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密集人流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外滩踩踏事故教训惨痛

已有 2497 次阅读 2015-1-8 20:4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假日经济, 踩踏事件, 人流密度, 法定标准

密集人流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外滩踩踏事故教训惨痛

                               杨学祥

 

东方网17消息:市委、市政府今天上午召开全市加强安全工作会议,通报外滩拥挤踩踏事件善后处置工作进展,进一步部署全市安全工作。市委书记韩正说,外滩发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重大伤亡,教训十分惨痛,我们深感痛心、深感内疚,痛定思痛,要深刻吸取教训,尽心尽力做好善后各方面工作。市联合调查组正在紧张有序开展全面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韩正强调,深刻吸取教训落实到行动上,就必须对现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有更加深刻清醒的认识。要针对薄弱环节和短板,一个一个认真梳理、一件一件细致解决。当前,加强全市安全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面提高工作标准,果断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讲话指出,要按照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实事求是的总体要求,有序开展善后工作。黄浦区是善后处置的主体,要继续认真细致做好工作。市各工作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医疗方面要尽最大努力救治伤员;事件联合调查必须依法、客观、公正、权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历史的检验;信息发布要坚持及时公开透明,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07/181531372193.shtm

 

一、人群密度达到临界点

 

美国著名“人群安全管理”专家韦特墨(Paul Wertheimer) 研究人群管理已经超过20年,他参与了美国许多集会活动的规划及事后研判。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最受瞩目的一场“战役”是200811月发生在美国纽约的沃尔玛商场踩踏事件。“这场悲剧不是中国独有的,全世界都有可能发生。”“这场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参与了纽约踩踏事件事后评估的韦特墨说。他认为,同纽约踩踏事件类似,发生在上海的踩踏事件也不能归罪于群体素质低。

美国著名“人群安全管理”专家韦特墨(Paul Wertheimer)对新浪观察员表示,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举凡宗教庆典、摇滚乐会、游行嘉年华等,“只要人群密度达到临界点,也就是一平方米内超过7人、灯光不足、视线昏暗、信息错误、且所有人处于站立状态、灾难就可能到来——而目前看来,上海的悲剧几乎吻合所有条件。”

http://news.sina.com.cn/w/zg/gjzt/2015-01-05/1348516.html

 

二、踩踏事件前兆被忽视

 

据新华社《东方时空》京华时报记者张思佳报道,酿祸只怪人太多:

1日从权威部门获悉,今年外滩并没有组织大型的跨年活动,但截至跨年夜2030分左右,外滩的人流量已接近2013年有灯光秀时的规模(据称近30万人),远远超过预期。

据介绍,考虑到往年人流量众多等问题,今年外滩取消了往年组织的大型跨年灯光秀活动,但外滩作为世界闻名的地标,仍是一个各方人员在节假日的自行聚集点,也一直是海内外游客以及本地人观赏景色的主要地点。根据事先部署,上海相关部门已组织了超过平时的700多个警力到场。

目击者称,2014123120许,外滩人流开始陆续增多,到2030分时已经接近2013年跨年时有灯光秀活动时的人流规模,公安等部门第一时间又紧急抽调了500多名警力赶往现场。但是,由于人流量远远超过预期,警力的配置因此受限,加大了人流疏散的难度。至2330分前后,陈毅广场和清水平台的人流产生对冲,有人摔倒,造成了踩踏事件的发生。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02/025931352631.shtml

1231晚,南都记者郭现中随着成千上万的市民一起走向外滩,准备迎接2015年的新年倒数。在和平饭店楼下附近靠近黄浦江的观景平台上下楼梯处,上行和下行的人群拥挤成一团,随着人群的不断涌来,现场气氛越来越紧张。南都记者意识到危险性在增大,想要抽身离开,但人群太过拥挤,离开十分困难。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03/033931354397.shtml

