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暴雨信息:关注7月潮汐组合

已有 4082 次阅读 2012-7-21 13:4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暴雨

暴雨信息:关注7月潮汐组合
      杨学祥
    日本九州北部最近一周遭遇特大暴雨,导致多地产生山体滑坡和河流泛滥。经应急会商,中国气象局于21日11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四级应急响应命令,请各单位严格按照中国气象局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和任务做好此次暴雨应对。7月19日为日月大潮,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1.66613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强,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相关新闻:
日本遭遇特大暴雨袭击此次暴雨被认定为严重灾害(图)
 
2012年07月21日05:09 |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每日商报
每日商报
 
  日本九州北部最近一周遭遇特大暴雨,导致多地产生山体滑坡和河流泛滥。扫描二维码,即可看到视频报道。据央视
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四级应急响应
2012年07月21日11:44 来源: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讯
  经应急会商,中国气象局于21日11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四级应急响应命令,请各单位严格按照中国气象局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和任务做好此次暴雨应对。
  中国气象局暴雨四级应急响应启动标准:
  当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且预计未来48小时预警区内的大部地区仍将连续达到暴雨蓝色预警以上标准;或者暴雨天气已经出现,并出现下列情形之一且影响可能持续:a)暴雨可能或已经引发城乡渍涝或其他次生灾害,对交通、通信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一定影响;b)两个及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一般洪水;c)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现险情;d)大中型水库出现险情。
  >>>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2012年7月潮汐组合:3-7月强潮汐时期最后一个月
2012-6-2 09:17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推荐到群组
                2012年7月潮汐组合:3-7月强潮汐时期最后一个月
                                 杨学祥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2012年8月-9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2年3月-7月,2012年10-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2年7月是第5个强潮汐月,3-7月为超长强潮汐时期和地震活跃期,潮汐强度相对变大,地震活动增强,4月提前进入地震高潮(原来估计为5月),7月持续。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潮汐组合A:2012年7月2日为月亮近地潮,7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1.70142度,7月4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潮汐南北摆动幅度较大,可激发冷空气南北震荡。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2012年7月11日为日月小潮(下弦),8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101度,14日为月亮远地潮(月亮潮强度减少35%),三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
    潮汐组合C:7月19日为日月大潮,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1.66613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强,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7月26日为日月小潮(上弦),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17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达到最小值。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
    潮汐组合E:7月29日为月亮近地潮,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1.59262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较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有两次月亮近地潮,潮汐强度相对较大,值得关注。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7719.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87999.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88352.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88685.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89628.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0939.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109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4319.html

上一篇:美国干旱引发全球粮食危机警报: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下一篇:北方强降水有利于缓解干旱对农业利大于弊 :关注7月潮汐组合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3 钟炳 张骥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