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14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备选事件:关注今年灾害频发

已有 3795 次阅读 2014-11-26 05:1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马德雷冷位相,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灾害频发, 2014年

2014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备选事件:关注今年灾害频发

                  杨学祥

   我在2014年1月4日指出,美国遭暴风雪袭击积雪成灾: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据美国《时代》周刊1月2日报道,美国将近1/3人口正在遭受一场强劲的暴风雪,中西部及东部沿海地区超过一亿人的生活因此受到影响。截止2日晚,美国已有2144次航班在近期的暴风雪影响下被取消,6738次航班延机。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2012年高温干旱和2013年极端天气,2014年将持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1959-1960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了中国高温干旱和雾霾,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了近百年来最强的9.5级地震。

   我在2012年5月22日指出,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12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2013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2010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5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2014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备选事件

2014年11月21日14:02   新浪天气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由公众参与的“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从2007年开展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了8届,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以下为2014年国外候选事件:

  1、澳大利亚年初罕见高温 澳网叫停蝙蝠烤死

  2月14日,澳网观赛球迷利用喷雾器降温

  澳大利亚高温10万只蝙蝠被烤死

  年初,澳大利亚频遭高温热浪袭击,超过150项气候纪录被打破。1月4日,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气温高达41.8℃,是自188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气温。7日,全澳平均最高气温达40.3℃,超过历史记录40.2℃。8日,多地平均气温超过40℃,南澳大利亚州最高气温飚升至48.2℃。1月下旬,维多利亚省一周内有203人因酷热天气而死亡。2月,阿德莱德市连续12天气温超过40℃,创下117年来连续高温日数纪录。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2、法国雾霾中的浪漫 艾菲尔铁塔玩“消失”

  3月14日,埃菲尔铁塔“消失”在雾霾中

  雾霾笼罩下的巴黎香榭丽大街

  今年春季,法国遭遇多次雾霾天气。3月12日,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面积被富含可吸入颗粒物的空气所覆盖,大巴黎地区、北部和西部省份及中部部分地区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由于进入春季以来无风少雨,巴黎市区空气中的PM2.5和PM10指数连续多日严重超标。4月末,巴黎再遭雾霾天,埃菲尔铁塔被笼罩在雾霾之中,几近“消失”。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3、24年一遇 太阳活动现超大活动区

  11月23日上午10时,山东石岛太阳光

  2014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太阳第24活动周出现超大活动区AR12192,面积最大2750μh(1μh=太阳半球面积的百万分之一),近20年来仅次于1990年11月的AR6368(最大面积3080μh)。该活动区爆发了多次强耀斑,在强耀斑过程中引起了显著的电离层短波吸收现象,导致短波通讯一度受到干扰。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4.气候变暖主因是人类活动所致

  节能减排,从我做起。

  11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五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指出,气候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1950年以来气候变暖95%是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已经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明显影响。报告并强调通过适应和减缓,推动建立具有高恢复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性。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5、118年来最冷一天 1月7日美国纽约-15℃

  1月6日密歇根州暴风雪过后被冻住的灯塔

  1月7日华盛顿两名流浪者在地铁暖风口取暖

  年初,强冷空气多次入侵北美,美国中西部、东部和南部大片区域先后经历暴雪极寒天气。威力最强的1月7日至少50个城市最低气温破纪录。其中,纽约市最低气温-15℃,打破了1896年-14.4℃的低温纪录,成为118年来最冷的一天。暴雪严寒导致公路封路,铁路运输暂停,航班延误或取消,学校、商店甚至政府部门关门。至3月末,美国遭遇至少6次极寒天气袭击,累计数十人死亡。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6、赤道中东太平洋诞生一个“小男孩”扰乱气候规律

  10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面温度较常年偏高0.5℃以上,局地偏高1℃以上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小男孩”、“圣婴”的意思,在气候学上指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今年5-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指数已连续6个月达到或超过0.5℃的监测标准,表明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厄尔尼诺通常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导致全球或区域性气候异常,因此本次厄尔尼诺事件的监测和影响格外引人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7、年初频繁暴风雨入侵欧洲多国 英国泰晤士河决堤