已连续举办3年的上海跨年迎新重头戏——“外滩灯光秀”,今年改到外滩源举办,然而很多人表示对此并不知情,赶到外滩跨年的人数仍然很多。不过,随着灯光秀的取消及相应安保强度的降低,往年被各种安保措施严密控制的外滩,此时却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空间,汹涌的人流隐藏着危险,等到监控发现问题,支援警力入场为时已晚。

景区管理办人员介绍,在停办外滩跨年灯光秀前,他们和警方曾多次看过现场录像。“公安一直提出来,这种大客流的人流集聚活动危险性特别高,太容易失控了,所以他们一直希望停办。今年,这一提议终于被采纳,2015年迎新跨年灯光秀被转移到附近的外滩源小规模举办,而且需要凭票入场。”

“连续办了3年的灯光秀突然取消,虽然当地媒体已报道了这个消息,但很多人不看,而且到现场的多数都是外地人,外滩是他们跨年最想去的地方。”在该工作人员看来,事发当天的人流已经绝对达到外滩峰值,但却没有相应的安全组织预案保障。“警方确实高估了媒体此前对停办外滩跨年灯光秀的宣传力度,而低估了当天的人流量。”

http://www.010lm.com/roll/2015/0102/1139376.html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1/02/t20150102_4247732.shtml

http://news.qq.com/a/20150102/002163.htm

今年外滩并没有组织大型的跨年活动,但截至跨年夜20点半左右,外滩的人流量已接近2013年有灯光秀时规模,远超预期。

  上海市黄浦分局指挥中心副指挥长蔡立新表示,警方存在对此次活动人流量预估不足的情况。警方会根据活动规模的大小和活动的人流峰值时段决定警力的调配。通常一年中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外滩人流量较大,31日晚外滩人流量已经超过国庆65周年的人流量,但布置的警力比65周年国庆有所减少。同时,国庆等特殊时期,人流时峰值一般出现在20时左右,同时流动性比较大,而当晚人流量呈现持续增加的状态。

蔡立新也解释了网友关于“为何不限制人流”的疑问,他说,外滩是公共区域,非突发临时状况不可采取封闭限流措施,需要向公众发布公告。

http://news.sohu.com/20150102/n407476957.shtml

SARS事件以后,我国相继建设了比较完备的公共应急管理体系,并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们的整体框架很好,但是在具体到某个方法上还不够科学。”腾五晓说,以人流的疏散为例,很多地方还是根据经验在做,而没有相应的科学研究支撑。

事实上,在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腾五晓的记忆中,去年、前年的外滩跨年活动就已经出现过类似的拥挤状况,虽然没有发生踩踏事件,但场景依然“非常可怕”。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310770.shtm

外滩踩踏事故的前兆明显:

外滩一直是上海最著名的夜景区之一,最近连续3年的跨年灯光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观赏。但今年不同的是,灯光秀地点改在了外滩源,且需凭票入场。现场很多人表示,他们并没有听说过灯光秀换场地的事情,来外滩就是奔着看灯光秀来的。不过,往年被严密控制的外滩,在这一天却已经成为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

事实上,在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腾五晓的记忆中,去年、前年的外滩跨年活动就已经出现过类似的拥挤状况,虽然没有发生踩踏事件,但场景依然“非常可怕”。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310770.shtm

去年123121时,不少网友已在微博上晒出照片,由于人流规模不断增长,导致外滩附近人山人海,几乎已经难以挪动。

201412312313分,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通报,“今日上海地铁客流首破千万!再创历史新高!”截至当日2240分,全路网客流已超过1003万人次!本年度第7次刷新纪录!

