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新西兰的地震风险:被忽视的地震专家预言

已有 4296 次阅读 2015-5-21 09:1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全球变暖, 特大地震活跃期, 冰川地壳均衡

新西兰的地震风险:被忽视的地震专家预言

                             杨学祥,杨冬红

 

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这次地震曾被地震专家多次预言过。

新华社专电尼泊尔2015425遭遇强震,截至26日中午,超过1900人丧生。一些地震专家预料到尼泊尔会发生这样的灾难性强震,只是,他们无法预测灾难何时降临。

美联社报道,仅仅一周前,国际非政府组织“地震无国界”召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50名地震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开会,讨论如何让人口密度高、建筑缺乏抗震设计的加德满都更好地为可能发生的大地震做好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468.html

中国日报网站20010824消息:住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居民们也许并不知道,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正在向他们逼近。美国《科学》周刊824警告说,喜马拉雅山脉将发生一次、甚至数次特大地震,震级将超过里氏8级,而附近5000万人的生命将面临无法预测的威胁。

   我们在2011922指出,喜马拉雅山脉敲响警钟,特大地震随时可能发生。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4]。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见相关报道),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0121218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地震学家16日在报告中称,与1255年袭击尼泊尔首都,导致加德满都谷地三分之一的人口丧生,并夺去国王阿巴亚-马拉王生命的那场大地震级别一样的地震,有可能会发生在喜马拉雅山脉。

   2008520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200861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4]

关注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喜马拉雅山可能会发生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3872.html

事实上,2010年智利发生8.8级地震,2011年日本发生9级地震,2012年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8级大震按路线图有序发生,由喜马拉雅山地区开始,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绕了一圈,又回到喜马拉雅山地区。

   下一场地震又轮到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新西兰、日本、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和印尼。

   由于目前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远远高于20世纪30-40年代的变暖时期,冰川地壳均衡运动导致的地震将处于百年历史的最高水平,这是气候变暖对人类的最大威胁。

   参考消息网2015520报道,新西兰也许确有发生史上最强地震的可能性。首次发现的地质学证据显示,当地发生过一次巨大的跨越断层边界的大型逆冲区地震。这证实了新西兰发生里氏8.9级地震的最坏可能性。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518报道,此前的模型显示,这样一次地震仅在惠灵顿就可能导致逾3000人死亡,造成130亿澳元(约合10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010年,新西兰发生里氏7.1级地震,第二年又发生6.3级地震,造成185人死亡,仅克赖斯特彻奇一地的重建费用就达到400亿澳元。

   关注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陆海连接处的特大地震。

关注2004-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056

被忽视的地震专家预言:这次是尼泊尔,下次是新西兰吗?

 

相关报道:

 

英刊:证据显示新西兰或发生史上最强8.9级地震

2015-05-20 11:46:53 来源: 参考消息网(北京)

参考消息网520报道

   新西兰也许确有发生史上最强地震的可能性。首次发现的地质学证据显示,当地发生过一次巨大的跨越断层边界的大型逆冲区地震。这证实了新西兰发生里氏8.9级地震的最坏可能性。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518报道,此前的模型显示,这样一次地震仅在惠灵顿就可能导致逾3000人死亡,造成130亿澳元(约合10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010年,新西兰发生里氏7.1级地震,第二年又发生6.3级地震,造成185人死亡,仅克赖斯特彻奇一地的重建费用就达到400亿澳元。

   在新西兰东海岸附近,太平洋板块在所谓的“希库朗伊边缘”与澳大利亚板块相撞并俯冲至澳大利亚板块之下。这个断层被分成三段,而最坏情况的模型显示这三段可能同时破裂,此前这被认为是不大可能出现的情况。

  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2010年智利地震、2011年日本地震等世界上最强的一些地震都发生在这样的俯冲带。俯冲带地震震源深,威力大,可能波及很广的范围,但它们通常只发生在一段断层上。

   直到不久前,地质学家甚至不确定地震能否跨越断层段落边界。但后来,这种情况出现在2007年所罗门群岛地震和2011年日本东北部地震中,而且地质学证据显示,这种情况过去也曾在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附近的卡斯凯迪亚出现过。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西兰的地震风险,新西兰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的凯特·克拉克和同事们对该国盐沼中的沉积物进行了勘查,并利用放射性碳定年法来确定沉积层的年代。这使他们发现了新西兰所处断层南段在过去1000年中曾发生两次破裂的首个直接证据。

