世纪最强烈的厄尔尼诺事件。除1997年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没发生严重低温冷害之外,其它流感爆发年的特征1997年都具备。看来,前三个条件是非常重要的。1997年香港禽流感疫情的警示作用不容忽视!

   我们在2014年指出:如果厄尔尼诺事件在2015年变为中等以上强度,流感爆发就有出现的可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88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521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5224.html 

   与1997年香港禽流感相比,2016年具有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关键优势,爆发禽流感的几率大于1997年。

   我们曾较好地预测了2009年的全球流感暴发(误差为一年),2016年为继2009年之后全球流感暴发的危险期,它们分别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谷值和峰值附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4869.html 

   中新社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 刘辰瑶) 中央气象台消息,在强寒潮的影响下,23日早晨,辽宁锦州、河北张家口、沧州、内蒙古霍林郭勒、山东德州、滨州、东营等地的12个观测站气温跌破历史最低值。

http://news.sina.com.cn/c/2016-01-23/doc-ifxnuvxc1735212.shtml 


   严重低温冻害是流感大流行的六大气候特征之一 


   2016年1月霸王级寒潮席卷北半球,增加了流感爆发的几率。

   关注2016年1月超级寒潮!

   2016年灾害防御的警钟已经敲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2232.html 


参考文献

1.杨海, 范来福, 刘继锋. 禽流感和流感的关系、起源、变异和对策[J]. 职业与健康. 2004, 20(10): 87-89

2.于恩庶,徐秉锟,主编。中国人兽共患病学[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8。233。

3.Terrence M. Tumpey, Christopher F. Basler, Patricia V. Aguilar,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1918 Spanish Influenza Pandemic Virus [J], Science. 2005, 310: 77 – 80

4.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5.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6.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7.杨学祥,杨冬红。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的变化趋势。生命与灾害,2009,(11):4-7.

8.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中的流感爆发。《世界地质:英文版》 2010年第13卷第2期 104-107页。

9.杨冬红,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2(5): 1-10

10.Upgrade influenza pandemic warning: possible pandemic next year 流感大流行预警:2008年可能发生流感大流行。 发表人:yxx119  发表时间:2008年1月27日14点57分  来源:View Single Post。http://www.flu.org.cn/scn/news-14085.html 


相关报道

北京流感病毒正凶猛 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预防流感

2016年02月15日11:43新京报 北京流感病毒正凶猛 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预防流感

  原标题:北京流感病毒正凶猛 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预防流感

  新京报快讯(记者温薷)北京市疾控中心15日表示,目前流感病毒活动强度正处于高水平,且将持续一段时间,不排除出现危重死亡病例可能。

  据北京市卫计委前日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北京流感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增加15倍。2月15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对目前流感疫情的研判表示,北京正处于流感病毒活动强度高水平期,以乙型Victoria系、甲型H1N1流感和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为主。

  市疾控称,从目前监测结果和流感病毒以往活动规律来看,本流行季流感病毒高水平活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同时,由于流感传染性较强,由流感病毒导致的家庭和集体单位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仍将持续存在,且不排除出现由流感所导致的重症、危重和死亡病例的可能,尤其是在儿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等流感高危人群中。

  监测数据显示,长假期间北京流感样病例就诊人数占比显著增加。

  链接:如何预防流感?

  为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应提高防范意识,注意保暖,适时增添衣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开窗通风;关注年老体弱的人和孩子,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带病上班、上课;到医院时,建议戴口罩。

  编辑:李雪莹 艾峥

http://news.sina.com.cn/c/2016-02-15/doc-ifxpmypf3073634.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6290.html

上一篇:上海迎143年来最早倒春寒 最高降温将达11℃:关注11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新西兰奥克兰岛西北发生6.2级地震:关注15-18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3 钟炳 周少祥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