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厄尔尼诺达极强标准逼近史上最强:无法超越
杨学祥,杨冬红
中国天气网讯 从中国气象局3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厄尔尼诺已经达到极强标准,强度逼近史上最强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预计今冬将达到峰值,继续给全球气候带来影响。
我在2015年10月28日指出,2015年9月30日、2015年10月7日和2015年10月14日厄尔尼诺3,4区厄尔尼诺指数同为2.4(周均值),2015年10月21日厄尔尼诺3,4区厄尔尼诺指数同为2.5(周均值),2015年10月要达到1997年10月月均值2.64,几乎没有可能。除非2015年10月28日厄尔尼诺3,4区厄尔尼诺指数都超过3.28(周均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1637.html
2014年3-5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2014年7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2014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2014年5月4日指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85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谁的预测更准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6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28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1637.html
相关报道
厄尔尼诺达极强标准逼近史上最强 中国将迎暖冬
2015-11-04 10:20:00 来源: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讯 从中国气象局3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厄尔尼诺已经达到极强标准,强度逼近史上最强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预计今冬将达到峰值,继续给全球气候带来影响。
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介绍,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持续偏暖,厄尔尼诺事件继续发展,暖海温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110°W附近海区,中心强度超过3.5℃。10月,尼诺综合区海温指数为2.0℃。目前厄尔尼诺海温距平指数累计达到18.4℃,已达到极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强度指标大于等于16.6℃)。
与历史上最强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相比,此次有什么特点,强度如何呢?周兵说,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来势凶猛,发展得非常快,从97年5月到98年5月的海温指数为1.8℃;与之相比,此次厄尔尼诺前期发展缓慢,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的海温指数只有0.7℃。但是从5月至今,尤其是进入秋季以来,发展迅猛,目前海温异常值已经逼近97年到98年那次,强度相当。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将至少持续到2016年春季,可能在2015年11-12月达到峰值。
截至目前,厄尔尼诺已经给全球气候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10月,非洲多个国家面临旱灾威胁,埃塞俄比亚北部和苏丹东部等地区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至10月中旬,美国加州干旱造成超过一亿棵树死亡,约占加州森林的20%。
随着冬季的到来,厄尔尼诺还将持续发展,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呢?周兵说,我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冬季风的强度决定着冷空气的强弱。今年冬季,受厄尔尼诺影响,冬季风偏弱,有利于我国冬季偏暖。
编辑:王文伟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1104/t20151104_520387853.s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