  2月1日罗马,救援人员解救洪水被困者

  英国泰晤士河洪水泛滥大量房屋土地被淹

  年初,暴风雨天气侵袭欧洲,多国遭受洪水、大风灾害,受损严重。1月底,意大利连日降雨引发洪水,罗马、比萨等城市遭遇洪水围城。2月初,暴雨洪水导致英国泰晤士河决堤,大量房屋土地被淹,多人因灾死亡。法国、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国也受到波及,交通、供电、企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8、“世界屋脊”的悲剧 暴风雪引雪崩43人魂断喜马拉雅山

  尼泊尔救援直升机在雪崩区附近救援

  10月14日,一场多年不遇的暴风雪袭击喜马拉雅山区,12小时内积雪厚度达到1.8米。暴风雪引发雪崩,导致43名登山客和向导遇难,另有数十人失踪。这是上世纪50年代人类首次登顶珠峰以来,“世界屋脊”发生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事件。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9、巴西遇50年来最严重干旱 圣方济河源头干涸

  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遭遇84年来最严重干旱

  今年巴西平均降雨量仅为常年的80%,境内最长河流圣方济河源头干涸,全国遭遇50年来最严重干旱,东北部干旱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许多城市供水吃紧。圣保罗地区降雨量低至常年40%,41个行政区、数千万人面临断水危机,干旱程度达到84年来最严重。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10、日本广岛又遭突袭 历史最强暴雨致73人遇难

  在房屋废墟中搜寻失踪人员

  居民站在山体滑坡灾害造成的废墟上

  8月20日,日本广岛突降有史以来最强暴雨,最高雨强达100毫米/小时,广岛市安佐南区、安佐北区发生至少170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导致290处道路和桥梁遭损毁,山谷内的多处住宅被冲走,累计73人因灾死亡。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11、3月22日西雅图暴雨引发泥石流致死41人

  泥石流发生前后航拍对比

  泥石流冲毁大片住宅区

  3月22日,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北部区域暴雨引发大规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导致41人死亡,约30幢住宅损毁,部分高速公路被冲毁,经济损失达上千万美元。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12、南亚夏季多地遭遇暴雨洪涝,数百人死亡

  洪水淹没道路人们涉水通行

  加德满都因暴雨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

  8月,尼泊尔和印度部分地区遭连续多日强降雨袭击并引发洪水,冲毁数百个村庄,尼泊尔至少100人死亡,印度84人丧生。9月初,克什米尔地区遭遇50年来最大降雨,印度逾2000个村落被暴雨淹没,217人死亡,约2.2万人被疏散。巴基斯坦全境皆遭暴雨和洪灾袭击,至少346人遇难。下旬,印度东北部再遭暴雨袭击,山洪和滑坡灾害导致至少28人死亡。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13、47.8℃:印度变成了人间炼狱

  6月11日,印度新德里,一名女童洗脸降温

  印度查谟庙宇里的一只猴子在水桶里降温

  印度首都新德里6月遭遇连日罕见高温天气,8日最高气温达47.8℃,创62年来最高纪录。酷暑使新德里的电力供应负荷达到极限,多个社区出现电路故障,导致供电供水中断,居民苦不堪言。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14、持续暴雨致巴尔干半岛出现百年不遇洪灾

  航拍的巴尔干半岛洪灾地区

  波黑热普切居民乘挖掘机从洪灾地区撤离

  五月中旬,欧洲巴尔干半岛连降暴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至少25人死亡,数万人撤离家园。波黑地区四天内发生两千多起山体滑坡,三分之一的面积、近百万人的住所被洪水淹没。洪灾导致道路、桥梁、供水和下水道系统均严重受损,重建需要耗资数十亿欧元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15、飓风“贡萨洛”吹袭英国 交通混乱瀑布倒流

  大风天气致使当地大量树木被吹倒

  飓风“贡萨洛”使瀑布倒流

  飓风“贡萨洛”(Gonzalo)10月下旬吹袭英国,造成至少3人死亡5人受伤。受恶劣天气影响,部分地区的陆空交通出现大规模混乱,伦敦西斯罗机场共110架航班取消,近万名乘客滞留,大量火车因倒树及通讯故障延误甚至停运,渡轮也因大风停运。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16、洪水来袭 南美三国36万居民流离失所

