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北京再发雾霾红色预警:关注25日潮汐组合

已有 1821 次阅读 2015-12-20 07:0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太阳潮, 雾霾高潮, 月亮潮

               北京再发雾霾红色预警:关注25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杨冬红

 

北京再发雾霾预警:据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气象北京”消息,12197122224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请市民做好健康防护,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纯电动汽车除外);全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可实行弹性工作制。

http://www.offcn.com/jiaoshi/2015/1218/96053.html

我们的研究表明,雾霾和潮汐组合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雾霾预警有前兆,潮汐组合早知道。

 

1126-30日的潮汐组合制造雾霾:

 

潮汐组合E1126为日月大潮,1124为月亮近地潮,1128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2301度。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小,地球自转变为最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2185.html

环境保护部通报称,受污染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1126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28日,灰霾面积扩大到53万平方公里,重度及以上污染城市数量增加到23个。截至29日上午,重污染过程仍在持续。环境保护部已派出督查组赴相关地区进行现场督查。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说,1128,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有23个城市空气质量为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临汾、阳泉、忻州、衡水、德州、郑州、晋城、邯郸、沧州、太原、呼和浩特、包头、运城、聊城、赤峰、安阳、济南和鹤壁共18个城市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北京、石家庄、邢台、廊坊和保定共5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邢台市为区域内污染最重城市,AQI值达到370。北京市AQI值为308,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

27日相比,28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度污染城市数量增加10个,严重污染城市数量增加4个。其中,邯郸、济南市空气质量由良变差为重度污染,沧州、衡水、呼和浩特、聊城、太原、阳泉和运城等7个城市空气质量由轻度污染变差为重度污染,赤峰、德州和忻州等3个城市空气质量由中度污染变差为重度污染。

截至298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石家庄、邢台、保定、衡水、阳泉、忻州、德州、聊城、菏泽和商丘共10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北京、天津、邯郸、沧州和廊坊等21个城市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

罗毅说,预计1130121,大气扩散条件维持不利,京津冀中南部和山东西部以重度至严重污染为主,河南北部以中度至重度污染为主,影响范围包括北京、天津、廊坊、保定、石家庄、衡水、邢台、德州、济南、潍坊、聊城、淄博、菏泽、安阳、鹤壁、郑州和新乡等17个城市。122,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大气扩散条件逐步好转,此次污染过程将结束,京津冀全境、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大部将回归至优良水平,河南和山东大部以轻度至中度污染为主,仅山东局部地区有可能出现重度污染。

1234日,大气扩散条件持续有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总体以优良为主。

http://www.xiusecai.com/brandnews/ceu7r1x51130n428935160.shtml

 

123-5日潮汐组合制止雾霾:

 

潮汐组合A125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0度,125为月亮远地潮,123为日月小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次潮汐组合对1126122京津冀雾霾的去除作用明显。因为冷空气活动较弱,驱霾时间缩短,126-9日雾霾再次爆发。7日晚,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从87时至1012时启动最高预警等级。这是北京自2013年《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通过以来,首次启动红色预警。

 

1211-12日的潮汐组合制造雾霾:

 

潮汐组合B1212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2620度,1211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次潮汐组合是形成126-16日多次雾霾的原因。

1215,济南市终于解除了一段长达9天的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其间,因污染程度加重,黄色预警一度升级为橙色预警。当地环保局向媒体证实,此次预警时间之长为两年多来首次。

官方环保数据和严峻的大气污染现状一次次将这座城市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环保部于1213发布的11月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济南空气质量位居倒数第九。至此,除2月,今年的其他10个月,济南一直徘徊在空气质量较差的后10个城市中。

http://news.sina.com.cn/c/2015-12-17/doc-ifxmttcq1677615.shtml?cre=sinapc&mod=g&loc=35&r=u&rfunc=32

 

1218-21日潮汐组合制止雾霾:

 

潮汐组合C1218为日月小潮,1219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倍纬0.0000度,。1121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次潮汐组合带来16日的冷空气活动,受太阳潮干扰,19-22日雾霾回归。

潮汐组合C驱霾作用提前结束的原因是,1222为冬至,太阳位于南回归线南纬22.5度,使地球扁率变为最小,地球自转变为最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太阳潮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而月亮潮正好相反,1218为日月小潮,1219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0度。1121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两者作用不是相互增强,而是相互减弱,导致潮汐组合C驱霾作用提前结束,形成比126-9日更强的雾霾。

在连续经历了4天左右的蓝天之后,从19日夜间开始,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和西部将再次迎来中到重度霾。预计此次雾霾过程将于23日减弱消散,污染程度较上次(6-10日)略重。

中央气象台预计,19日夜间至22日,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和西部有中度霾,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部分时段可达严重污染。其中,21日夜间和22日夜间至上午,上述部分地区还有大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的强浓雾。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5/1218/1023112586.html?cre=sinapc&mod=g&loc=20&r=u&rfunc=29

 

1225的潮汐组合制造雾霾:

 

潮汐组合D1225为日月大潮, 1225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2641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小,地球自转变为最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1222为冬至,太阳位于南回归线南纬22.5度,使地球扁率变为最小,地球自转变为最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太阳潮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348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2456.html

在月亮潮和太阳潮合力作用下,1225的潮汐组合D会导致更严重的雾霾。

11-12月强潮汐出现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有利于厄尔尼诺和雾霾的发展。而冷空气活动很弱,驱霾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这标志201512月至20161月雾霾进入高潮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414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348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4372.html

201512月至20162月为弱潮汐时期,导致风速减弱,有利于雾霾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4590.html

上一篇:瓦努阿图附近海域发生6.2级地震:关注18-21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国家气候中心称少风系雾霾频发主因:风速减慢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2 钟炳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2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