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北京3月中旬将现3次雾霾天气:集中发生在变暖潮汐组合

已有 2939 次阅读 2015-3-10 13:2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北京雾霾

北京3月中旬将现3次雾霾天气:集中发生在变暖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B:3月14日为日月小潮,1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26024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北京3月中旬将现3次雾霾天气

2015年03月10日10:36   新浪天气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3月上旬,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雾、霾天气,北京气象台预计,3月中旬,北京将遭遇3次雾、霾天气,需注意防范。

  北京3月上旬雾和霾天气回顾

  3月上旬,北京出现了一次雾、霾天气过程。其中,5日夜间至7日有轻度~中度霾,8日早晨有轻雾。

  3月中旬北京将有三次雾和霾

  预计3月中旬将有三次雾、霾天气过程。13-14日和15-16日为4级左右;18-19日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为4~5级。3月中旬雾、霾日数为5天左右。

  主要雾和霾天气过程如下:

  13-14日:轻度~中度霾;

  16日前后:轻度~中度霾,夜间有轻雾;

  18-19日:中度霾。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5/0310/1036106689.html

2015年3月潮汐组合:警惕出现倒春寒


已有 1294 次阅读 2014-12-25 19:46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预警 倒春寒 地震高潮    推荐到群组

2015年3月潮汐组合:警惕出现倒春寒

                            杨学祥

  2015年1-4月为强潮汐时期,2014年11-12月,2015年5-6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年3月是本时段强潮汐时期的第3个月,地震进入高潮,警惕出现倒春寒。

  潮汐组合A:3月7日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3度,3月6日为日月大潮,3月5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B:3月14日为日月小潮,1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26024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C:3月20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0.00035度,20日为日月大潮,20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D:3月27日为日月小潮,2月2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23885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2月18日补充:

  潮汐组合C:3月20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0.00035度,20日为日月大潮和日食,20日为月亮近地潮,21日为春分,四者强叠加,日、地、月同在赤道面,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罕见的强潮汐组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878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384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3423.html

上一篇:强震、干旱、流感、高温:2015年厄尔尼诺能带来什么?
下一篇:美国的暴暖暴冷与中印空气污染无关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