20131231,外滩地区的人流量据报道接近30万人。2014年上海外滩虽没有大型跨年活动,但自发前去观景等活动的群众仍不断增多,一些管制措施却没有及时调整。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1日从权威部门获悉,今年外滩并没有组织大型的跨年活动,但截至跨年夜20点半左右,外滩的人流量已接近2013年有灯光秀时规模,远远超过预期。

事实上,竞争导致的压低运营成本使忽视安全风险成为必然,中国的旅游业也面临同样的处境:旅游点节假日人满为患,相关部门片面争取旅游人数而忽视相关的风险预警和管理。如果在人流密度超常风险增大时及时疏通人流,踩踏事件本可以避免。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979.html

 

 

三、应急预案估计严重失误

 

应急管理专家陈安教授最近指出,中国一向不缺乏管理大规模人群流动的经验,正如朝鲜的大规模团体操表演之后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就将人群完全疏散出体育场一样。如果最终出现了踩踏拥挤事件,那只能说是之前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并没有采取,而所以没有采取,因为级别还不到启动这类举措的地步。其实,国内外关于大规模人群管理的绝招都没有什么特异的,无非信息提前传送、控制进场人数而已,当事件发生之后再做的应急,基本都束手无策,看着事情按照它内在的逻辑发生而毫无办法。上海外滩如此,北京密云灯会如此,德国音乐节也一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856144.html

管理部门对人流密集程度的估计严重失误,高级别的应急预案没有启动。

 

四、密集人流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假日经济是人流量超常规模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假日经济特征就是拥堵:

我在2011年指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让3亿人在短短的7天内集中旅游,这对景点接收、旅馆接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都会形成人为的巨大压力。一年二次的国庆游和春节游,不过是14天的火爆,为什么不能把节日长假变为轮流休假,把14天的压力分散到365天,让各行各业从容面对,合理布局?

长假旅游人满为患,道路拥堵的代价过于惨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4421.html

2012101,高速路免费造成大拥堵:

节日送礼已成为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从私人交往到公共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012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最大的看点当属高速免费造成的大拥堵,高速路变成了车展馆和健身房。

在高速遛狗,在汽车里K歌,把高速公路当成了一个大大的KTV,炮制了防堵车“六大神器”,这六大神器分别是:成人尿不湿、矿泉水、羽毛球、干粮、睡袋、微博。

上海各条高速堵成停车场、垃圾场。很多男人都在路边小便,有女士内急,想拿塑料袋车上解决,上不出来。最后,她把方便袋套在头上,去路边上了。据网友“可爱小袜纸”爆料,已经有多条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开始紧急调运安装临时移动厕所,以缓解因堵车造成的随地大小便情况。

中国人的礼仪廉耻为什么在利益面前这样不堪一击,区区百元的免费施舍导演了这样规模宏大的节日盛宴,谁是责任者?谁是受害者?

高速路本是利于人们出行的现代化设施,为什么在中国变成了低速路和停车场?

小礼物惹出大麻烦,始作俑者应该认真反省。

从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角度来说,旅游是最奢侈消费,是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非必要生活消费,应该苛以重税。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提倡旅游致富是没有前途的,旅游产业并没有创造财富和价值,只是将财富从一部分人手里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里,并伴随巨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这对于资源和能源短缺的中国来说,不是福音,而是灾难。

重新审视“旅游疲劳”症,该是浪子回头的时候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3711.html

名博姚鸿恩认为,政府部门至少应该在如下三个方面高度重视、具体落实。

其一,加强宣传,措施到位。

其二,推广“心肺复苏急救”培训。

其三,尽力减少人群拥堵。除了在节假日尽量举行多样化的活动以分散人流外,我觉得,应该从今年开始,坚决取消国庆长假。国庆长假,景点人山人海,存在拥堵踩踏风险。此外,也增加车祸概率。有一年国庆长假期间,竟然有近八百人死于车祸。取消国庆长假,不是要剥夺百姓难得的长假旅游权益,而是要用年假来取而代之。美国没有长假,所有假日都只有一天,若加上周末,最多只有三天。那么,美国如何长假旅游呢?很简单,用年假。美国政府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正规点的公司都给员工每年至少两个星期的带薪年假。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所以完全能够下达文件,规定所有单位(公司)都必须给员工带薪年假,由员工选择时间休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4d98d0102vcxj.html?tj=1

 

五、立法对人流密度作级别限定分级预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7597.html

上一篇:2008年的预测得到证实:201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年
下一篇:厄尔尼诺发展处于兩可之间 :南极半岛海冰接近最少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3 钟炳 杨文祥 李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