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中东部将有大范围雨雪:关注11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杨冬红
据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记者9日从中央气象台获悉,从大年初三(2月10日)起,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气候变化与潮汐组合相关:
潮汐组合C:2月1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1度。2月11日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相关报道
我国中东部将有大范围雨雪
2016年02月10日08:10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我国中东部将有大范围雨雪
据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记者9日从中央气象台获悉,从大年初三(2月10日)起,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中央气象台预计,随着冷空气逐渐向东向南渗透,并与暖湿气流交汇,我国中东部已持续4天的晴朗天气将被打破。10日至11日,大部地区降水以小雨为主,局部有中雨或大雨;12日至13日,雨势有所增强,黄淮南部、江淮、江汉和江南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并伴有雷电;13日至14日,山东中北部、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等地将先后出现雨转雨夹雪或雪。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方胜)晴天干燥的天气将告一段落。预计今日我市多云转阴天,早晚有轻雾,白天有零星小雨,气温14-21℃。11-13日潮湿有轻雾或雾,有间歇性降雨,天气暖湿,背阴区域有回南现象,出现雨雾时能见度较低,要注意交通安全。14-15日阴冷有雨,北风加大,气温下降。
http://news.sina.com.cn/o/2016-02-10/doc-ifxpftya4474666.shtml?cre=sinapc&mod=g&loc=29&r=0&rfunc=29
明显雨雪、寒潮天气将至 注意做好防御准备
2016-02-10 20:31:30 来源: 中国天气网吉林站
预计11日午后到13日我省有一次较明显的雨或雨夹雪转雪的天气过程,降水主要集中在11日夜间到13日白天,通化、白山、延边南部、长白山保护区有小到中雨或雨夹雪转大到暴雪,雪后气温下降,12日开始有一次较强冷空气影响,13日或14日大部分地区将会出现寒潮天气。建议加强交通安全管理,预防温棚作物冻害,防御电力、通讯等设施受损,做好市政公共设施维护及供暖工作,同时做好防风工作,并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吉林省气象台 刘玉汐)
http://www.weather.com.cn/jilin/tqyw/2466700.shtml
2016年2月潮汐组合:不利于厄尔尼诺和雾霾的发展
已有 523 次阅读 2016-1-4 10:00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预警 潮汐组合 雾霾 冷空气活动 推荐到群组
2016年2月潮汐组合:不利于厄尔尼诺和雾霾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6年3-6月和9-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6年1-2月,2015年7-8月为弱潮汐时期。2016年2月是弱潮汐时期第三个月,2016年2月后期强潮汐出现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和雾霾的发展。
潮汐组合A:1月2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度,1月30日为月亮远地潮,2月1日为日月小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B:2月5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1816度,2月8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中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中强)。
潮汐组合C:2月1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1度。2月11日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D:2月15日为日月小潮,2月1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1517度。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E:2月2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0度。2月27日为月亮远地潮,2月23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923.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