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深圳H5N6流感病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关注1997年香港禽流感暴发

已有 2153 次阅读 2016-1-5 06:5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厄尔尼诺, 太阳黑子, 拉马德雷冷位相, 禽流感

深圳H5N6流感病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关注1997年香港禽流感暴发事件

                  杨学祥


深圳H5N6流感病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

教育新闻人民网 [微博] 2016-01-04 23:04我要分享

  原标题:深圳H5N6流感病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

  中新社深圳1月4日电 (记者 郑小红)深圳市疾控中心4日的通报,深圳2015年12月29号报告的一例H5N6流感病例患者,因抢救无效,已于12月30号下午死亡。

  据悉,目前全球共报告H5N6病例6例,深圳的为第5例。

  深圳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马汉武介绍,该患者之所以从发现病情到抢救无效死亡的时间那么短,与其就医不及时有关。病人是感到病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才去就医。该例病人有活禽接触史。

  马汉武表示,虽然该病毒的死亡率较高,但目前为止仍未发现人传染人的情况,而且本次深圳出现的病例仍为偶发个案,疾控部门也已经对涉事的农贸市场进行了停业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了隔离观察。

  深圳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主任张仁利表示,目前H5N6病毒已经被纳入严密监测的病毒范畴,对于该病毒的重配过程,疾控专家还在深入研究中,一旦有了变化,将第一时间发布公共风险告知提示。

  (中国新闻网 郑小红)

http://edu.qq.com/a/20160104/056278.htm 

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或引起下次人流感大流行

2015年12月31日10:31 |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大河网

  原标题: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或引起下次人流感大流行

  本报讯 (记者李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团队研究显示,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已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是引起下次人流感大流行可能性最大的病毒,应予以高度重视。该研究12月28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猪是流感病毒重要宿主。猪群中主要流行两种H1N1流感病毒,分别为经典H1N1猪流感病毒和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前者于2009年在北美进入人群并引发全球人流感大流行,即甲型H1N1流感。后者1979年在欧洲由禽类传入猪群,随后在欧亚多国猪群中流行,欧洲和中国都有人感染发病报告,其中中国有一个死亡病例。

  2010年以来,该团队从3.6万多头猪中分离出228株流感病毒,其中139株是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说明该病毒在中国猪群中广泛存在。

  该团队发现,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在遗传学上形成多样性,所有病毒都已获得感染人的能力,大多数病毒具备在人群中高效传播的能力,而目前的人流感疫苗和人群免疫力不能针对这些病毒提供足够保护。从动物实验结果看,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致病力与引发2009年全球流感大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类似。

  陈化兰表示,通过对动物中的主要流感病毒H1N1、H3N2、H5N1、H7N9、H9N2及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比较,“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是引起下次人流感大流行可能性最大的病毒,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李晨来源中国科学报)

http://roll.sohu.com/20151231/n433161509.shtml 

   我们在2014年指出:如果厄尔尼诺事件在2015年变为中等以上强度,流感爆发就有出现的可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889.html

   目前,2015年厄尔尼诺已经达到仅次于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强度的极强水平,加强流感暴发的监控非常必要,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521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5224.html

   与1997年香港禽流感相比,2016年具有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关键优势,爆发禽流感的几率大于1997年。

   关注1997年香港禽流感暴发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60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8127.html

上一篇:四川跨年霾为何久不消散: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下一篇:赤道和北极的冷暖交换:北极奇暖,中国大寒?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3 许培扬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