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西藏阿里改则县发生5.0级地震:关注2月潮汐组合

已有 1940 次阅读 2015-2-5 02:4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地震

西藏阿里改则县发生5.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各地新闻中国地震台网2015-02-04 18:49我要分享 0

#地震快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2月04日18时44分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北纬32.9度,东经83.5度)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http://news.qq.com/a/20150204/066131.htm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4.12015-02-04 19:53:1434.799.09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

5.22015-02-04 18:44:2232.983.510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3.22015-02-04 16:14:4324.6121.76台湾宜兰县

4.62015-02-04 06:47:3849.887.78俄罗斯

3.02015-02-03 07:51:5337.374.68阿富汗

6.22015-02-02 18:49:47-32.6-67.1160阿根廷

2.92015-02-02 09:09:0530.3102.910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2.82015-02-02 08:20:3128.1104.710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

3.22015-02-02 03:39:0231.7110.910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

3.02015-02-02 00:00:5226.793.430印度

3.22015-02-01 16:06:4743.988.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

2.62015-02-01 05:14:0631.4116.29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

http://www.ceic.ac.cn/

2015年2月潮汐组合:今冬先暖后冷

已有 1436 次阅读 2014-6-20 20:15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推荐到群组

                2015年2月潮汐组合:今冬先暖后冷

                             杨学祥

   2015年1-4月为强潮汐时期,2014年11-12月,2015年5-6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年2月是本时段强潮汐时期的第2个月,地震进入高潮。2014-2015年冬季可能先暖后冷。为配合相关的灾害预测,特提前将2015年1-4月潮汐组合公布于众。

   潮汐组合A:2月7日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2度,2月4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12日为日月小潮,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39835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小,自转变快,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C:2月21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0.00052度,19日为日月大潮,19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 2月26日为日月小潮,2月27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8.33230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为最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513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5672.html

上一篇:哈尔滨遭遇“雾霾锁城” 西安雾霾增多:关注1月31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东日本再发大地震的风险增大::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