   那两次地震中较近的一次发生在大约500年前,似乎与此前所知的一次中段断层破裂的时间相吻合。这说明它们可能是同时发生的。碳定年法只能确定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隔时间小于150年,但这足以说明它们可能是有关联的。

netease 本文来源:参考消息网

http://news.163.com/15/0520/12/AQ2CK5N700014AEE.html

喜马拉雅山可能会发生大地震:关注地壳均衡运动

已有 2213 次阅读 2012-12-18 11:03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地震喜马拉雅山地壳均衡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    推荐到群组

喜马拉雅山可能会发生大地震:关注地壳均衡运动

             杨学祥,杨冬红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18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地震学家16日在报告中称,与1255年袭击尼泊尔首都,导致加德满都谷地三分之一的人口丧生,并夺去国王阿巴亚-马拉王生命的那场大地震级别一样的地震,有可能会发生在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次大陆每年以多达50毫米的速度靠近亚洲构造板块,尼泊尔、法国和新加坡专家绘制了那条断层线部分区域的河流沉积物地图。在碳定年的帮助下,他们发现一个地方的泥土位移,与由125577级别相同的大地震引起的位移相符。超过6个世纪后,这里又发生一次地表断裂事件,这与1934年发生的里氏8.2级地震有关系[1]

   近一千年来人类经历了两个显著的气候温暖期,即公元1000年左右的中世纪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简称MWP)和今天的20世纪暖期。有关这两个暖期的状态、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是目前学术界和公众都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近代暖期增温的幅度是否超过自然背景下的中世纪暖期,中世纪暖期的季节性特点与现在有什么差异,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敏感的古气候指标和准确的研究方法,一直是古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古生态学科组旺罗副研究员利用硅藻组合(diatom assemblages)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了东北龙岗火山区二龙湾玛珥湖记录的1000年来气候变化过程。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目前的温度并不比中世纪暖期的温度高,中世纪暖期的高温期并不是公元1000年左右,而是公元1200年左右(图)。二龙湾玛珥湖硅藻记录揭示了我国东北地区中世纪暖期和20世纪暖期在季节分配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中世纪暖期的夏季明显比20世纪的夏季长,而春季和秋季相对较短。换句话说,中世纪暖期的春季和秋季并不明显,与目前东北春夏秋分明的气候状态有着显著的差异。此外,该湖硅藻记录还揭示气候转暖过程中首先迅速延长的是春秋两季[23]

   2008520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200861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4]

   近一千年来人类经历了两个显著的气候温暖期,即公元1000年左右的中世纪暖期和今天的20世纪暖期。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目前的温度并不比中世纪暖期的温度高,中世纪暖期的高温期并不是公元1000年左右,而是公元1200年左右(图)。中世纪暖期导致的喜马拉雅山冰盖融化和世界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形成陆壳上升和洋壳下降的地壳均衡运动,发生了125577袭击尼泊尔首都导致加德满都谷地三分之一人口丧生的大地震。同样,在20世纪暖期的喜马拉雅山冰盖融化和世界海平面上升,同样也会导致相同级别的喜马拉雅山大地震的发生。

   1934年发生在这里的里氏8.2级地震恰好是20世纪30-40年代的温暖期。经过60-70年代低温后,80年代又迅速变暖。

   关注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喜马拉雅山可能会发生大地震。

 

参考文献

 

1. 孝文。地震学家称喜马拉雅山可能会发生大地震。20121218 09:26   新浪科技微博。http://tech.sina.com.cn/d/2012-12-18/09267897903.shtml

2. Wang et al. A 1000-yr record of environmentalchange in NE China indicated by diatom assemblages from maar lake Erlongwan.Quaternary Research, 2012, 78: 24-34

3. 地质地球所研究揭示我国东北地区中世纪暖期温度比现代高同时夏季明显更长. 2012062718:17来源:中国科学院。http://news.hexun.com/2012-06-27/142913875.html

4. 杨学祥,杨冬红.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2008-6-1 10:00 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3872.html

喜马拉雅山脉敲响警钟特大地震随时可能发生:8级地震路线图

已有 1851 次阅读 2011-9-22 17:4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青藏高原特大地震活跃期路线图    推荐到群组

喜马拉雅山脉敲响警钟特大地震随时可能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1082415:49 中国日报网站

