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历史和特征
杨学祥,杨冬红
1. 流感爆发的历史概况
据杨海等人研究,马流感(EI):H1N1和H2N2多见,1890年、1900年两次世界流行均为EI所致(第一次和第二次流感大流行)。我国和前苏联1974-1977年(第六次世界流行)在远东地区爆发的俄罗斯流感即与此有关(EII),在马属动物间流行后相继在人间发生相同亚性感染。猪流感(SI):常以H1N1多见,1914-1918首发于美国的西班牙流感即为SI所致(第三次世界流行),数百万头猪发病,数千头死亡,随后1918年2月于堪萨斯地区人群爆发,4月随同盟军远征军传播至法国,5月传至西班牙、非洲、俄罗斯、中国,1919年传到新西兰、澳大利亚,历时一年,为最严重的世界流行。禽流感(AI):1878年意大利首发报告,1959年苏格兰鸡中首先发现H5N1,此后多次爆发。1997年5-12月,香港出现禽流感人感染18例,6例死亡[1-3]。1957-1958年爆发亚洲型流感(第四次世界流行)、1968-1969年爆发香港型流感(第五次世界流行)。
表1 世界历次流行亚型和首发地统计表[2]
年 限 |
亚 型 |
名 称 |
首发地区 |
1890- |
H2N2 |
EI |
英格兰 |
1900- |
H3N8 |
EI |
英国 |
1918- |
H1N1 |
SI西班牙流感 |
美国 |
1957- |
H2N2 |
亚洲流感 |
贵州 |
1968- |
H3N2 |
香港流感 |
香港 |
1977- |
新H1N1 |
EII俄罗斯流感 |
俄罗斯 |
1997- |
H5N1 |
Al |
香港 |
1999- |
H9N2 |
Al |
中国 |
2002* |
SARS |
非典型肺炎 |
中国 |
2004- |
H5N1 |
Al |
越南 |
2009* |
H5N1 |
甲型流感 |
墨西哥 |
注:带*号两项是笔者加的。
2. 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4]。1900年和1977年的流感爆发,因为偏离标准较远,因而也较弱。
厄尔尼诺事件是多因素成因,综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2007-2008、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05-2007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4,5]。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如果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2006-200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08年则是m+1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2008年为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44天),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2000-2030年内)和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低温冷害。这样,2008年就具有较高的概率发生流感爆发。2006-2008年是否是强拉尼娜与强厄尔尼诺相互转换是禽流感是否爆发的关键。2007年的拉尼娜现象及其伴随的强沙尘暴,为2007-2008年的禽流感孕育和爆发增大了发生几率。
事实上,2008年是太阳黑子谷年,比科学家的事前预测晚了一年,2009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比林振山等人的预测晚了一年,2009年爆发了世界流感,比我们的预测晚了一年。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得到验证。
3. 没有形成大爆发的实例和条件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迫。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首发病例,也是全球首例,于2002年11月出现在广东佛山,并迅速形成流行态势。2002年11月-2003年8月5日,29个国家报告临床诊断病例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报告病例的平均死亡率为9.3%。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0年是太阳黑子峰年,1998-2001年发生了最强的拉尼娜事件,2002年发生了弱厄尔尼诺事件,2002年冬到2003年春发生了肆虐全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由于相关条件较弱(2002年发生了弱厄尔尼诺事件),没有形成大规模伤亡的灾害事件。
1997年香港禽流感引发了大规模的的流行感冒,感染了18人,导致6人死亡。香港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大规模屠宰和销毁了受感染家禽,制止了一场禽流感爆发。认真研究1997年香港禽流感疫情的自然特征对预防禽流感有重要意义。
1997年香港禽流感为什么产生?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爆发?原因主要在于相关的条件。1995-1996发生拉尼娜事件,1995年发生弱低温冷害,1996年太阳黑子谷年m,1997年为m+1年,1997-1998年发生20世纪最强烈的厄尔尼诺事件。除1997年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没发生严重低温冷害之外,其它流感爆发年的特征1997年都具备。看来,前两个条件是非常重要的。1997年香港禽流感疫情的警示作用不容忽视!
1998年6月-2000年8月发生了强拉尼娜事件,2002年发生了弱厄尔尼诺事件,2003年发生了弱拉尼娜现象(没有达到拉尼娜事件标准),2004年发生了弱厄尔尼诺现象(没有达到厄尔尼诺事件标准),2006年发生了弱厄尔尼诺事件。这是1999-2006年禽流感在全球一再发生但没有形成大爆发的原因。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13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2010-2012年发生了两次拉尼娜事件,最强的拉尼娜事件发生在2010-2011年,2012年正在发生弱厄尔尼诺事件,其强度变化对流感爆发的强度有重大影响。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娜、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面对日益增大的全球灾害,准确的长期气候预报意义重大。
关注2012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和进展。
表2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杨冬红,杨学祥)
时 期 |
1890-1924 |
1925- 1946年 |
1947-1976 |
1977- 1999年 |
2000 -2030 | |
拉马德雷PDO |
冷位相 |
暖位相 |
冷位相 |
暖位相 |
冷位相 | |
流感大流行周期 |
爆发期 |
间歇期 |
爆发期 |
间歇期 |
爆发期 | |
亚周期及相关条件 |
第一亚周期 |
(1888)-1889 |
|
1957-1958 |
|
2009 2012? |
第二亚周期 |
1899-1900 |
|
1968-1969 |
|
2019? 2023? | |
第三亚周期 |
1918-1919 |
|
(1976)-1977 |
|
2030? 2034? | |
太阳黑子 |
1889谷年 1901谷年 1917峰年 |
|
1957峰年 1968峰年 1976谷年 |
|
2008? 2012? 2019? | |
东北冷夏年o和低温冷害年* |
1888o 1902o 1918o |
|
1957o* 1969o* 1976o* |
|
2008? 2012? 2019? |
参考文献
1. 杨海, 范来福, 刘继锋. 禽流感和流感的关系、起源、变异和对策[J]. 职业与健康. 2004, 20(10): 87-89
2. 于恩庶,徐秉锟,主编。中国人兽共患病学[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8。233。
3. Terrence M. Tumpey, Christopher F. Basler, Patricia V. Aguilar,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1918 Spanish Influenza Pandemic Virus [J], Science. 2005, 310: 77 – 80
4.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5.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