  巴拉圭遭洪水袭击,街道成一片汪洋。

  洪水中市民划床垫出行

  6月底,连日强降雨在南美洲引发洪水,巴西南部圣卡塔琳娜州河流水位上涨9米多,巴拉圭河水位上涨达7米,巴拉圭、巴西、阿根廷三国共计36万多名受灾居民被迫离开家园。其中仅巴拉圭一国灾民就达30多万,受灾最严重的亚松森市郊区的土地和住房被洪水完全淹没,7万多名居民被迫迁移。

  相关新闻:南美三国遭遇洪灾 36万居民被迫迁徙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17、“夏浪”扰动日本 强风吹袭洪水泛滥

  台风“夏浪”带来凶猛洪水

  “夏浪”使房屋损毁

  8月11日,强台风“夏浪”登陆日本,风力达每小时45米/秒,带来的暴雨引发大规模洪水和泥石流,淹没并损坏大片稻田和民宅,造成10人死亡、多人受伤,179万人疏散,300多趟航班因台风吹袭被迫取消,多趟新干线列车中断。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4/1121/1402105165.html 

寒流席卷半个美国多地降暴雪 积雪厚度最高超2米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4年11月19日,美国纽约州遭遇致命暴风雪天气袭击,部分地区降雪达1.5米,纽约州西部部分城镇已基本处于瘫痪状态,部分高速公布关闭。
1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4年11月19日,美国纽约州遭遇致命暴风雪天气袭击,部分地区降雪达1.5米,纽约州西部部分城镇已基本处于瘫痪状态,部分高速公布关闭。

  中新网11月20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20日报道,一股比往年早的寒流自上周末起突然侵袭美国,全美50个州的气温18日一度同时跌至摄氏零度以下,打破多个11月最低温纪录。美国国家气象局(NWS)表示,全国50.2%地区被积雪覆盖,其中位于五大湖区以南的纽约州等地,更因为“大湖效应”出现大雪,部分地区24小时降雪量可能达7.5英尺(约2.3米),不少居民醒来被高过窗户的积雪大吓一跳。

  报道称,自本月15日起,寒冷天气已导致全美最少20人死亡,单是水牛城就有5死,包括一名连人带车被积雪埋住的46岁男子。

  NWS表示,类似寒潮一般在12月底至2月的隆冬才出现,此次较平均早了一整个月,预测可能至本周末天气才会好转,但中西部及洛矶 山脉北部山区仍然寒冷。

  降雪最严重的地区是纽约州西部、毗邻安大略湖及伊利湖一带,报道称,个别地区3天内所下的雪,相当于以往一年总降雪量。

  位于伊利湖东端的水牛城前日起全市白蒙蒙一片,约600户家庭19日起没有电力供应,市长形容是40年来未曾见过的现象。邻近伊利县积雪亦达5英尺,纽约州州长科莫宣布10个县进入紧急状态,并派出150名国民警卫军协助受灾居民。该州约225公里长的高速公路路段因积雪封闭,约150辆车被困。

  在平时相对和暖的佛罗里达州,北部城市克罗斯城气温19日凌晨跌穿冰点,巴拿马城等西北部地区气温预计会跌至零下5度,有居民坦言吃不消。气候较和暖的迈阿密18日也达到14度最低温,远低于平均的21度。以全国计,18日是1976年以来美国11月最寒冷的一天。

  密歇根州同样因邻近五大湖而遭遇大降雪,由于风雪猛烈,机场多班航班取消。北卡罗来纳州宣布山区学校停课,佐治亚州气温明显下降,亚特兰大18日最低温跌至零下4度,有来自北欧丹麦哥本哈根的旅客也不禁表示,当地冷得“像丹麦一样”。
(责任编辑:UN654)原标题:寒流席卷半个美国多地降暴雪 积雪厚度最高超2米(图)

http://news.sohu.com/20141120/n406202232.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6335.html

上一篇:康定再次发生强烈地震:11月潮汐组合对应强震频发
下一篇:2014年美国寒潮暴雪和2008年中国南方冰冻雪灾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3 钟炳 周少祥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1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