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孙爱民:北极气温急升35℃,将催生极端天气

已有 3251 次阅读 2016-1-12 21:4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极端事件, 厄尔尼诺, 冷暖循环, 北极升温

孙爱民:北极气温急升35℃,将催生极端天气


   短评:2015年12月30日,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络版报道,气象学家表示,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北极的温暖气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这种温暖气候的推动下,地球最北端的气温将再次上升到零度以上,这将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次。12月30号上午11点,北极气温升到了0.8度,也就是从29号的-35度24小时急升35度,北极点的温度和北京相当,堪称“世纪之暖”。

   这一事件与北极涛动位相变化有关,与2015年强厄尔尼诺发生有关。极强厄尔尼诺造成北极高压区和赤道低压区的最大压差,形成北极和赤道的寒流和暖流的热交换。这意味着,北极异常变暖之后,北极寒流将袭击北半球。这样的事件不会频繁发生。


原文:


科技前沿

2016-01-12 13:59:07 来源:《财经》


  2015年12月21日至2016年1月10日


  焦点


  北极气温急升35℃,将催生极端天气


  北极的温暖气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次,未来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

  本刊记者 孙爱民/文

  2015年12月30日上午11点,北极点迎来了“世纪之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在线监测数据显示,当时北极气温急升35℃,从29日的零下35℃一跃升至0.8℃,北极点的温度和北京相当。美国《大西洋(600558,股吧)月刊》网络版报道称,北极的温暖气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次。

  《财经》(博客,微博)记者采访的多位国内气象学专家反映,这只是一次极端天气现象,其产生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判,短期内会对全球部分区域带来极端天气,不会大尺度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据《大西洋月刊》报道,此次极端天气由位于冰岛附近的一个强大风暴导致,该风暴曾在2015年12月底引发美国东南部的致命龙卷风,随后向北进击,风眼到达冰岛带去了强风和通常出现在飓风天气中的低压。这股低压将全球中纬度地区的空气吸走,几乎卷起了整个北大西洋的热量。北大西洋的西风在该风暴驱动下,紧急向北转向,大规模通过英国和冰岛之间,直插北极点。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胡永云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判断,该事件是由阻塞高压导致的。此次北极异常升温不是大尺度的气候事件,而是一次短时间内的极端天气事件。

  阻塞高压是在西风带上发展形成的缓慢移动或是呈准静止状态的闭合高压,常出现在大西洋、欧洲及北美西部阿拉斯加地区。阻塞高压的建立和崩溃常常伴随着一次大范围甚至半球范围的环流形式的剧烈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认可这一说法,他表示,此类天气系统在冬季比较常见,“风暴产生的原因是低系统过境促使温带暖湿空气侵入极地,比较常见,只是这次偏强”。

  就目前的气象监测与数据分析水平来说,全球的专家都不敢轻言北极的这次异常升温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的关系。“现在没有明确的答案,但不能排除这个选项。”胡永云表示。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极此次升温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但科学界仍需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证明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变化与北大西洋风暴之间的相关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建奇也表示由于缺乏更加详实的观测数据,目前很难判断这次特殊事件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坐标。

  不过,专门研究气象的美国作家罗伯特·斯克里伯勒(Robert Scribbler)坚信此次事件与温室效应有关。因为通常这股巨大的热风暴要到达冰岛,必须穿过一股将温和天气送去欧洲的大气“高空急流”,而现在急流的强度减弱了,说明应该有别的事情正在发生。北极2015年最后两天的异常高温类似于最近几个冬天出现的“极地涡旋”(polar vortex)向南慢慢活动的现象,这些变化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气候变化有关。

  造成北极“世纪之暖”的强烈风暴会给区域天气造成哪些影响?胡永云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东部地区将迎来一次强寒潮活动,“华北地区的雾霾在此次寒潮中将得以驱逐,寒潮持续不会太长,预计将十天左右”。

  此次事件将对北半球1月天气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暖高压强行进入北极地区,将使得该地区堆积的寒冷气团移位,倾泻而下到中低纬度地区,产生能量波动传递,中纬度地区将发生自西向东的剧烈降温,而且伴随着狂风暴雪等激烈天气。

  杨学祥认为,此次事件是一次北极与赤道大尺度上的变化,将影响2016年第一季度的气候变化总趋势,但未来北极温度高于零度不会成为常态,超级厄尔尼诺也不会经常发生。

  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服务官朱洁华认为,北极的极涡产生分裂,极地地区由原来的低压转变成高压控制,偏北风加强,这造成冷空气向南侵袭,在西伯利亚地区聚集,并逐渐向东、南移动,最终侵入中国。

  中央气象台1月6日预报,未来十天,将有多股弱冷空气入侵,华北、东北、黄淮等地的气温将由显著偏高转为偏低1℃到3℃,中东部其余大部地区气温也将下降至常年同期水平。

  而在此前,北半球还处于暖冬中。中国北方缺乏冷空气的驱散致使雾霾频发,美国也刚刚度过了温暖的平安夜和圣诞节,东北部许多城市的气温都打破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而在有记录以来的100多年里,纽约市在12月24日的气温从来没有超过18℃,但在2015年平安夜的凌晨1点,纽约的气温却高达19.4℃。

  胡永云表示,从长期看此次事件或许不会改变全球的气候,但却有可能正在改变的全球气候造成了北极之暖,未来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  

想了解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中国著名财经公众号

(责任编辑:李治华 HN026)

http://tech.hexun.com/2016-01-12/18175389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9987.html

上一篇:北京冬季静稳天气较近十年偏多5成致雾霾频发:验证潮汐预警
下一篇:兴都库什地区6级地震:关注1月潮汐组合与亚洲地震频发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5 檀成龙 周少祥 魏焱明 杨文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