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迎来今冬最强寒流:关注6-8日潮汐组合
日本迎来今冬最强寒流 小牛穿棉衣防寒
2014-01-10 15:15: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有0人参与分享到
人民网东京1月10日电 受北极附近冷空气南下影响,日本大部分地区将从10日开始迎来今冬最强寒流。北海道部分地区气温降至零下23度,当地奶农给小牛穿上棉衣御寒。
10日开始寒流逼近日本列岛,日本北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雪,关东地区10日早间气温也降至零度以下。东京都内的汽车用品店内,不少人前去购买除雪、防滑设备。预计强寒流将持续至13日。
据NHK报道,以畜牧业和乳业为主的北海道十胜地区10日气温低至零下23.8度,为防止饲养的牛被冻伤,当地奶农采取了各种防寒措施。除了用罩布将牛舍围起来之外,奶农们还在牛舍内添设空调等取暖设施,并给刚出生的小牛穿上棉衣御寒。
一名奶农称,小牛的御寒能力较弱,严寒可能导致小牛腹泻,当地天气寒冷,防寒的棉衣可能要穿到3月份。
(原标题:日本迎来今冬最强寒流 小牛穿棉衣防寒)
netease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NN130
http://news.163.com/14/0110/15/9I84Q4GV00014JB6.html
最强寒流袭韩国 首尔体感温度降至零下17度(图)
2014年01月09日09:17来源:人民网
全副武装的行人 (图片来源:韩联社)1
全副武装的行人 (图片来源:韩联社)
人民网首尔1月9日电(周玉波 黄海燕) 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今年冬天的最强寒流来袭韩国,首尔等大部分中部地区9日上午的气温都降至零下10度内外,体感温度则降至零下17度。
报道称,此次寒流主要是由于韩国5千米上空零下30度左右的冷空气南下造成的,寒流持续时间较短,但会反复出现。韩国气象厅预计,此次寒流将持续到10日,11日将恢复到往年气温,但从13日开始又将出现大幅降温。
(责任编辑:UN642) 原标题:今年最强寒流来袭韩国 首尔体感温度降至零下17度(组图)
http://news.sohu.com/20140109/n393213920.shtml
现在将2014年1-2月潮汐组合与雾霾情况的对应关系公布如下,以便事后检验:
一、2014年1月潮汐组合于雾霾的对应关系
潮汐组合A:2014年1月2日为月亮近地潮,2013年12月3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19.53718度,1月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
潮汐组合B:1月8日为日月小潮(上弦),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101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C:1月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19.49918度,1月16日为日月大潮,16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
潮汐组合D:1月24日为日月小潮(下弦),1月2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7度,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E:1月30日为月亮近地潮,1月28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19.39139度,2014年1月31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28日与31日相差3天,本次变化强度较弱,处于转型时期。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48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02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6983.html
为什么美国世纪大寒而中国出现“暖冬”:中国低温暴雪的前兆
已有 501 次阅读 2014-1-10 04:4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7581.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