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北京周六将可观看10年来最佳月全食:有利于厄尔尼诺形成

已有 2400 次阅读 2011-12-5 12:4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月全食

北京周六将可观看10年来最佳月全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5日09:34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任敏)本周六,一轮“红月”将高悬天幕,这将是十年来观测条件最佳的一次月全食,包括本市在内的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观赏。在此之后,双子座流星雨、小熊座流星雨、水星西大距三大天象会接连出现。
  此次月全食是继2001年1月10日之后,我国观测条件最好的一次。下一次月全食需等到2014年10月8日,而想看到完整全过程,则要等到2018年1月31日。
  本次月全食的半影月食始为19时33分,初亏为20时45分,食既为22时06分,食甚22时31分,生光时刻为22时57分,复圆是在次日零时17分,半影月食终为次日1时30分。
  其中从食既到生光的全食阶段最为壮观,当时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将太阳光折射到月球表面,月亮变成古铜色,一轮美丽的“红月”将呈现在市民眼前,持续时间约50分钟。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介绍,从现在的气象预报来看当晚应该是晴天,普通市民在自家阳台或在野外空旷无遮挡的地方,往东南方向的高空寻找月亮即可。对于天文爱好者而言,如果要拍月面特写,需要准备好相机、充足的电池、三脚架、望远镜、长焦镜头等设备,并需要事先踩点。
  值得一提的是,月全食发生时,天空较暗,往日在月空下难得一见的流星也更易被捕捉,将有机会抓拍到银河、流星配“红月”的美景。
  本月天象景观异彩纷呈,双子座流星雨的极大将于14日9时至15日凌晨出现,这是年末不容错过的流星雨盛宴。小熊座流星雨的极大预计出现在23日10时左右,每小时流星数量不超过10颗,我国的较佳观测时间是22日晚至23日黎明。12月23日,水星将到达第四次西大距,届时与太阳的最大角距离约为22°。
http://news.sina.com.cn/c/2011-12-05/093423576033.shtml
2011年12月潮汐组合:22-27日冷空气活动较强
2011-10-21 06:38
                2011年12月潮汐组合:22-27日冷空气活动较强
                                杨学祥
 
    2011年6-7月和12月,2012年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1年8月-11月,2012年2-3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12月是下半年第1个弱潮汐月,潮汐强度相对11月变小。今年冬季弱潮汐在前,强潮汐在后,后期较冷,时间延长,有利于出现倒春寒。
 
    潮汐组合A:2011年12月2日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11月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潮汐组合B:2011年12月10日为日月大潮,1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22.3315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2月18日为日月小潮(下弦),1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3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潮汐组合D:12月25日为日月大潮,2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2.3316度,22日月亮在近地点。三者弱叠加,两两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深圳气象台气象专家陈潜预计,今年冬天深圳的确有可能迎来冷冬,而且持续时间比往年略长。但今年10月开始,深圳陆续有南下冷空气入侵,强度、频率都会上升。从目前数据来看,10-12月之间主要有六次较明显冷空气过程,其中出现在12月22日-27日比较强。22-25日是12月最强的潮汐组合,由此可见,强潮汐组合的作用不可忽视。
 
    潮汐组合E:12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2度,2012年1月1日为上弦,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9922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5107.html

上一篇:厄瓜多尔通古拉瓦火山持续喷发和潮汐组合对比
下一篇:拉尼娜结束 厄尔尼诺发展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7 许培扬 苏德辰 全嬿嬿 毛克彪 杨晶 钟炳 程南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