印度次大陆板块正向亚洲板块下方运动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住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居民们也许并不知道,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正在向他们逼近。美国《科学》周刊824警告说,喜马拉雅山脉将发生一次、甚至数次特大地震,震级将超过里氏8级,而附近5000万人的生命将面临无法预测的威胁。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地质学家罗杰·比尔汗和彼得·莫尔纳和印度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的温诺德·古尔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跟踪、研究喜马拉雅山脉的地质运动。通过对地质学现象和历史记录的仔细研究,他们作出了这个惊人的论断。比尔汗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说:“大量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场特大地震已经不远了,当地居民应严肃对待这个警讯,立即采取行动,防震抗震。”

  ·灾难将突然而至

  印度次大陆和亚洲大陆曾经是两个完全分离的板块,但印度次大陆一直没有停止向亚洲大陆漂移。就在大约4千万年以前,这两个板块终于发生碰撞。从那时起,印度就在不停地“研磨”着它的亚洲邻居。尽管板块“研磨”现象十分缓慢,但力量却异常惊人,不仅造就了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还时不时带来破坏性极强的地震。这就是印度次大陆乃至中国和中亚地区地震不断的根源所在。

  印度次大陆就像一个天然的巨型推土机,对亚洲板块进行着不间断的“进攻”,它极其缓慢地向喜马拉雅山底部深入。卫星定位系统进行的地层探测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0年中,印度次大陆板块每年会以3毫米(差不多指甲厚度)的速度不断向亚洲大陆挤压。挤压所产生的压力被印度和中国西藏之间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吸收了。当压力积聚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这种力量需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释放,而地震就是板块“研磨”产生的压力大释放的一个表现。

  如果查看历史纪录,你会发现地震的发生呈现不均匀分布状态,但喜马拉雅山脉这个本应为地震多发区的地方在过去300年中竟然没有发生过大地震。比尔汗认为,这个现象只能解释为风暴前的寂静,今年印度古吉拉特邦爆发的强烈地震则是风暴即将抵达的信号——喜马拉雅大祸临头了。但破坏之神会在何时降临,人们无法回答,只知道它会给我们一个突然袭击。

  ·生命处于危险之中

  地震是人类力量无法阻止的自然灾害,如果喜马拉雅山脉发生特大地震,印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包括中国西藏的人民将面临的危险可能是无法想像的。大约5000万人生活在地震辐射区,即使是轻微一些的地震也会对1000万人造成影响。

  今年126日早晨846分,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和巴基斯坦交界处发生里氏7.9级的强烈地震。据印度官方统计,这次50年来印度的最大地震共造成2万多人死亡,财产损失高达45亿美元。而喜马拉雅山脉大地震很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就拿印度来讲,那里的人口非常稠密,他们如何度过此次劫难,真的很令人担忧。

目前人们能做的只有积极采取行动,努力将地震可能带来的危害降至最小。调整建筑结构,增加房屋的抗震性;普及抗震知识,让公众拥有危机意识和自救能力。(席雪莲)

http://tech.sina.com.cn/o/2001-08-24/81863.shtml

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2008-6-1 10:00 |个人分类:灾害预测

                      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杨学祥,杨冬红

   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1-3]。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4年到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1  2001-20088级以上地震数据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Ms 震中位置

 

2001-11-14 17:26:00  36.2° 090.9°  8.1  新疆青海交界  

2003-09-26 03:50:00  42.2°    144.1°   8.0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04-12-26 08:58:00  3.9°      95.9°  8.7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  

2005-03-29 00:09:00  2.2°      97.0°  8.5  苏门答腊北部 

2005-06-14 06:44:00  -19.9° -69.2°  8.1  智利北部

2006-04-21 07:25:00  61.0° 167.2°  8.0  堪察加半岛东北地区

2006-11-15 19:14:00  46.6° 153.3°  8.0  千岛群岛

2007-09-12 19:10:00  -4.4° 101.5°  8.5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7-09-13 07:49:00  -2.5° 100.9°  8.3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8-05-12 14:28:00  31.0° 103.4°  8.0   四川汶川县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4]。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地壳形变与海平面变化.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4, 14(4):29-37.

2  杨学祥. 地壳均衡与海平面变化. 地球科学进展. 1992,7(5): 22-29.

3  杨学祥。对全球海面变化均衡模式的改进。地质科学。1992,(4):204-408

4  杨学祥. 汶川地震中的地壳均衡运动. 发表于2008-6-1 7:41:17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7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1695.html

上一篇:汤加附近海域发生6.0级地震:关注18-20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5月频繁的地震火山活动与厄尔尼诺和潮汐组合有关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2 杨文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