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治理雾霾要先打破部门主义:对执行不力部门加大追责力度(2)

已有 1981 次阅读 2015-12-12 08:2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责任, 雾霾,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警告

   我们在2013年12月5日指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雾霾天气:今后三年持续加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7141.html 

   我们在2015年1月25日指出,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如果发生较强厄尔尼诺,那么2015年的严重灾害将持续发生:强震、流感、旱涝、雾霾和严重低温冻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7952.html

 http://wap.sciencenet.cn/blogview.aspx?id=904983

   我们在2015年11月3日指出,从11月12-15日潮汐组合开始,强潮汐出现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有利于厄尔尼诺和雾霾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3084.html 

   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雾霾进入高潮。

   2015年11月12-15日潮汐组合是重要的雾霾变强预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3228.html 

   沈阳和济南是否收集到了这些重要的雾霾信息?

   我们的雾霾高潮提示从2013年开始,有多少人注意到了这一重要信息?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在2014年5月23日辽宁日报的科技访谈中指出:

   2014年开始至今,在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暴雪、龙卷风、暴雨、强震、高温、低温冻害、中国雾霾等灾害频繁发生,很多人将其归因于尚未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颠倒了因果关系,忽视了真正的灾害元凶。我认为,全球灾害频发的原因在于2014至2016年正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我们在2008年就确认了这一现象,包括2014至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将导致严重旱灾发生,并指出它与地震9年周期的关系。今年中国雾霾频发,与2014至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造成的冷空气活动减弱有关。

http://epaper.lnd.com.cn/html/lnrb/20140523/lnrb1385868.html

    这一提示不仅济南没有关注,在辽宁沈阳也被忽略。

   有多少官员关注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科技报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7043.html 


相关报道

治理雾霾要先打破部门主义

2015-12-11 00:40:28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针对近日笼罩华北的大范围重度雾霾的成因,有关方面和专家竟莫衷一是。以北京等地为例,环保部门专家认为与采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密切相关。住建部门有关官员则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不是供暖。北京市环保局不久前刚发布报告认为,雾霾成因中北京本地产生约占七成。

  网民表示,各部门对于雾霾成因的说法相互“打架”,有避重就轻推卸责任之嫌。而要想治理雾霾,各部门必须形成合力,对雾霾成因、危害和治理进行科学细致地分析研究,形成日常监测和部门联动机制。同时,也要明确责任主体,对治霾措施执行不力的部门加大追责力度。


  雾霾成因待解

  网民“西边老五”称,连续雾霾,环保说因采暖,住建说是尾气。客观地说,雾霾的成因很多,而尾气和采暖都兼而有之。两个部门结论如此相左,只能说明他们想的不是如何联手减轻污染,而是考虑怎么推卸责任。

  网民“radiocast”表示,很难见到对雾霾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比较全面细致的科学分析,只知道是过度排放造成。谁为严重雾霾的形成和治理不力负责?网民“卡黍”说,我是纳税人,有权享受清新空气。有关部门必须承担起治霾的责任。


  科学分析是前提

  网民“张建”称,把脉雾霾成因,是治霾的重要前提。各个地方、各个季节,其雾霾成因也可能不同,为此,追寻雾霾的成因,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难题。但越是如此,越需要相关各方加强统筹,相互协作,合力研究,共克难关。关于雾霾成因分析,须持客观、科学的态度,不宜轻易下结论,尤其要避免相互“打架”的现象存在。

  网民“烈夫-胡萝卜思太”建议,治理雾霾应因地制宜,考虑到环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同时也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分析解决。

  网民“EBLOGGER”说,雾霾乃至其他环境污染,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民生问题,也是科技问题。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认识与对待,都离不开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分析方法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结论的客观性自然性。(记者 赵东东 整理)

(责任编辑:Newshoo)

http://business.sohu.com/20151211/n430808123.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2783.html

上一篇:图表:强烈厄尔尼诺恐带来十年更极端天气:变冷还是变暖?(4)
下一篇:三江源地区温度一度升至历史极值 黄河上游来水量持续8个月偏枯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5 周少祥 侯成亚 钟炳 杨文祥 田青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0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